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羅: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為“百千萬工程”貢獻司法力量

作者:博羅釋出

順着瀝青村道進入博羅縣龍溪街道結窩村,鄉村的美麗顔值迅速填滿雙眼,點綴其中的法治知識、經典故事等宣傳欄、壁畫,同樣讓人眼前一亮。邊賞鄉村美景,邊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讓人如沐春風。有了法治文化的浸潤,村民的法治意識逐漸提升,尊法、學法、守法的氛圍日漸濃厚。結窩村是以獲評2023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

加強和完善鄉村治理,建構善治鄉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百千萬工程”的一項重要工作。博羅縣司法局以法治鄉村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動基層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将公共法律服務下沉到鄉村一線,精心培育和打造法治宣傳陣地,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社群)”建立,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準,為“百千萬工程”在鄉村走深走實貢獻司法力量。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群)3個、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群)31個。其中,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群)數量為全市第一。

【法治陣地】

法治觸角向基層延伸,凝聚善治力量

加強法治陣地建設,把法治建設的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在鄉村凝聚善治力量,傳播法律知識。這是法治鄉村建設的基礎和保障,同時也為“百千萬工程”在鄉村落地實施提供更多的法治支撐。

法德交融,潤物細無聲。在龍溪街道結窩村老圍村民小組内,已建成的法治文化廣場成為村民休憩娛樂的好去處,大家經常在此散步、聊天、學法,成為集休閑、教育于一體的法治宣傳陣地。與此同時,法律講堂、法律咨詢等普法活動,讓法治知識深入人心。在楊村鎮新前村的水塘邊上,交通法規、安全常識等元素随處可見;沿村道一直往前,在法治文化園上稍作歇息,浸潤在孔融讓梨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當中……新前村建設了法治文化園,在為村民提供休憩娛樂好去處的同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等元素,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切實增強村民的法治意識。

縱觀全縣,在法治鄉村建設中,博羅縣堅持“以點帶面、分批進行、逐漸推進”的原則,選取“民主基礎好、自治水準和群衆滿意度高”的村(社群)培育推廣,常态化打造法治公園(廣場)、法德大講堂、法治長廊等特色法治陣地,通過“園、廊、亭、牆、欄、堂、角”在鄉村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目前,全縣共打造法治文化公園(廣場)10個、法德大講堂50個、法治長廊41處,把法與理融入群衆日常生活,讓群衆在潛移默化中汲取正能量,實作鄉村的有效治理。

博羅: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為“百千萬工程”貢獻司法力量

博羅縣法治文化主題公園。

将法治陣地延伸至基層一線,還展現在公共法律服務室的建設上。在縣鎮兩級法律服務機構的基礎上,博羅深入推進村(社群)公共法律服務室建設,配齊配強人民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軟硬體,不斷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從有形覆寫到有效覆寫,真正成為服務群衆法治保障的前沿陣地。目前,全縣共建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17個、公共法律服務室102個。

【法治力量】

法律顧問和法治明白人在鄉村撒播法的種子

鄉村法治建設,離不開法治力量的支援。以“百千萬工程”的實施為契機,以人為核心,博羅開啟了鄉村善治的新篇章。

推動鄉村法治建設,村幹部發揮着“關鍵少數”的作用,他們以身作則,當法治先鋒,做榜樣示範。村幹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引導村(居)民自覺學習法律知識,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各種群衆沖突和問題,夯實基層治理基石。同時,以提升鄉村依法治理能力為目标,以制度建設為着力點,規範“四議兩公開”、村務管理、村民自治等工作制度,加強法治民主建設,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在村賬管理、一事一議、換屆選舉等民主事項中,切實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努力提高農村法治管理,為“百千萬工程”的實施凝聚力量。

博羅: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為“百千萬工程”貢獻司法力量

柏塘鎮石崗村獲評省民主法治示範村。

服務基層治理,村(社群)法律顧問亦是一股重要力量。普法宣傳、法治講座、合同清查、糾紛調解……如今,在博羅縣,村(社群)法律顧問正一步步從有形覆寫向有效覆寫轉變,他們的身影活躍在法治鄉村建設的每個角落。在全縣389個村(社群)實作村(社群)法律顧問全覆寫的基礎上,博羅縣常态化完善管理、督查、考核三大機制,確定了村(社群)法律顧問履職硬名額和服務品質。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1月起,博羅縣持續推進“所所對接”模式,進一步優化村(社群)法律顧問履職方式,探索實施村(社群)法律顧問每周固定時間到鎮街綜治中心坐班“問診”,為真正有需要的群衆提供專業可靠的法律服務。據統計,2023年以來,全縣175名村(社群)法律顧問在村(社群)履職累計提供法律咨詢、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出具法律意見書等法律服務13757件次;在鎮街綜治中心坐班共接待群衆總數2900餘人,參與人民調解案件250餘宗,解答群衆法律咨詢2500餘次,為真正有需要的群衆提供專業可靠的法律服務。

