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作者:文學報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當下許多作家将自己最新的創作理念和現實描摹演繹在中短篇小說之中,多年後它們會紛紛進入書籍,但第一時間承接這些故事的仍然是文學期刊。本報開啟的“期刊微觀”新欄目,從近期推出的文學期刊上的中短篇小說出發,為讀者解讀新作,以及變化中的文學創作趨勢。

本期聚焦四位作家新刊發的中短篇新作,分别是蔡崇達中篇小說《命運慢跑團》、葉彌短篇小說《許多樹》、盛可以短篇小說《姐妹》、李馮中篇小說《道德課》。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在慢跑中擁抱人生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蔡崇達中篇小說《命運慢跑團》,刊于《人民文學》2024年第3期

文 / 白羽潔

青年作家蔡崇達新刊發的中篇小說《命運慢跑團》,是他長篇新作的部分截取。題曰“命運慢跑團”,實際上是小說人物黑昌給由許多個中老年男人構成的慢跑團取的名字。作品的聚焦點也在于“慢跑”,即中年主人公“我”面對父親的去世和生活的重重壓力導緻人生停滞時,黑昌的出現改變了“我”處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人生走向,讀者和“我”都在緩步前行中逐漸找尋人生的新方向。

《命運慢跑團》借“跑”寫出的是當代中年人、家庭和社會的縮影。核心主題“跑”籠罩下的許多小主題,如個人成長、職場壓力、親人相處等都可以歸納到不同的關系網中。在家庭關系網下,“我”與父母的相處存在問題,父親不善言辭又怕拖累兒子,喪父後“我”以逃避的姿态面對母親,黑昌和孩子的相處也存在問題,他隐瞞絕症的同時卻忽視了這件事對兒子人生的影響;在社會關系網下,“我”和職場上司的“交鋒”充滿戲劇性也令人無奈,在上司眼中,每個人都應該做一個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的人,“我”在父親葬禮後以工作忙為借口提前結束假期,本意是逃離故鄉環境,不料這件事卻成為此後上司阻擋“我”再次請假的借口,寥寥幾筆,諷刺與幽默并生……諸多關系背後隐藏的大大小小的社會問題,都是阻礙人向前“跑”的根源,在此意義上,《命運慢跑團》不僅囊括了對衆多普遍問題的暴露與思考,更以具有哲學性的暗示——“慢跑”,給出了作者自己對人生問題的解答。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慢跑”的帶動者黑昌,是真正的故事講述者。他好似故事的圓心,父親沉悶内斂背後的點滴細節和“我”在喪禮後發生的變化,都是通過黑昌展現的。父親對“我”知識分子身份的尊重和自豪、對母親的維護、對自己身體是否會拖累兒子的擔憂……這些瑣碎卻必要的細節随着黑昌的一言一行鋪展開來。透過黑昌,讀者了解到的是無數個普通家庭面臨的交流困境。這一切都源于作者的巧思——故事中的黑昌具有雙重身份,他既經曆過喪父,也是正在為兒子婚姻操心的父親,雙重身份疊加,他将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糅合在其中,用樂觀向上的态度講給自己和“我”,講給每一位讀者聽。随着事情來龍去脈逐漸拼湊完整,故事的基調也從最初的冷峻無奈變成了色彩拼盤,是以,讀者也能夠在這些漸漸有色彩的故事中找到文化和情感的共鳴。

小說沒有複雜的背景和人物關系,隻有一群樸實又困惑的中年人在家庭與社會中徘徊、奔跑。但是,“命運就是我們跑出來的路”,不論是快跑、慢跑還是行走,隻有向前看,才能找到埋藏在路邊泥土下解決人生難題的密鑰,以更積極的姿态迎接人生的一個又一個春天。

似輕實重的得與失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葉彌短篇小說《許多樹》,刊于《小說月報·原創版》2024年第3期

