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作者:慧言史說

今天,我們踏入南京的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都會被一幅名為《我送親人過大江》的照片所吸引。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照片的畫面非常簡潔:在照片底部的三分之一處,是一艘行駛中的木船;十幾個全副武裝的解放軍戰士坐在船上,其中的3人望向攝影者,剩下的人則是将鋼槍靠在肩上,目光專注地看向前方。

小船前方,是長江一望無際的水面,有4隻小木船正在行駛,遠處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應該是敵人的江防陣地。

畫面的左下角,是一個年輕女孩的背影,隻見她梳着及腰長的粗辮子、雙手正使勁地搖着橹。

她的身材雖然瘦弱卻很挺拔,我們仿佛能從她的姿态,看到她注視對岸、望向勝利的灼灼目光。這張照片展現出人民的力量,以及共同迎接勝利的希望,仿佛能穿越時空,直擊人心。

然而可能沒人會想到,正是畫面中的這個小女孩,在50年後,引起了一場尋找她的熱潮。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究竟是什麼人在尋找她呢?她的身上,到底有着怎樣的謎團呢?事情還要從渡江戰役時期的一個難題說起。

戰争背景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已殲滅國民黨軍大部主力,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解放軍總兵力已經發展到四百多萬人,聲勢浩大,士氣高漲。

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一統中國的渡江戰役了。

1949年4月初,解放軍渡江戰役總前委移駐合肥瑤崗村,拉開了渡江戰役的序幕,而要打好這一仗,最為重要的就是解決敵人的長江防線。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總長度6400公裡左右,它自西向東橫貫大陸,其中、東部,下遊江面的寬度,從1.25公裡至10餘公裡不等。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長江不僅水面寬闊,水流也很湍急,江面情況更是複雜,是以自古就有“天塹”之稱。

自古以來,正面突破長江天塹就非常困難。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曹操在占據兵力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仍然失敗,在沒有得到四川水源地的情況下,強行突破長江困難重重,而解放軍面對的情況,比古戰場上的情況更加兇險。

為了能守住南中國的半壁江山,國民黨軍在長江邊上,集中了兩個大的軍事集團,共七十餘萬人,還有若幹海空軍,沿着上海、宜昌一線,布置了将近兩千公裡的防線。

這條一線展開的防線,形成了兩個梯隊的寬正面、縱深立體部署,企圖阻止解放軍的登陸和搶灘。

總前委針對國民黨軍的部署,也提出了自己的破局之策,劉伯承表示:敵人的長江防線,其實就是一個死蛇陣,隻要其中一處被斬斷,就會全線崩潰。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劉伯承

為斬斷這條死蛇,總前委制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将解放軍的百萬大軍分成了東、中、西3個集團,利用敵人方向的突出部位,在一個很寬的攻擊面上,進行重點突擊,首先殲滅沿江守敵,然後再向南發展。

這個戰略沒有任何問題,在解放軍強大戰鬥力的碾壓下,隻要雙方在陸地上有所接觸,摧毀其防線沒有任何問題。

況且,解放軍占據着兵力上的優勢,其攻勢必然如雷霆萬鈞,但是,這次的渡江作戰仍然困難重重。

解放軍的戰士中北方人居多,很多人不會遊泳,更不通水性,沒有任何水上作戰經驗,在江水上作戰有些困難。

而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船,在撤退時,國民黨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已經将沿江的船搶的搶、砸的砸,弄得一艘都不剩了。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為了解決問題,黨中央從海外采購了大量救生圈、筏子、軟木、軍鞋等物資。

但是,船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沒有船,靠竹筏、小木排過長江是不現實的,但如果重新造船,必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耽誤發起進攻的時間。

但是幸運的是,在一些老百姓的家裡,還藏有不少的船,這些老百姓往往是跑航運的,船就是他們的飯碗,不可能輕易送人。

這些船,就成了解放軍眼中的寶貝疙瘩,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這些老百姓組成了特殊的支前隊伍,專門負責用自家的船,給解放軍運兵。

