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作者:宏觀觀察Q

本篇是《見證逆潮》閱讀筆記第八篇。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一國福利來源:經濟增長的外部性

從分工的角度來看,一國内的勞動無論如何都會互相抵消。

企業通過銷售的形式,實作了企業的利潤,員工通過企業,實作了收入,國家則是通過企業和員工實作了稅收保障。國家則通過稅收實作企業,個人的活動基礎環境,并且通過财政,貨币工具反哺企業,個人。個人則是通過企業實作收入,接受國家,企業的反哺。

從這個點來看,國家,企業,個人的勞動,在以貨币的方式進行流動和互相抵消。

也就是說,在一定階段内,國家,企業,個人沒有任何積累的可能。那麼如果想要強大,在一國範圍内,三個經濟部門中,必然會有犧牲。通過犧牲的方式,實作原始積累的可能。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比如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對于土地的需要急速增加,怎麼解決,就是通過圈地運動,将大量農民趕出土地,使之失去原有的生産資料,資源,最終淪為工業的雇員。

在政治上,則表現為對于農業,農産品價格的打壓,以及擡升工業品的價格方式,解除建立在土地基礎上的人身依附封建關系,轉為企業與雇員的雇傭關系。

但正如前文所述,一國的經濟,在國内必然是以互相抵消,甚至是以國家,企業經濟部門的強勢,不斷削弱個人經濟部門為主要依據。要想建立平衡,必然是以外部性的輸入,用于支撐個人經濟部門的。

這個,我們叫做外貿,也稱外部性的經濟增長。當然,在這個基礎上的國家角色,我們稱之為工業國。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工業國需要兩點進而實作一國之福利,将資源的攫取,從國内轉向國外,變成了殖民地,槍炮艦船在全球橫行霸道,将消費市場,從國内向全球擴張,是為商品傾銷地。是以我們才會明白,為什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民族無法發展起來,其核心在于: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貶值,以及不斷輸入的海量國外商品湧入。雙剪刀差的模式,将殖民地國家變得積貧積弱,無力反抗。

商品傾銷,則意味着過剩,過剩就展現在外貿的經濟資料中,這種過剩,才是一國福利的展現的關鍵,核心。當然,也說明,通過戰争和經濟方式确立的全球經濟秩序過程中,也相繼爆發戰争,旨在争奪全球的經濟市場,原材料市場。

西班牙戰勝荷蘭,英國戰勝西班牙,英國戰勝法國,最終确立了英國在全球殖民地的秩序,在19世紀,英國被譽為日不落帝國。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自由經濟與重商主義之争:經濟理論背後,英法的較量

通過上述文字,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幾點:

  • 一國整體福利的提升,來自于外貿,外貿來自于一國産品的過剩
  • 英國通過戰争的方式,打垮了競争者,确定了全球經濟,政治秩序
  • 過剩的來源,生産力的極大提升
本國的過剩,消費者無法消費,隻能轉為對外銷售進行實作。

在這個背景下,亞當.斯密以及《國富論》應運而生。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國富論》的經濟觀點

國富論是由18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經濟學觀點。國富論的核心思想是,一個國家的繁榮和财富增長是由市場自由和個人自利動機的發揮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國富論的主要觀點的簡單解釋:
  • 分工與專業化:亞當·斯密認為,分工和專業化能夠提高生産效率和産量。當人們專注于自己擅長的工作,并通過交換和合作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整個經濟将會受益。
  • 自由市場和供求關系:國富論強調自由市場的重要性。根據斯密的觀點,自由市場使得供求雙方能夠進行自由的交易,并且通過競争來确定價格。他認為自由市場能夠提供更多選擇,增強經濟效率。
  • 自利動機和利潤追求:斯密認為,個體的自利動機以及追求利潤的動力是推動經濟增長與繁榮的關鍵因素。他認為,個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能夠引導資源的高效配置設定和創新的産生。
  • 政府的角色:斯密主張政府應該保護财産權、確定市場競争的公平和自由,并提供公共産品與服務,如基礎設施和國防。他認為政府應該緻力于促進自由市場的發展,而不幹預市場的自由運作。

