天天看點

二十年以來第一次,銀行勒緊腰帶,“錢生錢”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二十年以來第一次,銀行勒緊腰帶,“錢生錢”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大家好,我是藍白。

降本增效的風,終于還是刮到了銀行。

看到有人發文章,他們銀行為了省錢,把保安崗給取消了,大堂經理兼職保安。

印象裡,以前都是保安兼職大堂經理,進門問你辦什麼業務取什麼号。

你别說,現在撥亂反正了屬于是。

格局打開,下一步,櫃員是不是可以兼職保潔?

其實作在除了大點的分行支行,對公業務、老年人辦業務、開卡挂失打流水需要排隊之外,很多小網點,已經越來越冷清了。

去年,六大行累計有773家網點結業關門,5年時間,大陸減少了近25萬台ATM機。

數字化改變了銀行,既然都沒啥現場業務了,保安保潔大堂櫃員,都是一家人,就别分什麼彼此了。

這是銀行業“廣進計劃”的一部分。

當然,上司是需要坐辦公室運籌帷幄的,還是小兵們發光發熱,為大局分憂吧。

在數字化之外,銀行降本增效的另外一個背景,是賺錢越來越難了。

甚至我們可以說,是20年以來最難。

銀行靠什麼賺錢的?

一是吃息差,這是基礎的存貸業務。

二是中間業務收入,賣保險基金理财啥的,掙手續費。

二十年以來第一次,銀行勒緊腰帶,“錢生錢”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先看息差。

國家金管總局的資料,2023年第四季度銀行業淨息差環比下降4個基點至1.69%,比2022年同期降了22個基點。

1.69%是什麼概念?

這個水準,已經突破了《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中提出的合意淨息差1.8%的臨界值,降到了2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再看中間業務。

2023年,21家上市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同比降6.4%。

财大氣粗的國有大行好一些,隻降了2%。

但是,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降幅都達到了兩位數。

哪怕是零售之王的招行,非息收入也在下降。

二十年以來第一次,銀行勒緊腰帶,“錢生錢”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用信用卡的越來越少了,原來信奉“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大媽們,也開始對理财敬而遠之。

截止去年年底,銀行理财存續規模是26.80萬億,降了3%,22年降了4.66%。

2021年是銀行理财的巅峰,也是樓市的高峰,基金熱銷的高峰,如今已經連降兩年,這肯定不是巧合。

顯然,存貸業務和中間業務,都越來越難做了。

在十幾年前,銀行的息差能達到3%,隻靠左手倒右手,就能躺着數錢。

以至于,在2011年年底的一次論壇上,民生銀行的行長來了一句:“銀行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其實他原話表達的是擔憂:企業經營壓力很大,銀行利潤太高。

自己向自己開炮,那個年代,還是很敢說的。

放到現在,算法流量安排上,分分鐘讓他領教什麼叫口不擇言。

當時,15家上市銀行,三個季度營收1.66萬億,超過西部六省同期GDP總和。

手續費也收到手軟,異地有手續費,信用卡有年費,ATM跨行要收費,U盾要收費,電子密碼還能要錢,卡裡錢少了還要收小額賬戶管理費,就連挂失還要錢。

真是銀行們賺錢,不,撿錢的好時代啊。

那時候基層員工的待遇,不說傲視同齡人,也絕對稱得上體面光鮮。

《上海證券報》曾經舉過一個國有大行對公業務基層員工的例子,剛入職一年獎金3萬,轉正後翻倍,年終獎6萬,每三個月一次季度獎有3萬,不算基本工資,一年光獎金十幾萬,還有過節費,餐補,績效工資。

這可是十幾年前。

現在呢?

