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作者:中國非遺之光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位于美國紐約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遙遙相對,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占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它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列甯格勒美術館齊名,位列世界四大博物館,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

在博物館理事會成員道格拉斯·迪龍的推動下,館内不斷增加亞洲的藝術品和文物。亞洲館裡展出的中國文物有不少是稀世珍寶。有的畫作上還蓋滿了曆代收藏家和帝王之印,表明畫作飽經曆史風霜。上世紀80年代初,博物館還仿造了一座小型的蘇州園林。庭院裡中的“明軒”裡陳列着許多中國明代的家具。

下面請欣賞

唐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母鹿銅車轭飾(一對) 中國北方 公元前世紀 高11.6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羊銅像 中國北方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鑲嵌珍珠、綠松石和玉璜的鍍金帶鈎 戰國時期 長16.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鍍金銀帶鈎 東周-西漢 長14.1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佛像展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幹漆夾苎坐佛像

7世紀初 唐代幹漆夾苎 高 96.5 cm 寬 68.6 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這尊佛像有近1400年的曆史,為7世紀初唐朝幹漆夾纻工藝制作的坐佛。造像生動細膩,宛若真人,雙目有神,表情祥和,呈跏趺坐姿,身披袈裟,袒右肩,衣紋褶皺自然寫實,流暢生動,袒露的胸部肌肉平滑光潔,充滿彈性。袈裟表面均殘留敷彩痕迹,佛像裸露的肌膚處可見較為明顯的貼金痕迹,袈裟表面殘留鮮豔的紅,藍敷色。大都會的簽注上标注佛像來自直隸省正定大佛寺。

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上個世紀初在北京建立山中商會支店,正式開展在北京收購中國古董的業務,為山中商會在歐美各國的分店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品質的中國藝術品。1917年的一天,有一古董商帶來了四尊佛像,熟知中日文化的山中定次郎看出這些舊的佛像絕非尋常之物,而是采用了幹漆夾纻的古老工藝。山中定次郎認定眼前的這四尊幹漆夾纻佛像來曆非凡,是以他毫不猶豫的用高價全部買了下來。

山中定次郎得到這些佛像後,留下了其中的一尊,而将另外3尊運往了美國紐約分店公開出售,引起美國各大博物館關注,紐約大都會藝術館很快出高價買下了其中的一尊,還有2尊則分别被美國華盛頓的弗利爾塞克勒藝術館和巴爾的摩沃爾特斯藝術館買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坐佛像就是當年高價購入的珍寶。

這組佛像在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文物價值,它重要之處就是因為佛像制作采用的是千年前的幹漆夾纻工藝。幹漆夾纻現在通俗說法即脫胎漆器,唐朝制作的幹漆夾纻佛像熟知的僅見于日本國寶級财産唐鑒真和尚幹漆夾纻像(80.1cm),由此可見同為唐代的這四尊佛像的珍貴程度。

但由于曆史上幾乎很少大規模制作幹漆夾纻佛像,是以流傳下來的幹漆夾纻佛像很少見到。而從唐代流傳至今的幾乎就更難見到。正如大都會藝術館東方部中國藝術副主任孫志新對館珍藏的這尊佛像的評價:這個佛像是在中國佛教史上或者說中國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它重要的特點就是因為他是一件脫胎漆器,這種脫胎漆器的佛像中國存世的是少之又少,從唐代到現在我不敢說這是唯一的一尊但恐怕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尊佛像之一。從國内看,在國内還沒有看到這麼大的儲存這麼好的脫胎漆器的佛像,這是非常非常珍貴的文物。堪稱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館的鎮館之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佛教造像不但是佛教的聖物,更是珍貴的藝術品。然而随着時間的流逝,一般木雕佛像易受到自然力的侵蝕,不可避免的會開裂,變形,褪色,不能永久的保持佛像的藝術魅力。

幹漆夾纻工藝是一項古老的手工技藝,它采用幹漆,苎麻,五彩石粉等為原料,經過烘幹,打磨,夾纻等48道工序完成。采用這種工藝制作佛像時,先做好一個工胎,作為一個木頭大概雕塑的佛像,然後用麻,再刷漆,等到一定程度漆幹後把木胎取出,使它完全成為一層空殼。纻是一種麻屬科植物,即苎麻。唐釋慧琳注《釋迦方志》卷上, “夾纻”條,注雲“按《方志》本義,夾纻者,脫空像漆布為之。”後世稱幹漆夾纻為“脫胎”或“脫沙”即脫胎漆器。經過幹漆夾纻工藝的處理,佛像色彩鮮豔,呈現出一種光潤亮澤的質感,并且不宜開裂,變形,能更好地儲存佛像原本的神韻,細膩的紋路和流暢的衣紋。

