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善治丨吉木薩爾互助養老模式創新路解難事

作者:天山網

互助幸福院是農村老人幸福的開始,各方應該形成合力,推動其再上一個台階,讓幸福再多一些。

● 王薇/文

草長莺飛時,在吉木薩爾縣的一所農村互助幸福院裡,頻頻傳來歡聲笑語。生活在這裡的老人,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

“鄰裡關系就像過去的農村一樣。” 老人們都說,在這裡互幫互助、互聊家常、互解心結,人情味很濃。

2014年開始,吉木薩爾縣探索突破農村養老瓶頸,建設12家農村互助幸福院,讓當地老年人實作了“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抱團養老、就地享福”。如今,農村互助幸福院在吉木薩爾縣9個鄉鎮都有,它們像毛細血管一樣深入鄉村肌理,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不久前,第五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公示,吉木薩爾縣“健康+養生”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入選。

醫養結合 養老無後顧之憂

73歲的汪翠英收拾好碗筷,簡單拾掇了一下便出門去康複室。康複室裡,已有不少老人在量血壓、測血糖。汪翠英喊道:“唐醫生,我頭有點發悶,你給我量量是不是血壓高了。”

善治丨吉木薩爾互助養老模式創新路解難事

吉木薩爾縣三台鎮互助幸福院老人在康複室玩套圈遊戲。王薇 攝

“别急别急,坐下慢慢來。”唐國友在吉木薩爾縣三台鎮羊圈子村衛生室當村醫7年,每周都來三台鎮互助幸福院送診,院裡老人他都熟。

拿出血壓計,仔細檢查後,唐國友放下心來說:“沒啥問題,記得按時吃藥,少鹽少油。”

“好的。”汪翠英笑着應承着回屋了。前些年老伴去世,子女在外務工,家裡就剩汪翠英一人,生了病缺人照顧。

2014年,三台鎮建起了互助幸福院。75名60歲以上、生活能夠自理的留守、空巢、孤寡老人一同居住。汪翠英成了幸福院第一批住戶。她笑着說:“有個頭疼腦熱的,一個電話醫生就上門了,白天不愁沒人陪,生病不怕沒人管。”

對于上年紀的人來說,“老有所醫”是擺在眼前最現實的養老問題。推進互助幸福院建設之初,吉木薩爾縣發現互助幸福院在運作上存在管理、醫療等方面的問題,特别是入住老人大都身患疾病,急需便捷的醫療服務。

“讓村衛生室‘住進’幸福院是最重要的舉措之一,也是農村醫養結合的一項探索。”吉木薩爾縣民政局副局長陳姿含介紹,截至目前,全縣12家互助幸福院與村衛生室攜手,為該縣醫養結合打下了基礎。

從十幾戶村民抱團取暖到擴大規模打造鄉鎮互助幸福院,從聯排平房到獨立大院,從完善硬體裝置到充實公共服務……吉木薩爾縣不斷在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的基礎上做加法,養老服務品質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老人有了幸福樂園。

院民自治 老有所依亦有所為

2018年,72歲的李發生開始跟同村的老鄰居們聚在一起“抱團”養老。去年,李發生在大夥的推選下當上了北庭鎮互助幸福院院長。

“老李,幫我買個藥。”88歲的陳孝忠手裡拿着一個藥盒對李發生說。李發生答應着,把藥盒裝進衣袋,他笑着說,當院長要做好消防安全防範,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調解鄰裡糾紛,還要為老人們跑腿買藥、買電、買水。

2016年起,北庭鎮互助幸福院分兩期建成,投入援疆資金950萬元,占地面積20畝,配套圖書室、教育訓練室、康複室等,通過政府專項資金提供營運成本,不設專職服務人員,實行院民自治,67戶、96名老年人其樂融融。

院民自治,即“老人的事情由老人來管理”。

“院委會基本上都是老黨員和村裡的老幹部,院裡的大事小情都是大家夥商量着辦,老人們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有啥活兒都搶着幹。”李發生說。

為了使互助幸福院得到有效管理,2020年,吉木薩爾縣專門出台了互助幸福院管理辦法,為互助院的規範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農村需要既普惠又能因地制宜且成本較低的養老服務模式,互助養老具有形式靈活、成本較低的特點,受到較為廣泛的關注。

“鄉村低齡健康老人有潛力,是資源,他們去照料需要幫助的老人,能感受到‘被需要’和自己的價值。這樣一來,幫助别人的老人實作了‘有所為’,被幫助的老人則實作了‘有所依’,供需兩端得以連結。”陳姿含說。

鄉村互助養老對鄉村治理也有積極作用和影響。陳姿含說:“互助養老在傳承鄉土文化的同時,實作了鄰裡守望、互幫互助的文明鄉風,使得鄉村治理更有溫度,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服務的積極性,激發了鄉村治理的活力和熱度。”

多管齊下 合力守護幸福

二工鎮中心互助幸福院裡有兩名從業人員,院長由鎮政府幹部趙萬全擔任,他每天一上班便會挨家挨戶地走一遍,問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有什麼需要。

“我們幸福院108戶158人,都是我的老哥哥、老姐姐,為他們幹事兒,我心裡高興。”趙萬全說。

互助幸福院還有助于在社會上形成敬老、愛老的氛圍。

“自從有了互助幸福院,‘吉來社工’‘北庭玫瑰·愛心媽媽’等志願服務團隊定期來看望老人、捐款捐物,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百餘場次。”陳姿含說。

善治丨吉木薩爾互助養老模式創新路解難事

吉木薩爾縣二工鎮頭工街村衛生室村醫朱緒龍為二工鎮中心互助幸福院老人義診。王薇 攝

“二工鎮現有6000多名常住人口,老人占了一半,還有50人報名想住進幸福院,可我們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趙萬全說。

“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到農村公共服務,核心還是籌資問題。 ”趙萬全認為,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援,住在幸福院的老人也應出點力,還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進來。

2024年,吉木薩爾縣民政局積極争取廈門市援疆資金450萬元,建立老台鄉二期互助幸福院。項目建成後,全縣農村互助幸福大院将達到13所,養老床位1200張。

“我們将進一步加強院委會管理,拓展養老服務功能,加強助餐、助醫、助潔和适老化改造,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有效地連結和整合轄區社工、志願者等社會資源,形成‘政府主導、民主管理、自我保障、互助服務、社會參與’的互助養老模式。”陳姿含說,互助幸福院是農村老人幸福的開始,各方應該形成合力,推動其再上一個台階,讓幸福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