說幾個現象吧。

1,反向讨薪。

是的,你沒看錯,把已經發出去的錢再要回來。

目前已披露追索薪酬具體資料的10家銀行,既有招行,中行這樣的巨頭,也有一些城商行和農商行。

二十年以來第一次,銀行勒緊腰帶,“錢生錢”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這10家銀行,去年向員工成功追回薪酬金額接近1個億。

2,被定存搞瘋了。

前幾天,大行都在收緊大額存單。

招行不再新發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上了頭條,人家解釋說不是停發,是沒額度了。

再查一下,工行3年期20萬起存的額度已售罄,中行農行沒有5年期的,3年期利率隻有2.35%,也都顯示額度不足。

我不是停了,而是沒額度了,買不到,總不能怪我吧?

除了反向讨薪和暫停大額存單,銀行的種種操作,包括且不限于:不斷下調定存利率,15家銀行高管帶頭降薪(降多降少咱也不知道),少分紅甚至0分紅。

為什麼會有反向讨薪?

這可不是個新詞,2021年,原來的銀保監會就規定了薪酬追索扣回機制。

那原來為啥不讨薪?原來努力工作,現在躺平了?原來員工長的帥,現在變醜了?

都不是,銀行這門生意,天然就是風險後置的,錢放出去之前,要稽核抵押物和資質,貸出去之後還要複查,查貸款用途,查是不是逾期,查有沒有壞賬。

原來錢好賺,你好我好大家好,資質有問題,錢挪用了,隻要不捅出簍子,發出去的績效潑出去的水,你的就是你的。

現在到處都是雷,罰個萬把塊錢意思意思,這就是不盡責的下場,殺雞給猴看罷了。

銀行為什麼會被定存搞瘋,搞這麼多騷操作?

負債端快頂不住了。

興業宏觀的資料,2024年2月,居民定存在居民存款中的占比達到72.1%,創下2004年12月有資料以來的新高。

巧不巧?

從2004到2024,息差創20年以來新低,定存占比,剛好也是20年以來最高。

興業的報告裡提到了一個點:“存款利率曲線期限,比較貸款更為陡峭”。

啥意思呢?

你看,銀行是靠低存高貸賺差價的對吧。

但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不一樣,都是跟LPR調的,隻有1年期和5年期兩個檔。

二十年以來第一次,銀行勒緊腰帶,“錢生錢”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這兩年,央行說降就要降,簡單粗暴,新房貸款利率降了,存量房貸利率又降了,還要承擔地方化債,心裡有苦說不出。

相比起來,降存款利率就費老勁了,活期就不說了,光定存利率有3個月、6個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6個檔。

看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利率差距。

今年2月份,代表中長期貸款的5年期LPR比1年期高了50bp。

但是,代表長期限存款的3年期和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比1年期分别高出62.3bp和58.8bp。

二十年以來第一次,銀行勒緊腰帶,“錢生錢”的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貸款利率下降,息差不好賺了,長期存款利率又明顯高的多。

誰都不傻,老百姓懶得知道LPR,利率曲線之類的名詞,大爺大媽們隻知道:

房子不敢買,理财需謹慎,錢又不敢大手大腳花,眼瞅3年期和5年期還有利可圖。

愣着幹嘛?存就完事了。

是以這是銀行在見招拆招,你存,我就繼續降,降了還存,我就不發了。

是以,今年存款利率還會繼續下降。

現在是拔劍四顧心茫然,似乎很像段子說的:現金拿在手裡怕貶值和投出去怕虧錢之間的沖突。

不管對銀行來說,還是對儲戶來說:錢生錢的時代,算是過去了,也有可能徹底過去了。

當然了,銀行再難熬,也比其他行業安穩踏實,不信你問有坐辦公室的有幾個願意辭職的,隻是幹的活更多,弦繃得更緊罷了。

大家也不必為這個事糾結,全當吃瓜見證一個行業的起落,大家都在共克時艱,憑什麼銀行不能?

我一直說,咱們的銀行業,從來不是利潤最大化導向,而是政策導向,是調控之手、貨币政策的工具。

存量房貸減負是擔當,新發貸款是沖刺,地方化債是責任。

說白了就是:要聽話。

看一段人民日報4月份的文章: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放水養魚,才能魚肥水美。

這不還是那個經典句式麼:沒有銀行的時代,隻有時代的銀行。

我是藍白,今天先聊到這,咱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