幹漆夾纻工藝史載東晉時期就已經被應用在佛教造像上,據說是大約公元300年由東晉著名的畫家,雕塑家戴逵發明。延至北魏隋朝,到唐代佛教造像技術方面,唐代在上承北朝,隋代遺風的同時,繼續吸收外來藝術,形成新的藝術風格,使佛教造像藝術達到曆史上的最高水準。唐代幹漆夾纻造像文獻方面記載有如意元年(692年)武則天将嵩山少林寺普光佛堂神王像二軀改為夾纻像,安置宮中,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武則天下令造夾纻大像。

易縣三彩羅漢 遼代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20世紀30年代由紹興人壽鵬飛總纂成書的《易縣志稿》載:“八佛窪在峨眉寺溝底之東北支,亦稱百佛洞、百佛山……峨磨山在州西北五十裡,有崖南俯,俗名白臉山……山半有洞名百佛窪”;《志稿》又載:“寺中舊有佛像七十二,皆瓷制”,“峨眉寺百佛窪慈(瓷)佛在縣西北五十五裡峨眉寺後。百佛窪亦稱百佛洞或稱百佛山、八佛窪,山腰鑿石虎,内有大慈(瓷)佛八尊,小慈(瓷)佛七十二尊,又依山建閣,内有三彩慈(瓷)觀音一尊,後為邦人盜去售諸國外,今在英倫者有三,彼邦人以為唐三彩慈(瓷)雲”。

1912年就有北京兩名古董商向德國漢學家貝爾契斯基兜售了一尊出自易州的等身三彩羅漢坐像,驚歎于造像高超寫實魅力的貝氏對其稱賞有加、贊歎不已。從日本人寺澤鹿之助那裡獲悉此尊造像出自北京西南130公裡的河北易縣八佛窪之後,貝氏就馬不停蹄趕往現場實地考察,借“養病”為名住進距八佛窪僅20餘華易縣八佛窪遼三彩羅漢組像(19張)裡的清西陵永福寺,随即與同行的“高參”及攝影師雇用當地的向導乘騾子前往目的地。

實際上貝爾契斯基曾于1912年夏秋兩度“考察”八佛窪,兩次“考察”間隙貝氏尚處心積慮,多次派人前往易縣打探情報,謀求收購這批羅漢造像瑰寶。據貝氏所記,當地政府在獲悉此事後也曾虛張聲勢、采取措施,逮捕懲處了一批盜運藏匿羅漢造像的組圖2組圖3文化竊賊。貝氏第二次探訪八佛窪之前,地方官已經下令“戒嚴”,貝氏此前派去的古董商亦曾被逮捕刑訊,但不久後即獲釋。

貝氏第二次旅行駐紮的西陵永福寺亦曾被搜查,地方官嚴令當地居民禁止向貝爾契斯基出售任何文物,但事後地方官員的監守自盜證明上述舉措不過是擔心利益外流的故作姿态罷了!利欲熏心的政府官員最終難抵誘惑,據貝氏所記,縣衙曾儲存有兩尊羅漢,地方官虛與委蛇,一方面聲稱要将羅漢安置供奉于某一廟宇,另一方面則巧妙暗示貝氏,造像可以善價而沽。其中完整的一尊後來輾轉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另一尊羅漢的碎片其後則不知所終(參見金申先生譯,原田淑人著,《關于原屬直隸省易縣的陶羅漢》,《文物春秋》,2003年第2期)。

貝氏1912年11月間的八佛窪之行,親眼目睹或确知下落的羅漢造像共6尊,當地原住民提供的訊息中所涉及的羅漢像則多達9至10尊!不久八佛窪的羅漢就被盜賣一空,令人萬分遺憾的是村民夜晚将造像盜運下山過程中,至少有三尊無比寶貴的羅漢像被愚昧無知地打破。據貝氏稱其最早獲悉藏匿地點的一尊羅漢造像,至少已經碎成六塊!又百花山一山民曾告知貝爾契斯基,他本人曾試圖搬運一尊羅漢下山,結果造像被摔得粉碎!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梁思成先生20世紀初留美期間在其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及人類學博物館見到了易縣八佛窪所出的一尊三彩羅漢像,在後來寫成的名著《中國雕塑史》中他這樣評價:“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寫實。……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懇切狀,要之皆各有個性,不徒為空泛虛缈之神像。其妙肖可與羅馬造像比。皆由對于平時神情精細觀察造成之肖像也。不唯容貌也,即其身體之結構,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寫實為主;其第三量之觀察至精微,故成忠實表現,不亞于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最精作品也”。

這組秘藏山中的遼代等身三彩羅漢像,早年被認定為唐代作品,總計16尊。20世紀初被盜運出境的過程中至少毀棄了三尊,二戰期間舊藏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的一尊不幸毀于蘇軍攻克柏林的戰火,迄今為止仍存世間者僅隻10尊而已:

易縣三彩羅漢(局部特寫)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羅漢是聞如來說教而通達,是佛教修行的果位,是侍佛,承宣佛法的人物,是以從釋迦身邊的阿難、迦葉二弟子,一直到以舍利弗為首、終于阿難的十大弟子(見《翻譯名義集》卷一),乃至十六羅漢(《法住記》),進而到十八羅漢、二十四羅漢(《付法藏因緣傳》)、五百羅漢等,可以說,無論稱弟子、稱祖師或是羅漢,并沒有什麼嚴格的等級差別,無非都意味着修到了羅漢的果位,在美術造型上皆呈比丘相,即所謂羅漢形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據記載,唐代的盧楞伽和王維都曾畫過十六羅漢,但沒有實物遺存;不僅書畫,即使是雕刻,還沒有發現唐代的單尊的十六或十八羅漢群。十六羅漢是唐未五代才開始流行的,著名的禅月大師貫休(832~912年)以畫羅漢著名,傳世的十六羅漢有線刻石雕。十六羅漢增加為十八羅漢也大緻在這個時期,蘇轼有“十八大阿羅漢頌”,記其谪居海南島時,從民間得到前蜀簡州金水張氏所作的“十八羅漢圖”。

唐三彩器首先是冥器,從目前的出土物看,三彩器多為文武官員、貴婦侍女、駝馬及仆役、鎮墓獸以及生活器具,可以說包括了生活與想象中的各種題材,但佛像和羅漢的三彩器在唐代從沒有發現過。

但到了宋遼金之際,由于連年征戰,銅資源嚴重匮乏。金代銅禁更嚴,甚至生活必需品的銅鏡也要經官方登記刻款方能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佛造像的質地一時花樣繁多,除原有的銅、石之外,鐵佛像、漆佛像、木佛像、陶瓷佛像、泥佛像,可以說各種質地都有,至今遺存尚多,就是因為缺乏銅的原因。

彩繪石雕佛像 金代 高17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北宋彩繪木雕文殊菩薩像 高109.2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明代彩繪木雕善财童子像 高69.9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金代彩繪木雕菩薩像 高149.9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遼代彩繪木雕水月觀音像 高118.1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五尊佛像的陳列布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唐代阿難陀彩繪石像 高175.3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北宋鎏金木雕觀音像 高9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明代彩繪木雕獅吼觀音像 高107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元代木雕佛像 高99.7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北魏鎏金青銅佛像 高140.3cm 這是已知最大的一座早期鎏金青銅佛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明代水月觀音木雕像 高76.8cm高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明代鉛黃銅觀音 高38.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北齊石獅 高65.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漢代六博陶俑

六博,又作陸博,是中國古代一種擲采行棋的博戲類遊戲,因使用六根博箸是以稱為六博,以吃子為勝。其中的古玩法大博,由于是與象棋一樣要殺掉特定棋子為獲勝,是很早期的兵種棋戲,被推論象棋類遊戲可能從大博演變而來。

六博在漢代流行。出土漢俑即有二人對坐六博者。鮑宏《博經》:『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擲頭,謂之瓊。』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間橫一空間為水,放魚兩枚。博時先擲采,後行棋。棋到水處則食魚,食一魚得二籌。更多具體玩法,已失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似乎是在沉思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似乎是在驚呼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西晉龍首青銅器皿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鎏金龍首 東漢精美絕倫之作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鹿形青銅盂 漢代 長11.7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瓦當 西漢 直徑18.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銅鏡 東漢 直徑23.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銅鏡 東漢 直徑10.8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錯金銀青銅劍 西漢

玉劍飾 東周至西漢

從現有的考古出土資料來看,玉、劍結合物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春秋戰國晚期,四樣俱全的玉劍飾逐漸形成,到了西漢這種玉劍飾就成了王公貴族佩劍上的重要裝飾品,也成為當時社會一種身份的象征。玉劍飾的材料主要是以玉為主,包括玉劍首、玉劍格、劍鞘上帶扣和鞘末玉飾四種。漢代的玉劍飾在戰國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造型比戰國時期的略高,邊角抹圓也更加明顯,有的甚至出現了镂空的工藝,這在玉劍飾的曆史上還是前所未見的。漢代玉劍格的紋飾多以獸面紋為主,同時還流行一種高浮雕的蟠螭形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龜形印章(左銅 右銀) 東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青銅 西漢 4.4cm高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綠釉牧羊群 東漢 直徑21.9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綠釉家禽 東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綠釉陶磨坊 東漢 寬22.1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綠釉陶羊圈 東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綠釉陶竈 東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綠釉陶樓 東漢 高84.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這組綠釉陶器的整體展示,有如一冊反映東漢生活與習俗的曆史畫卷在眼前展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陶壺 西漢 高20.8cm