長江邊上,有一個名叫顔建發的船家,是多年跑船的老艄公了,他家裡,有一條5噸重的大木船,他們一家都十分支援解放軍,希望他們能取得全國的勝利。

1949年3月的一天,顔建發帶着女兒顔紅英、顔根兄,運送一船小麥來到泰州。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他們在卸貨時,聽說解放軍正在從各地調集船隻,準備橫渡長江,徹底殲滅國民黨反動派,女兒顔紅英非常高興,馬上和父親、妹妹一起趕到登記處,要求參加渡江支前。

二十軍是在3月15日,開始集結于揚州以東的丁溝、樊川、宜陵一帶,開始做渡江準備的。 按照計劃,他們将從江都三江營渡江,而顔建發等船戶的到來,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為了友善運兵,顔建發把自家船上的篷子拆掉了,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裝,然後便投入了緊張的訓練之中。

他們也和解放軍一樣,要做到指揮有度,令行禁止,在自己訓練的同時,他們也見識到了解放軍的訓練情況。

二十軍軍長劉飛下達指令,讓部隊苦練泅水、上下船、灘頭登陸、水上射擊和登陸聯合作戰等技術。

為防止國民黨軍飛機轟炸,所有支前船隻,白天都必須用蘆葦、柳條遮蓋,傍晚再撤掉僞裝,參加水上練習。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4月中旬的一天傍晚,顔紅英随部隊行動,到江都河口附近的夾江水域,進行一次實景的渡江演習。

突然,她的眼前射來一道亮光,原來是一艘敵艦的探照燈掃了過來。

敵人發現了他們,随即便向木船開炮,船上有一位解放軍戰士很機警,當即高喊:“注意隐蔽!”

别看年紀小,但顔紅英的駕船技術十分娴熟,在緊急關頭,她迅速調轉船頭,離開了剛才的位置,她剛剛完成動作,一發炮彈便在木船邊的水裡爆炸了,掀起了巨大的水柱。顔紅英的耳朵,被爆炸聲震得嗡嗡直響,頭也痛得似乎要裂開,但是,她仍然憑借堅強的毅力,繼續駕船快速行駛,直到進入了安全水域。

這次遇險,讓顔紅英的耳膜受了傷,部隊上司勸她住院治療,但堅強的顔紅英怕耽誤運送部隊,堅持不肯,她再三懇求上司,一定要允許自己參加部隊的輸送,部隊上司看她心意已決,隻得應允。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1949年4月20日晚8點,渡江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的多兵種聯合行動,發起了這場偉大的戰役。

在長江的千裡戰線上,上千艘木船載着解放軍強渡長江。他們迅速突破了敵人的長江防線,占領了貴池、江陰、鎮江等一系列大小城市,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一字長蛇陣”。

尋找“背影姑娘”

戰鬥之中,在4月22日淩晨5時,二十軍的2個師,将近2萬人在揚中地區登陸,國民黨軍立即棄守陣地潰逃,揚中遂告解放。

下午,顔紅英的渡船載着兩個班的戰士,随着船隊從江都出發,緩緩駛入了夾江水域。

稍作休息後,他們再次開船,向對岸的丹徒伏園鄉渡口駛去,顔紅英的父親在船尾掌舵,顔紅英和妹妹則兩個人輪流搖橹。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一個姑娘,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為解放軍駕船的偉大使命,這種景象,正好與戰場上的勝利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軍民魚水情”的别緻畫面!

随軍的新華社記者鄒健東,此時感覺到了一種創作的沖動,于是便舉起相機,拍下了這張經典的照片。

後來,他把這張照片命名為《我送親人過大江》,發表在當時的報紙上,一時間,“背影姑娘”成了人民戰争取得勝利的象征。

不過,當時由于戰況進展太快,大量記者都随軍去了前線,未作詳細的相關報道,是以誰也不知道,這個給解放軍駕船的女孩子,她的名字叫什麼。

時間很快來到了1998年春天,為了給建國五十周年、渡江戰役勝利五十周年獻禮,南京電視台決定籌拍一部大型文獻紀錄片,名叫《風雨鐘山路》。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紀錄片将使用大量曆史文獻資料,來呈現當年最為真實的戰鬥細節,客觀再現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曆史畫卷,而著名的曆史照片《我送親人過大江》,也被選為紀錄片的素材之一。

在确定拍攝内容之時,攝制組認為,《我送親人過大江》這張照片十分經典,極具那個時代的代表性。

如果能找到當年的“背影姑娘”,來講述當年的一些經曆,那節目将會更加精彩,也更有意義。

然而,這張照片上隻有背影,連個正臉都沒有,更沒有相關的背景資料,如今時間已經隔了将近五十年,要如何找到那個“背影姑娘”呢?