文 / 非雪

江蘇作家葉彌的短篇新作《許多樹》,是一篇圍繞着女性與人生追求的作品。綠葉成蔭的樹木能舒緩人疲憊的身心,亦能變成一個巨大的囚籠,讓人盡力擡頭仰望也無法看清天空本來的顔色。故事以過去和現在兩段相隔多年的時間為界,通過描繪汪海英四十年間和男主角雷興東的初遇與重逢,草蛇灰線般鈎織出愛情、自由、個體精神追求等人生命題。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樹》将主旨劃分為表裡二層,擺脫了為凸顯主題而帶來的過于明顯的說教性,讓作品更具有娓娓道來的質感。一方面,文中出現了諸多隐喻,如末尾提到“小夥子當年向她抛出的兩樣東西”——香煙頭與玉蘭花,二者作為隐喻,從視覺感受上就帶有上對下的意味——它是被“抛”而非“遞”的,隐含着等級與秩序;其次,紫玉蘭、辛夷則是作為反向的暗示存在,二者的話語都與真摯純淨的情感相關,從結局看,汪顯然一生都與她一直渴望的這種感情無緣。另一方面,作品對時間距離的把握也頗有趣味,葉彌設定的時間基點是四十年,四十年前汪、雷二人的短暫相遇影響了汪的一生,作家将叙述重點放到四十年後的重逢,展現汪心态的微妙變化,可以說,她精神追求的失敗早已顯露端倪,她的經曆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汪海英是凝聚着作家對女性現實困境思考的一個典型人物,也是一位獨具魅力又在徘徊中前進的行動者。葉彌的書寫延續了《不老》中孔燕妮對情的重視,以細節搭建起汪一生對“時代感”和“保守的藩籬”的糾結:四十年前,她對“小巷子”的反複強調已經印證了她對路邊有“許多樹”的大都市的執着;四十年後,她變得更有現代感和時代感,看似行為和時代接軌,看似踐行了“為了理想而活”的信條,卻又因底氣不足而患得患失。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在其著作《厭女》中提到,有些女性實則是在貶低同類女性的基礎上獲得身份優越的确證,這反而加深了父權制社會對女性的異化。同理,汪海英所代表的這類人實則是通過貶低或内心瞧不起小城市的行為來确證自己的都市身份,然而這卻加劇了物欲橫流的都市社會對人的異化。是以,女性在愛情中對男性的要求和期望承載着自己的一生追求,她們愛的其實并非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承載了自己希冀的某個象征。自由意味着思想、生活的轉變,但女主角卻從一個泥沼逃離後又心甘情願地步入另一片荒野,表面的自由背後實際包含着社會的規訓與物化。

《許多樹》包含了作家一直以來對現實社會人們生存現狀的反思,有着時代的印記。汪海英精心為自己編織了一個靈魂的囚籠,這不失為一種警醒:人應當有追求,但不随波逐流、不做烏合之衆,才能在滿身污泥時前行無阻。

在角落開出自己的花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盛可以短篇小說《姐妹》,刊于《湖南文學》2024年第1期

文 / 尹依璐

倘若将生活比作一個花園,絢爛的花争奇鬥豔,而花下的根莖藏匿于黝黑的土,細嫩的根蔓在黑暗中試探,時而觸及一絲土縫,時而撞上一塊堅硬的碎石。旁人隻有機會欣賞不語的花,唯有作家提着小鏟,希望能挖掘生命之源隐沒的艱辛與執着。盛可以的短篇新作《姐妹》聚焦薔薇和牡丹這一對以花命名的姐妹的家庭與社會生活,展現了家庭關系與社會壓力下的女性形象,呈現出普通人在複雜生活中努力堅守的力量和價值。同時,也凸顯了每個人内心的複雜與執着,以及在這一切中找到堅韌和支撐的能力。

故事由父親的離世為線索,生死别離,将在時間與空間上相距甚遠的姐妹再一次連接配接在一起。作品開篇以一連串的數字“老人癱瘓在床十四年,妹妹一個人全程照顧五千一百一十天,給父親喂了一萬五千次飯,換了三萬次便盆,抹了一萬次身體,洗了一萬次澡,說了幾萬句鼓勵與安慰的話”,展現了妹妹薔薇的孝順與溫柔體貼,而姐姐牡丹則似乎是家裡的貴客,忙着會議與洽談,就連給父親守靈的那個晚上也抵不住困意而沒有堅持到底。但在追悼會上,她卻毫不失态,恰到好處地動容流淚,對父親感恩追憶。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家庭責任的配置設定、女性成長過程中被壓抑形成的固化思維、利己與利他的感性評判,是作者隐藏在這個短篇中供讀者提問與反思的核心。父親的日記本裡記錄的滿是姐姐的成績,姐妹倆心照不宣,配合默契,“一個心甘情願,一個樂享其成”,似乎這也是一種分擔責任的方式,薔薇生長在家内的圍欄,牡丹盛開在絢爛的天際,既滿足了長輩的日常生活料理,又讓老人擁有絢麗的希冀。然而,這樣的家庭現狀實際上也可以反映出父母的勢利與嫌貧愛富。父親留給妹妹的最後一句話,與滿滿一日記本對姐姐的喜愛稱贊,形成了強烈的反諷。牡丹雖然驕傲有才,但她逃脫家庭責任,并且還似乎心安理得地以妹妹善良隐忍的話“姐姐,既然這些事已經攪亂了一個家庭,就讓我來應對,沒必要再攪亂你的生活”作為自我安慰的借口。對姐姐懊惱有怨言的情形似乎從未在薔薇瘦削的身軀裡存在過,沒有人知道她是用偶爾的流淚化解了,還是成長環境絲毫沒有給予她反思與叛逆的機會。

