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博罗: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司法力量

作者:博罗发布

顺着沥青村道进入博罗县龙溪街道结窝村,乡村的美丽颜值迅速填满双眼,点缀其中的法治知识、经典故事等宣传栏、壁画,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边赏乡村美景,边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让人如沐春风。有了法治文化的浸润,村民的法治意识逐渐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的氛围日渐浓厚。结窝村因此获评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构建善治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博罗县司法局以法治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下沉到乡村一线,精心培育和打造法治宣传阵地,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百千万工程”在乡村走深走实贡献司法力量。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1个。其中,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数量为全市第一。

【法治阵地】

法治触角向基层延伸,凝聚善治力量

加强法治阵地建设,把法治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在乡村凝聚善治力量,传播法律知识。这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为“百千万工程”在乡村落地实施提供更多的法治支撑。

法德交融,润物细无声。在龙溪街道结窝村老围村民小组内,已建成的法治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大家经常在此散步、聊天、学法,成为集休闲、教育于一体的法治宣传阵地。与此同时,法律讲堂、法律咨询等普法活动,让法治知识深入人心。在杨村镇新前村的水塘边上,交通法规、安全常识等元素随处可见;沿村道一直往前,在法治文化园上稍作歇息,浸润在孔融让梨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当中……新前村建设了法治文化园,在为村民提供休憩娱乐好去处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等元素,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切实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

纵观全县,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博罗县坚持“以点带面、分批进行、逐步推进”的原则,选取“民主基础好、自治水平和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社区)培育推广,常态化打造法治公园(广场)、法德大讲堂、法治长廊等特色法治阵地,通过“园、廊、亭、墙、栏、堂、角”在乡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目前,全县共打造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0个、法德大讲堂50个、法治长廊41处,把法与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正能量,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

博罗: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司法力量

博罗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将法治阵地延伸至基层一线,还体现在公共法律服务室的建设上。在县镇两级法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博罗深入推进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建设,配齐配强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软硬件,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法治保障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县共建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7个、公共法律服务室102个。

【法治力量】

法律顾问和法治明白人在乡村撒播法的种子

乡村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力量的支持。以“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人为核心,博罗开启了乡村善治的新篇章。

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村干部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他们以身作则,当法治先锋,做榜样示范。村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村(居)民自觉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各种群众矛盾和问题,夯实基层治理基石。同时,以提升乡村依法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规范“四议两公开”、村务管理、村民自治等工作制度,加强法治民主建设,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在村账管理、一事一议、换届选举等民主事项中,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法治管理,为“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凝聚力量。

博罗: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司法力量

柏塘镇石岗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服务基层治理,村(社区)法律顾问亦是一股重要力量。普法宣传、法治讲座、合同清查、纠纷调解……如今,在博罗县,村(社区)法律顾问正一步步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法治乡村建设的每个角落。在全县389个村(社区)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博罗县常态化完善管理、督查、考核三大机制,确保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履职硬指标和服务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1月起,博罗县持续推进“所所对接”模式,进一步优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履职方式,探索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周固定时间到镇街综治中心坐班“问诊”,为真正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可靠的法律服务。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县175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村(社区)履职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法律服务13757件次;在镇街综治中心坐班共接待群众总数2900余人,参与人民调解案件250余宗,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500余次,为真正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可靠的法律服务。

传法律、解纠纷、促和解……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他们扎根基层,具有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和事佬”的重要角色,既给村民讲道理、讲法律,也利用乡村的人情世故,让矛盾纠纷的调解,不仅有理性,还多了些“人情味”,为乡村善治持续注入大大的能量。在乡村普法工作中,“法律明白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用贴近生活的话语、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居)民传达专业的法律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村(居)民群众尊法信法、依法维权,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年以来,博罗县着力推进“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通过搭建衔接平台、参加旁听庭审、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现场授课形式,对“法律明白人”进行精准帮带,推动“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明显提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目前,全县175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与全县972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帮带。经统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参加法治宣传活动780余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400件次,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创新】

普法有新意,润心细无声,调解来解忧

法治意识的持续提升是乡村善治的基础,也是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的关键,更是“百千万工程”在乡村走深走实的法治保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有着各自的风土人情。普法入乡随俗,自然就更具吸引力。在横河镇,大笼粄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在普法活动中,博罗县司法局联合横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以“传承非遗文化,品味法治生活”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融入非遗元素,让普法更有趣。2024年元宵节,博罗县司法局在县城东山森林公园南广场博罗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开展“喜闹元宵,共宣法律”普法嘉年华活动,携手广大群众共庆元宵,法治灯谜让群众边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边学习法治文化知识。

博罗: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司法力量

博罗创新普法形式,将普法与非遗传承相结合。

在乡村普法中,博罗县将优秀传统文化、本地“非遗”特色、法治小游戏等融入普法宣传活动中,深入开展“千人百场送法进基层”“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普法宣传“沉下去”“活起来”。同时,积极探索全媒体普法模式,依托微信、乡村大喇叭等网络载体、声波载体,创新制作普法音频《“董”法奇遇记》、以案释法栏目《学法微讲堂》等,通过微信朋友圈分区域分时段精准推送法律知识,不断提升普法宣传的覆盖面、精准性。

2023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200场次,共录制普法音频《“董”法奇遇记》22期、以案释法栏目《学法微讲堂》17期,通过微信朋友圈精准推送的普法信息曝光量累计达120万人次。普法剧场音频《“董”法奇遇记》在2023年6月获评“惠州市十大普法创新项目(2021-2023)”;在2023年11月荣获广东省“优秀普法工作项目”称号,是全市唯一一个县区级获奖项目。

博罗: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司法力量

将法治与阅读相结合。

普法是建设善治乡村的基础,将群众的纠纷矛盾调解好,则是善治乡村的基本要求。于是,博罗县司法行政部门不断健全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在县城的金城派出所内设立全市首个“三所联动”法律援助工作室;配合博罗县税务局设立公职律师涉税争议咨询调解服务中心,化解涉税争议;与县法院共建“联合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近千宗;联合县法院推动完成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这一系列举措助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截至目前,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81宗。

遇事不急、不盲目,而是以法应对,有章有序,这是乡村善治的体现,也是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真实写照。加快法治乡村建设,为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也为“百千万工程”在博罗落地实施跑出“加速度”注入了法治动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