這尊彩繪陶壺,其絢麗的彩色顔料使用和自信奔放、揮灑自如的黑色筆觸而達成完美的裝飾效果展現了西漢時代個性張揚的一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六博戲者銅像

兩名戲者,兩名觀者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陶杯 西漢 高11.6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陶鼎 西漢 高17.9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陶盒 西漢 高17.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玉豬 東漢 長11.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獸形青瓷燭台 西晉 長12.7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青釉魂瓶 西晉 高45.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虎形旗杆座 漢代 寬13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蛇形柄碗 東晉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青瓷虎子 東晉 長23.2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龜形硯台 隋至唐 長29.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鑲嵌綠松石、白珊瑚、青金石鍍金銅飾 高7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陶駱駝 北魏 高24.8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持盾武士陶俑 北魏 高23.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持鷹陶俑 北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鎮墓獸 北魏 高31.1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供奉彌勒佛像鎏金青銅祭壇 北魏 高76.8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持鋤男俑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女陶俑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女舞俑 唐代 高15.6cm

這個陶俑在大都會的标簽是Resting Dancer,但我更願意認為這是一個唐朝版的“沉思者”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彩女坐俑 唐代 高37.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佛祖與弟子彩繪壁畫 新疆公元4-5世紀 23.2 x 26.7 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菩薩像壁畫 新疆 公元9-10世紀 36.8 x 33 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水彩木闆佛像畫 新疆 公元6世紀 高59.7 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墓葬佛教石雕 北齊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墓志銘 唐代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石棺門闆 唐代 152.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彩繪胡人駱駝俑 唐代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白瓷雙龍尊 唐代 高51.1cm

雙龍尊,又稱雙龍耳瓶。其基本特征是:盤口、細長頸、罐狀身,二龍口銜盤沿,尾接罐肩,呈雙耳狀立于瓶口兩側,故名。從出土資料看,雙龍尊出現于隋代,盛行于唐代,主要流行于東都洛陽一帶,其他地區很少發現,唐代以後消失。已發現的唐代雙龍尊有白瓷雙龍尊、三彩雙龍尊、黃釉雙龍尊和銅雙龍尊;其中尤以白瓷雙龍尊為多;銅質雙龍尊很少,僅發現一件(保利博物館藏品)。唐代雙龍尊造型優美,莊重大方,線條圓潤豐滿,是難得的古代藝術珍品。是以,近幾年來大量的唐代雙龍尊赝品充斥文物市場,其中尤以白瓷雙龍尊為多。

從已發現的唐代白瓷雙龍尊資料看,其規格,高者可達六、七十厘米,低者高度則僅有十幾厘米,而以25厘米至45厘米者為多。造型大同小異,變化主要集中在頸部和肩部。主要可分為細長的素面頸和帶有螺旋狀的旋紋頸兩種。肩型也可分為豐肩式和溜肩式。用作雙耳的雙龍早晚也有變化,早期的龍身較直,帶有隋代遺風。後期的龍身變為彎曲狀,龍背貼塑三至五個乳釘,雙龍口銜器沿,雙耳直立,頭頂塑一冠狀物,雙龍角一端卷曲貼于冠狀物兩側。整個龍身系手工捏塑而成,顯得生動威猛。

唐代白瓷雙龍尊,雖造型優美,線條流暢。但仍處于白瓷發展的初級階段,和同時期的其他白瓷器一樣,胎、釉方面仍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黑釉瓶 唐代 高30.5cm

唐代黑釉瓷器的裝飾方法不很豐富,資料中可以找到的黑白雙色裝飾的器物,以裡白外黑的碗,黑釉白邊的罐比較常見,還有黑釉瓷塑動物。唐代渾源窯遺址發掘出了黑瓷與素燒的動物瓷胎,在交城窯遺址中發掘出了黑釉小動物瓷塑像。唐代山西黑瓷中比較有特色的是交城窯的花釉瓷器,也有人叫唐鈞,它以黑褐釉為地,釉上随意灑點月白色彩斑,如雲霞,似岩漿,潇灑自如,器型有拍鼓和瓷罐,可惜未見有完整器物。同時隻有河南魯山窯生産類似器物。

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濁感強,發色偏灰暗,或偏褐色,或偏黃綠,不及宋金時候的黑釉釉面玻化程度高,玻璃質感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瓷枕 唐代 寬16.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藍釉瓷瓶 唐代 高16.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彩碟 唐代 直徑29.7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彩盒 唐代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彩碗 唐代 直徑8.3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彩枕 唐代 寬11.1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綠釉罐 唐代 高7.9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足瓷杯 唐代 高3.8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白瓷碗 隋至唐代 直徑11.4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彩罐 唐代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瓷盒 唐代 直徑16.7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三彩女騎手與馬 唐代 高44.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丨遺失異國的珍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