負責尋找“背影姑娘”的任務,落到了攝制組成員張紀福身上,經過聯系,張紀福找到了照片的拍攝者。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鄒健東

在談起照片背後的故事時,鄒健東感慨地說:“如果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話,那麼,渡江戰役就是人民群衆用小木船劃出來的,這種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鄒健東回憶了很多當年的細節,甚至他還記着,那艘船上的老班長是個山東人,在自己拍照的同時,老班長正對搖橹的姑娘說:“有人給你拍照了。”

但是,戰鬥結束之後,鄒健東就迅速随軍離開了,根本沒來得及問“背影姑娘”的名字。

就這樣,尋找“背影姑娘”的第一條線索斷掉了,但是,張紀福沒有放棄,又開始排查當年活躍在長江一帶的老船工,以及渡江戰役的知情者。

他來到揚中地區,拜訪了一個叫“老碼頭”的人,據他辨認,雖然他不知道此人的名字,但應該有一個叫“小鴨子”。

張紀福立刻興沖沖地去尋找這個 “小鴨子”,結果還真找到了一些線索,但是等到他真的來到“小鴨子”面前時,卻瞬間失望了。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雖然這個人幫助過解放軍渡江,還得了一個一等功,但是他卻是個男的。

這次的線索斷掉之後,張紀福再也沒能獲得更準确的消息,直到紀錄片《風雨鐘山路》播出,他還是沒能找到“背影姑娘”。

不過,為了紀念這位人民的功臣,攝制組特意在影片的末尾,加上了一段關于“背影姑娘”的講解,以及一段特别的解說詞:“照片上的姑娘,你是否記得50年前的那個傍晚,你以纖弱的身軀劃着木船,送走了黑暗,迎來了黎明。劃船的小姑娘,你現在在哪裡呢?”

有的時候,還真的是無巧不成書,在紀錄片《風雨鐘山路》播出後,很快就被一個叫董小妺的婦女看到了,她一眼就認了出來,照片上的那個背影,不是自己的母親又能是誰?

于是,她馬上讓自己的母親也看了這部紀錄片,當照片出現在銀幕上時,她的母親興奮地高喊:“這就是我!”

是的,董小妹的母親,就是顔紅英!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原來,在渡江戰役勝利後,顔紅英一家參加了在揚州召開的慶功大會,在會上,他們獲得了支前二等功臣的證書。

此後不久,顔紅英就嫁人了,去了吳江縣的菀坪鄉,1957年,她們家遭遇了火災,證書化為了灰燼。

從此後,顔紅英不再跟人提起自己參加過那場偉大的戰鬥,時間一長,也就沒人再記得她了。

到了70年代,她主動響應國家号召,去了農場工作生活,她在幾十年間換了好幾個身份,這也就是為什麼誰也找不到她的原因,直到紀錄片播出,她的女兒才發現了母親的秘密。

讓人感動的是,顔紅英雖然已經隐藏于人海,沒有拿過國家的任何補助,但對解放軍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支援。

在1998年的洪水災害中,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買了毛巾,煮了熱騰騰的茶水,送到了堤壩上,慰問子弟兵。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背影姑娘”找到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雖然現在的顔紅英,已是一位69歲的老大娘了,而且當年爆炸留下的後遺症仍在,但說起當年來仍然是如數家珍。

後來,顔紅英接連去了南京和北京,與鄒健東也見了面,當年有過一面之緣的兩人再次相聚,自有一段感慨。

這之後,一些媒體競相對顔紅英進行了報道,1999年的一個大型文藝演出中,電視台還把顔紅英、鄒健東請到演出現場,向全國人民介紹了當年的情況。

定格曆史經典瞬間:渡江戰役中的“背影小姑娘”,記者苦尋50年

後來,國家給顔紅英配置設定了一套房子,讓她安度晚年,在國家的照顧下,顔紅英年近百歲仍然身體健康。

當年她用自己的汗水支援了國家,國家自然會對她有所回報,每一位為共和國的解放付出過的人,都是國家的英雄和功臣,國家不會忘記他們,曆史也不會忘記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