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作者:文学艺术现场

无冤有义 蓝教社

文/梧闽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太武山原来的名叫太姥山,闽东宁德有,闽南更早点。据《漳州府志》记载"太武山,其上有太武夫人坛,前记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而居,因以名山。武一作姥,其说荒远。但列仙传称:皇太姥,闽人婺女之精,而闽越负海名山多名太姥者。"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古代太武山麓,居住的先民被后来汉人,称为''山哈''或''山客'',一直到了宋代,才出现畲族的名称。''畲''字本义是指采用落后的刀耕火种田地,在播种之前烧去草木,以灰为肥,这类田俗称畲田。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远古时代,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南蛮或蛮夷。《中国民族史》考证,当今的畲族与苗族、瑶族、黎族,同属南蛮族一支,他们有共同特征,一是共同敬奉高辛帝的附马"槃瓠"为始祖。二是族人以篮、雷、盘、钟为姓。三是妇女的发式、服饰,和口头流传民族史诗等民俗文化基本相同。目前全国的畲族人口约70万,近60%在福建。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远古的太武山土著居民"蛮獠''后代,可能去了台湾、吕宋或南洋呱唧呱唧岛国啥洲定居了。《中国通史》等史书记载"畲民椎髻跣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徒'',如此游耕半猎不断迁徒,不用几百年,不走海路走陆路,早已到了广东广西、甚至越南云南、老挝缅甸等.那儿居民的前身可能才是太武山的先民。那么,现在隆教乡的畲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据畲族中人口最多的蓝氏《玉种谱》记录,明确记录入漳一世祖蓝琛及其长子蓝元晦,系于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居漳州府漳浦县辖镇海蓝教社''(今龙海市隆教乡),而后其子孙才逐步分居赤岭、湖西及华安县的官畲等地。可以非常明确肯定三点,现在的畲族不是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定的"啸乱蛮獠"后裔,也不是砍杀陈元光复仇的蓝奉高后人,那些原来蛮獠大部男的往广东以西逃亡,女的则多被男征官兵纳入洞房合婚,汉畲民族变做内亲外戚了,这便是事实。所以,现在的畲族是后来融入汉人征服开化后的闽南,与汉人陈元光带来的五十八姓无历史冤仇瓜噶的。隆教乡的古代正名''蓝教社"才是正确的,以讹传讹弄久变真的似乎!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所以,闽南汉族,一半血统是畲族,最古老的生生不息"玄牝之门''就在太姥娘娘身上,崇拜吧!

以后去隆教畲族乡旅游,应该带有对姥姥舅舅的亲缘情,去吧!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无冤有义 蓝教社/梧闽

清朝顺治九年,石码大埕郑思美先贤迁居云洞岩——梧桥拓圃定基,传下二十一世裔孙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龙海市作家协会主席,《龙海文学》名誉主编。

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该论文已经被清华大学收归《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10年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授“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