傳法律、解糾紛、促和解……村(社群)“法律明白人”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力軍”。他們紮根基層,具有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在鄉村治理中,扮演着“和事佬”的重要角色,既給村民講道理、講法律,也利用鄉村的人情世故,讓沖突糾紛的調解,不僅有理性,還多了些“人情味”,為鄉村善治持續注入大大的能量。在鄉村普法工作中,“法律明白人”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們用貼近生活的話語、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居)民傳達專業的法律知識,積極引導廣大村(居)民群衆尊法信法、依法維權,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4年以來,博羅縣着力推進“1名村(社群)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通過搭建銜接平台、參加旁聽庭審、人民調解、普法宣傳等現場授課形式,對“法律明白人”進行精準幫帶,推動“法律明白人”法治素養明顯提升,作用發揮更加明顯。目前,全縣175名村(社群)法律顧問與全縣972名“法律明白人”結對幫帶。經統計,村(社群)“法律明白人”參加法治宣傳活動780餘場次,為群衆提供法律服務1400件次,為建構和諧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法治創新】

普法有新意,潤心細無聲,調解來解憂

法治意識的持續提升是鄉村善治的基礎,也是推動鄉村法治建設的關鍵,更是“百千萬工程”在鄉村走深走實的法治保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鄉村有着各自的風土人情。普法入鄉随俗,自然就更具吸引力。在橫河鎮,大籠粄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去年,在普法活動中,博羅縣司法局聯合橫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以“傳承非遺文化,品味法治生活”為主題的普法宣傳活動,融入非遺元素,讓普法更有趣。2024年元宵節,博羅縣司法局在縣城東山森林公園南廣場博羅縣法治文化主題公園開展“喜鬧元宵,共宣法律”普法嘉年華活動,攜手廣大群衆共慶元宵,法治燈謎讓群衆邊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邊學習法治文化知識。

博羅: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為“百千萬工程”貢獻司法力量

博羅創新普法形式,将普法與非遺傳承相結合。

在鄉村普法中,博羅縣将優秀傳統文化、本地“非遺”特色、法治小遊戲等融入普法宣傳活動中,深入開展“千人百場送法進基層”“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鄉村振興·法治同行”等主題宣傳活動,推動普法宣傳“沉下去”“活起來”。同時,積極探索全媒體普法模式,依托微信、鄉村大喇叭等網絡載體、聲波載體,創新制作普法音頻《“董”法奇遇記》、以案釋法欄目《學法微講堂》等,通過微信朋友圈分區域分時段精準推送法律知識,不斷提升普法宣傳的覆寫面、精準性。

2023年以來,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普法宣傳活動2200場次,共錄制普法音頻《“董”法奇遇記》22期、以案釋法欄目《學法微講堂》17期,通過微信朋友圈精準推送的普法資訊曝光量累計達120萬人次。普法劇場音頻《“董”法奇遇記》在2023年6月獲評“惠州市十大普法創新項目(2021-2023)”;在2023年11月榮獲廣東省“優秀普法工作項目”稱号,是全市唯一一個縣區級獲獎項目。

博羅: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為“百千萬工程”貢獻司法力量

将法治與閱讀相結合。

普法是建設善治鄉村的基礎,将群衆的糾紛沖突調解好,則是善治鄉村的基本要求。于是,博羅縣司法行政部門不斷健全人民調解工作制度:建立司法所、派出所、律師事務所“三所關聯”機制,在縣城的金城派出所内設立全市首個“三所關聯”法律援助工作室;配合博羅縣稅務局設立公職律師涉稅争議咨詢調解服務中心,化解涉稅争議;與縣法院共建“聯合調解工作室”,成功化解各種沖突糾紛近千宗;聯合縣法院推動完成人民調解協定司法确認工作……這一系列舉措助力基層沖突糾紛排查化解。截至目前,成功化解沖突糾紛381宗。

遇事不急、不盲目,而是以法應對,有章有序,這是鄉村善治的展現,也是鄉村治理水準不斷提升的真實寫照。加快法治鄉村建設,為建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打下了堅實的法治基礎,也為“百千萬工程”在博羅落地實施跑出“加速度”注入了法治動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