薔薇和牡丹在各自生活的區域綻放,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内在力量和價值觀。作者直面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冷靜細膩的筆調刻畫了一個家庭的溫情與酸辛。薔薇不如牡丹耀眼奪目,但她默默的付出依舊需要被看見、被感激、被正名,縱然有苦惱有不堪有糾結有悔恨,但她穩定地延續着生命,倔強地、不屈地在屬于自己的花園綻放。

道德之外,臣服于愛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李馮中篇小說《道德課》,刊于《山花》2024年第3期

文 / 陳佳露

四川作家李馮的中篇新作《道德課》是一個在尋常叙事中道德溯源的故事,理論和現實生活交織,卻發現道德之外主人公真正想追逐的是他所愛之人的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有一個觀點:“要愛一個具體的人,不要愛一個抽象的人,要愛生活,不要愛生活的意義。”李馮在小說結穴處與之遙相呼應:“歸根到底,我們活在世上,不過是為了得到所愛的人的認同,要有所愛。”

在李馮雙重叙事的推演下,宜賓的小城生活逐幀展開,彌漫着桂花的香氣,故事如同卷心菜般一層一層在“我”的筆下呈現。作家尤其關注小人物面臨生存困境下的個體自由選擇,在道德和自我糾纏的邊緣審視人性的深淵。整個故事圍繞着“探監”展開,小芸的丈夫孟志仁入獄,身在獄中的他牽挂小芸,便給她寫信。孟志仁的信是小說的助燃劑,牽扯出道德課的開端——經典而著名的“電車難題”,接着抽絲剝繭般引出小芸和網友“小蠻牛”的故事,進而又如毛線團般抛出孟志仁入獄的緣由。一個小金佛挂墜成了案件的核心,頗有犯罪故事的神秘性,所有人如挂在一根藤上的葫蘆,一個接一個在故事中蕩漾開他們生活的褶皺和漣漪。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李馮善于在多線叙事中增加叙事的波折和起伏,在多重視角下疊加人物和命運抗争的情緒心路。如孟志仁的入獄隐含着巨大的冤屈,解除冤屈的核心便是刻有“小蠻牛”姓名的金佛挂件,自此便可推斷“小蠻牛”接近小芸也并非順其自然而是别有用心——李馮的小說總會在一團亂麻後尋出一個線頭,最終讓人恍然大悟。

李馮的叙事語言也很動人,命運洪流裡的不可抗力施加在小人物身上,有着濃重的宿命烙印,卻又呈現着真實和冒着熱氣的人性特點。孟志仁在獄中,小芸和“小蠻牛”為了解讀孟的信而愈走愈近,互相取暖,但在順理成章之際李馮又給這對生活的可憐人設定了諸多障礙。而孟志仁也難以逃離“道德課”的漩渦,他沉浸在婚姻這輛列車到底駛向何處的難題之中,似乎無論如何都将走向滅亡,直到看到小芸為了自己而颠覆“自我”之時,才領悟到一切漩渦都不過是海面上的細浪,而真正的生活不在于此。

在踽踽獨行的世界中,李馮想告訴我們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孟志仁用筆送了“小蠻牛”一程,這或許是命運偶爾打鼾時對可憐人的溫情片刻,然而一切都歸結于“造化”,這些人物就好似在命運大手的揉捏下迷惘而不知所措,然而最終又臣服于愛。

但,命運又何曾知道,有些力量一旦迸發出來,即使被世人輕蔑的小芸也會如鮮花盛開,也會如火一般熾熱。與其說李馮筆下的道德在重生,不如說生命中的道德在重生。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攝圖網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網誌

@文藝速效丸

小紅書

@41樓編輯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學報開啟訂閱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城市生活的輕重,這些中短篇新作如何呈現(蔡崇達、葉彌、盛可以、李馮)|期刊微觀

郵發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價:61.80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