總的來說,國富論強調市場經濟自由和個人自利動機的重要性,主張通過分工與專業化、自由市場的運作以及政府的有限幹預來實作經濟增長與繁榮。這些思想對現代經濟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視為經濟學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亞當.斯密的經濟理論《國富論》,主要依據建立在海外有龐大的,可以自由支配原材料和銷售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國家和個人要密切配合企業的外部行為,進行擴張和保護。在這種曆史條件和經濟背景下,亞當.斯密的經濟論點并沒有錯,但随着美,德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崛起,對于海外市場的主張,以及訴諸武力的方式,重塑了國際市場的變化,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之是以要涉及到英法的福利體系建立,同時也是為在論述羅斯福新政中福利體系的建立,福利學的發展做鋪墊。

在一國經濟中,将GDP中的利潤和收益通過福利體系方式的回報,就需要等到1933年的羅斯福新政中的《社會保險法》的頒布,最終确定下來,并且借着這股風潮,推向全球,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并最終成為各國财政開支的主流。

當然,這一部分将通過《美國财政史》進行梳理。

當然,亞當.斯密作為英國經濟學家的代表,推動自由經濟主義,國家不幹預措施,是有利于英國經濟的發展,不過,作為較弱的法國也不甘示弱,在英國的經濟理論指導中,衍生出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作為回擊英國經濟外貿強勁的有力武器,以及19世紀,拿破侖推行的大陸政策。

重商主義是17世紀至18世紀歐洲國家的一種經濟思潮,強調國家财富的積累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其核心觀點可以簡要概括如下:
  • 貿易順差:重商主義者認為,國家應該追求出口超過進口的貿易順差,以積累财富。他們認為,擁有大量黃金和貴重貨物可以增加國家的實力和繁榮。
  • 關稅保護:重商主義主張實行高關稅以保護本國産業免受外國競争。他們相信,通過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可以保護本國産業,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國内生産能力。
  • 增加内部生産:重商主義者鼓勵國内生産,以減少對進口商品的依賴,并促進本國産業的發展。他們提倡鼓勵本國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發展,以提高經濟實力和國家獨立性。
  • 政府幹預經濟:重商主義傾向于強調政府在經濟中的積極作用。政府應該制定貿易政策、征收關稅、提供補貼等措施來促進經濟發展,并維護國家利益。

總體而言,重商主義的經濟觀點強調國家财富的積累和經濟實力的增長,通過貿易順差、關稅保護、促進内部生産和政府幹預來實作這一目标。然而,重商主義思潮在19世紀被自由貿易和經濟自由化的思潮所取代,成為曆史上的經濟理論流派。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全球殖民地時期

可見,不同的經濟學派背後,仍然還是不同的配置設定模式,有利于一國的經濟模式來進行管理和對外貿易的。尤其是考慮到當時的金本位以及銀本位,金銀本位的經濟模式來看,法國的經濟政策給英國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影響。是以我們就能看出來,英國想拼命壓制法國,法國總是想着反抗英國。兩種經濟學派背後的不同觀點,正源于一國的經濟勢力的強弱,這也說明,經濟能力強的,操作空間就高,經濟能力弱的,操作空間就低。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GDP:一國經濟成果的标志

GDP是一國以内的經濟成果的集中展示,不僅表示在于國内的經濟活動,當然也展現在能夠吸收多少外來資金,技術等情況。

GDP是通過國家,企業,個人三個經濟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按照亞當.斯密的經濟觀點來看,GDP更多是由企業為首的經濟部門推動,國家,個人為輔助的方式實作,進而在經濟配置設定結果中,往往企業是占據主要貢獻,但随着全球利益被帝國主義瓜分以後,這種經濟模式便開始逐漸式微,尤其是新帝國主義的代表,德國,美國的崛起,也标志着在GDP的競争中,科技的因素推動經濟的對外導向的競争,最終落實到戰争上來。

凱恩斯經濟主義的發展,則将經濟視角從國際轉為國内,強調一國以内經濟的平衡,對此,借用國家财政政策的方式,取代企業經濟部門的發展,成為新的經濟模式,并借由戰争方式,拉動,創造新的需求來予以平衡三大經濟部門。

由此可見,GDP的創造上,仍然有很強的外部依賴性,尤其是依托于各國的外貿發展模式上。

國家福利依附于外部經濟,經濟思潮的背後展現國家的發展模式抉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