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散文:老屋的記憶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鄉土散文:老屋的記憶

文:方仲賢

  2016年政府改造,老街被拆,我重回老院。不知為什麼,隻要路過城門洞,腳就會停留不動,老院現已被停車場吞掉,我家老屋随之沒了。

  老院是清代所建。我家老屋就在老院正門匤家以前居住的小屋,土改後分給我家,木結構,一樓一底,共三間,在這條老街叫民主中街.在這座小院裡,我住了三十三年。二十三歲那年秋天,我下放農村,去了太陽灣。人生最初的這三十三年,留給我的記憶最深,因為這三十三年包含了我生命中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期,自然是以後的歲月尤其是年老之後日漸衰殘的日子無法匹敵的。這段時光就像是刀刻在石頭上的篆印,歲月長在樹木裡的年輪,很難被時間的流水沖刷殆盡,尤其在六0年,"糧食關"患水腫病.三腫三消,差點餓死,十一歲的我身體受到嚴重摧殘,餓倒在屋裡小床上。

  記得國小五年級放學回家,餓得心慌,兩腳打閃一頭栽在地上,那年的冬天,吃野菜"鵝香草",啃"噘雞根"那時候,老街尚未改造,滿街老人小孩,個個瘦得皮包骨,青年的因飯量大,又沒吃的大多餓死在街頭巷尾.老街尚未拆遷時,依舊是我兒時候見到的模樣。盡管有些破舊,老院卻如風雨故人,那樣親切,街鄰老人在寒風呼喚着我。

  而今老院沒有了。城門洞土瓦城牆已經推掉;院内300多年的紫柏老樹,也沒有了。記憶中,剛解放那幾年,吃得飽,穿得暖,晚上影壁遮住月光和燈光的院子,四周幽暗。夏天,我們把捉到的螢火蟲放進小玻璃瓶裡,然後拿着瓶子,繞城門洞小巷跑,同小夥伴們比誰的螢火蟲有多亮。冬天在老街上滾鐵環,比賽跑着跑時的呼叫聲,似乎還在耳邊回蕩。

  小道旁的雙水井,自吃自來水就填了。那是挖進地下六米的兩個深井,小時候捉迷藏,我常常鑽進去,藏起來,像電影《道地戰》裡的情景。我扮成小八路,手中緊握自己做的木頭手槍.好像電影中的小英雄.

  現在 院裡面,前清留下來的老柏樹不複存在,現修起了公路直通小坪山。那兒一條水堰是為東方紅電站發電修的,熱天一到,我同小夥伴們就天天泡在水裡遊泳,捉魚,抓螃蝦。

  老院最裡面的十二間東廂房,正面就是我家。房前的那棵老柏樹,樹幹嶙峋,枝葉凋零。那三間房,原來是匡家的。我家剛搬進來時,就已經兩歲了,光起屁股在老院的堂屋地上爬,緊靠南邊的"還供奉着"天""地""君""親""師"是告誡我們要尊敬天地,皇帝,長輩,師傅宣揚孔儒文化要尊師重道。拆除神台的時候,我曾與紅衛兵争論半天,最終還是未被我保住,而今世道變了,觀念更新,老祖宗留下的話,有些人不聽了。

  老街坊不少人還在,見到我很高興,紛紛走出屋,問這問那,尤其老年人對我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作品比大拇指.畢竟他們是看着我長大的。一位老街坊陪我來到老屋前,告訴我那天來一位省城的作家。意思是說我的文章寫得不錯.房檐下圍了十幾個中學生争着要買我的<<太陽灣>>小說.一個已退休公社書記給我作品對上号,上門找我,他灰不溜秋、弓起背,像一隻巨大的壁虎攀附爬在天井裡,頑固地眺望着他從前為官的時光。

  關緊房門,我在屋裡提筆創作我的即将殺青的<<鴿子花戀歌>>,汗流浃背,打開電扇。記憶中,牆上貼着我兒時最喜歡的鴿子花,她潔白無瑖,象征和平.在讀國中時,幾乎每個月放學時,都在桌前寫文章,一個要好的女同學衛依依和我并肩坐着,寫她的詩,累了一起天馬行空,聊到天黑;寒冬的夜晚,披着棉衣堅持寫,辛辛苦苦寫了的初稿,競被老鼠偷走,耗子大爺"高先生".肆無忌憚地四下亂竄,咬噬着上面的文字,發出窸窸窣窣的響聲……。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次又一次地來到老院,許多愛好文學的朋友經常跑來。老院仿佛有什麼魔力,吸引着這些朋友常來找我。

  有一次,我靠老柏樹,回憶上國小時常來我家與我一塊搞創作的衛依依,落了淚,20歲的我有了愛的萌動,我走到她家大門前,老門被新主人更換已換成防盜鐵門,依依她随父母離開這裡去了省城,可同她在一起在她家門前的笑聲仍在耳邊迥響。

  老街坊的丁強全家在"糧食關"死絕,,我踩在他家街坎上,原來的格局沒有變,隻是全部翻蓋成新房。人去屋空,沒有任何雜物堆積的院子,顯得更為幽深,仿佛比小時候的院子小了許多。沒有了以往的煙火氣,空曠的丁家院子像搬空了所有道具的舞台,顯得清冷  我長歎一口氣,心裡想,要不是那吃不飽的年代,丁強現也同我大了。

  走出家門,站在空無一人的老院裡,望着四周曾經熟悉的一切,我仿佛看到歲月留下的影像,聽到時光流逝的聲音。多少孩提的歡樂、少年的憂傷、青春期躁動的情感,都曾在這裡漫溢。多少人來人往、生老病死、愛恨情仇,都成為錯綜交織的老院記憶。

  鄉愁不僅是指空間上的遠離,還有時間上的流失.而一條老街的拆遷則告訴你:無論從空間還是時間上都不存在了,你唯一能記住的,隻有回憶.而今小城老街已被推倒,可她的靈魂始終還在經河兩岸傲立着.

  【作者簡介】方仲賢,四川作家,雅安市作協會員。曾任《重慶文化報》特約記者,荥經作家協會秘書長。作品散見于《重慶文化報》《東方潮》《四川勞工日報》《四川林業報》《四川農村報》《雅安日報》《上海文學》《北京文學》《遼甯文學》《長江文學》等報刊網站。1997年榮獲重慶市文聯舉辦慶香港回歸征文銀獎,2016年先後榮獲雅安市政府舉辦的征文《蒙山憶雨》《美哉瓦屋山》等獎項;作品被武漢、重慶多處收藏。2008年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個人專集《太陽谷》《鴿子花戀歌》,《歲月留香》現有兩部長篇小說、兩部電視劇《鴿子花戀歌》及《茶馬古道》等待拍攝。

  【投稿說明】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鄉土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