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作者:文學藝術現場

無冤有義 藍教社

文/梧閩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太武山原來的名叫太姥山,閩東甯德有,閩南更早點。據《漳州府志》記載"太武山,其上有太武夫人壇,前記謂閩中未有生人時,夫人拓土而居,因以名山。武一作姥,其說荒遠。但列仙傳稱:皇太姥,閩人婺女之精,而閩越負海名山多名太姥者。"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古代太武山麓,居住的先民被後來漢人,稱為''山哈''或''山客'',一直到了宋代,才出現畲族的名稱。''畲''字本義是指采用落後的刀耕火種田地,在播種之前燒去草木,以灰為肥,這類田俗稱畲田。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遠古時代,中國南方各少數民族統稱南蠻或蠻夷。《中國民族史》考證,當今的畲族與苗族、瑤族、黎族,同屬南蠻族一支,他們有共同特征,一是共同敬奉高辛帝的附馬"槃瓠"為始祖。二是族人以籃、雷、盤、鐘為姓。三是婦女的發式、服飾,和口頭流傳民族史詩等民俗文化基本相同。目前全國的畲族人口約70萬,近60%在福建。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遠古的太武山土著居民"蠻獠''後代,可能去了台灣、呂宋或南洋呱唧呱唧島國啥洲定居了。《中國通史》等史書記載"畲民椎髻跣足,随山散處,刀耕火種,采實獵毛,食盡一山則他徒'',如此遊耕半獵不斷遷徒,不用幾百年,不走海路走陸路,早已到了廣東廣西、甚至越南雲南、寮國緬甸等.那兒居民的前身可能才是太武山的先民。那麼,現在隆教鄉的畲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據畲族中人口最多的藍氏《玉種譜》記錄,明确記錄入漳一世祖藍琛及其長子藍元晦,系于元末明初''從江西遷居漳州府漳浦縣轄鎮海藍教社''(今龍海市隆教鄉),而後其子孫才逐漸分居赤嶺、湖西及華安縣的官畲等地。可以非常明确肯定三點,現在的畲族不是唐朝開漳聖王陳元光平定的"嘯亂蠻獠"後裔,也不是砍殺陳元光複仇的藍奉高後人,那些原來蠻獠大部男的往廣東以西逃亡,女的則多被男征官兵納入洞房合婚,漢畲民族變做内親外戚了,這便是事實。是以,現在的畲族是後來融入漢人征服開化後的閩南,與漢人陳元光帶來的五十八姓無曆史冤仇瓜噶的。隆教鄉的古代正名''藍教社"才是正确的,以訛傳訛弄久變真的似乎!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是以,閩南漢族,一半血統是畲族,最古老的生生不息"玄牝之門''就在太姥娘娘身上,崇拜吧!

以後去隆教畲族鄉旅遊,應該帶有對外婆舅舅的親緣情,去吧!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無冤有義 藍教社/梧閩

清朝順治九年,石碼大埕鄭思美先賢遷居雲洞岩——梧橋拓圃定基,傳下二十一世裔孫鄭亞水,筆名梧閩,自号"山石碼'',畢業于廈門大學政治學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龍海市作家協會主席,《龍海文學》名譽主編。

先後由漳州市圖書館出版《秋水白雲》、《西方國際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雲深處》、海風出版社出版《月泊龍江》等書籍。

2001年中國東歐經濟研究會授其《企業文化一一現代企業的靈魂》''優秀社科論文一等獎'',該論文已經被清華大學收歸《n<1知網空間》智庫咨文。

2010年度榮獲中國散文學會頒授“中國當代散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