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作者:茶餘飯後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作者:洞見yimo

‍白岩松說: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學曆有多高。

有學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曆的人,不一定沒文化。

讀很多書,擁有很高的文憑,和有沒有文化,有時完全是兩碼事。

真正有文化的人,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01

文化,是一種品格

《論語》裡有句話: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翻譯過來就是:

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誠信,有仁愛之心,和身邊人都能和睦相處。做到這些以後,就可以學習文化知識。

先成人,再成才。

一個人如果人品不行,能力越強,危害越大。

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人先要是一個好人,才能是一個文化人。

隋朝的時候,有個人叫劉焯。

這個人的學問很好。

《隋書》中評價他:“論者以為數百年已來,博學通儒,無能出其右者。”

數百年來的大儒,沒有人超過他。

當時的孔氏家族的族長孔穎達都要來請教他。

以他的學問,在曆史上就算不能比肩孔子,也起碼能比肩朱熹。

但是這個人德行有虧,心胸狹窄,吝啬貪婪。

是以無論在當時和後世,他的名聲都很差,根本沒有人願意承認他的學術地位。

晚年的時候,因為犯事,還被流放到邊關充軍,死後,官方連個谥号都沒給他。

古人說:德者,才之帥,才者,德之資。

才能是品德的助手,品德是才能的統帥。

士有百行,以德為重。

如果德行有虧,一個人讀再多的書,也不能算是有文化。

02

文化,是一種風骨

前陣子,看到一個視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在某個節目作客的時候,出了一個意外。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她的皮鞋一直在“掉渣”。

因為太久沒穿,皮鞋老化得厲害,鞋底已經碎掉了。

看到一地的“渣子”,她很不好意思,說自己出“洋相”了。

旁邊的主持人撒貝甯,卻說:這不是洋相。

這是一個科學家的品格,是一個院士的風骨。

小時候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送東陽馬生序》。

裡面有句話:會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真正有文化的人,已經脫離了物質上的浮華。

他們不會汲汲于名利,也不會戚戚于平淡。

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時代。

他們堅守着傳統知識分子的風格和操守。

不順俗,不妄圖。

将文化深植于内心,讓古典融入血脈。

外界吵擾,内心沉靜。

外界浮華,内心淡泊。

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氣節,也是中國文化的風骨。

03

文化,是一種力量

如果說中國文化史上的傳奇,就不得不提蘇轼。

他一生颠沛,從北到南,屢次被貶。

但是卻始終樂觀豁達,恪守本心。

這背後,是儒釋道的智慧,也是傳統文化帶來的支撐和力量。

蘇轼小時候學習史書,母親給她講範滂的故事。

他視範滂為榜樣,立志将來也要成為一個愛民護民的人。

後來屢遭貶谪,仕途無望。

他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修橋、教書、傳播技術,無論身處何方,都在踐行儒家的政治理想。

黃州三年,他視陶淵明為精神偶像,披星戴月,開荒種田,與清風明月為伴。

不焦躁,不沉淪,安然自适,清靜無為,這是道家給他的豁達。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人生無常,父母、妻子、朋友,相繼離世。

哀恸之下,他在佛家典籍中尋找慰藉。

臨終一句“着力極差”,更是說盡了他的通達與清醒。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他把一生的坎坷視為榮耀,把一生的颠沛視作勳章。

文化滋潤了他,給了他智慧與堅守,清明和豁達。

他也反過來滋潤了文化,成了千百年來,無數中國人的慰藉與榜樣。

費孝通說:文化,是一種積澱。是思想和智慧的積累。

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可以聆聽古往今來所有智者的教誨,汲取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力量。

這樣的人,才能遇事不驚,淡然從容。

04

文化,是一種審美

這幾年網上經常看到一個段子:

有文化和沒文化到底差別有多大?

看到湖邊落日,别人說: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你卻隻能說:這鳥真好看。

看到沙漠的落日,别人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你卻隻能說:好長,好圓。

蔣勳說:文化并不僅僅是知識,文化是知識之外對美的追尋。

文化的缺失,很多時候,容易帶來審美力的匮乏。

前些年,韓流日流大行其道,有的張揚、有的頹廢、有的非主流,幾乎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

這些年,國風崛起。

馬面裙、冰雕龍,榫卯結構,越來越多的國潮開始崛起、出圈。

我們的非遺傳統,我們古文詩詞,我們的漢服,開始讓我們重新感受到中國人幾千年積澱下來的審美與格調。

我們開始感受到中國人特有的含蓄與典雅,風流和浪漫。

這幾年常聽一句話:華流,才是頂流。

哈韓哈日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對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自信。

餘秋雨說: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

傳統不是過時。

在經曆了諸多文化和潮流的沖擊之後,中華文化,正在重新煥發生機。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05

文化,是一種傳承

大師李可染說過這樣一句話:

外來的文化隻能作為營養來吸收,目的還是為了豐富、發展我們自己的傳統。

文化可以滋潤生命,生命也可以滋潤文化。

中華文化的前途,就看有多少生命來滋潤它。

比如非遺篆刻傳承人——何立甯

世界天高地闊,他獨守方寸之間。

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苦心鑽研賀蘭石篆刻。

筆走龍蛇、行雲流水,讓賀蘭石的藝術,在他的手下繼續煥發光彩。

比如非遺剪紙傳承人——魏伊平

紙上風采,指間乾坤。

幾千年磨砺,一甲子心血。

一紙一世界,質樸生動寫意造型,一如穿越千年的祝願,依然承載着人們美好的期許。

比如藝術家——葉露盈

她的《洛神賦》一度驚豔世界。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她将天地靈氣流露于筆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底蘊,在葉露盈的筆下靈動新生。

傳統文化像一條長河,流到每個時代,每一個時代的人們都注入了自己的文化創造。

但蔣勳說:文化不能隻活在學者專家身上,不能隻在小圈子裡。

必須學在衆人百姓之中,才能真正賦予生命力。

近日,海瀾之家推出全新系列「龍騰九州」,以獨具匠心的創意,将賀蘭石篆刻、非遺剪紙和國風繪畫一一融入到服裝之中,打造出一場文化與風尚的盛宴。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展現了品牌在設計上的革新與突破。

選一方靈石

海瀾之家攜手何立甯,以賀蘭石篆刻工藝,将龍騰九州之百态,雕琢于方寸之間,并借用現代科技手段,印制于衣料之上。

别出心裁的設計,讓非遺活化。

服裝上的一方印章,似在講述天高地闊,也在講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擇一張彩紙

海瀾之家攜手非遺剪紙傳承人魏伊平,妙手裁剪,把中國龍具象在剪紙上。

騰雲駕霧,昂首揚鬃,每一條龍都千姿百态,氣勢如虹。

海瀾之家将它們印染于服飾之上,讓「龍騰九州」系列所呈現的文化内涵,更深刻靈動。

挑一支畫筆

海瀾之家攜手葉露盈,以國畫大師的丹青妙筆,勾勒「龍騰九州」的身與魂。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龍騰之時的色彩、意境、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入潑墨丹青之中。

海瀾之家将筆墨丹青融入産品設計,讓承載東方美學的畫作,躍然于服飾的方寸之間,賦予服飾新的生命。

結合傳承匠心,傳播中華文化。

海瀾之家集結大師之作,以巧奪天工的匠藝,讓帶有中國文化标簽的賀蘭石篆刻、剪紙,和國風繪畫,實作一種新的呈現與傳承。

讓穿上這個系列服裝的人,能夠感覺到設計師對于古老技藝與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熱愛,觸摸到傳統手工藝人傳承文化的匠心與赤誠。

心中有傳承,文化才能源遠流長。

期待越來越多像海瀾之家這樣的民族品牌,将傳統文化融入品牌設計。‍

以品牌之力反哺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實作中國文化傳承的生生不息。

06

‍今年是龍年。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與象征。

海瀾之家的「龍騰九州」系列,是對中華民族的一種祝願,也是一種展望。

虎嘯風生,雲起龍骧。

海瀾之家聯合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讓這條承載着無數美好的寓意和期望的中國龍,橫絕四海,翺翔九天。

4月15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煥新啟航。

在這裡,你會看到中國服裝行業首個以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定制機場。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你可以看到賀蘭石的篆刻,看到它的沉穩厚重;

可以看到傳承千年的剪紙,觀察它的靈動飛揚;

可以看到中國畫的底蘊和意境,感受它的清新與典雅。

可以看到中國的非遺文化,如何巧妙地融入服裝設計。

看到一個品牌的匠心與赤誠。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看到千年文化,如何在現代重新煥發生機。

這是一個機場,也是一個博物館式的主題展覽空間。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像看展一樣看衣服,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讓每一個即将啟航的旅客,在這裡重新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喚醒身為中國人的文化靈魂。

龍騰九州,天下同賀。

4月15日上午,“海瀾之家”武漢天河機場T2航站樓“龍騰九州”特展揭幕儀式,在天河機場圓滿舉行。

湖北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熊新文,海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立宸,武漢天河機場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左小平等上司共同出席了儀式。

落地天河機場的海瀾之家“龍騰九州”特展,和T2航站樓的啟航一起,迎來了全世界的目光。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在通航當天,海瀾之家還為當日首趟到達航班的所有旅客,精心定制了首航禮。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一件“龍騰九州”系列T恤,和具有武漢特色的文創書簽,代表着海瀾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匠人匠心的緻敬,也傳遞出海瀾之家對國民大衆騰飛向上的祝福。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五點

期待随着T2航站樓的啟航,海瀾之家“龍騰九州”系列,飛向全球各地。

中華文化的種子,也随着“龍騰九州”一起騰飛至世界各地,繼續落地生根,發展壯大。

易中天說:

文化本來就是可愛的東西,隻是有人把它變成了木乃伊。要變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傳播形式。

時代變了,文化需要新的媒介,新的形式。

隻有這樣,文化才能興起,才不會成為陳舊的過去。

文化興起,才會有民族的興起。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禮儀之邦、衣冠上國,華服春韻,錦繡華夏。

重新感受到國風的審美,傳統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