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作者:成都商報房産

上周,兩條與本土房企有關的消息引起市場關注:

一是在高新區今年的首場土拍中,大源16畝、13畝兩宗連襟地被新綠色置業分别以23200元/㎡、22800元/㎡的價格拿下。據說拍賣當天新綠色志在必得,果斷的舉牌讓很多同行都不得不佩服其資金雄厚。

另一個是仁和去年以23500元/㎡拿下的錦江琉璃場29畝項目建築規劃曝光。從拿地之日起,業界就對其如何打造“地王”的充滿猜測。雖未有更多細節,但從已公布細節來看,仁和在産品上設計方面突破了大家的想象。

以仁和、新綠色為代表的本土房企代表,在房地産行業整體調整進入深水期,重新進入大衆視野。在新的市場環境和發展周期裡,本土房企能把握住主流話語權嗎?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土拍新規

助力本土房企回歸

仁和、新綠色都是在成都本土有基礎的房企,類似這樣的本土房企經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市場快速擴張的過程中,規模化房企的競争優勢加劇,本土化房企遭遇了規模化房企的沖擊,生存空間被壓縮,有的選擇“冬眠”,有的選擇小步前進。

如今随着行業整體洗牌,土拍規則的變化,限價的解除,這些在本土市場具備一定認可度的房企,又憑借口碑和資金安全性再度殺回,重新參與到房地産市場中來。

以仁和為例,雖然闊别成都市場數年,但旗下商業在營運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收益,早前開發的春天花園、仁和春天國際花園等在市場中也有較好的口碑,是以當仁和重新在成都土拍市場亮相,先後拿下行政學院和錦江金象寺的兩個地塊後,業界對其回歸還是充滿期待。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仁和春天國際花園,攝影:劉智智

新綠色前身為中瑞天悅,在成都一直有項目開發。去年推出的新綠啟境之前,開發有天悅城、天悅彙、天璟荟、神農千嶼等項目,同時在江西南昌有贛江星城,在雲南騰沖有神農花嶼等項目,而改名新綠色後,其母公司為制藥公司的背景更加明顯。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新綠啟境效果意境圖

吉信行發展顧問事業部總監楊慧認為,從仁和和新綠色在土拍市場拿地表現可以看出,本土房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拿什麼地、做什麼項目,取決于每個開發商算賬的邏輯,算賬的成本結構。”

在她看來,這些本土房企自有資金比例高,比一般規模化房企的融資成本低,是以他們可以把地價舉到更高的範圍,進而實作拿下他們心中優質地塊的目的。

而随着土拍規則的變化,熱門地塊價高者得,擁有這樣優勢的本土房企,未來或将有一些發展空間。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聚焦改善

主城區的忠實擁趸

在前一輪周期中避免了因盲目擴張而儲存的實力,在這個新周期中重拾機會,本土房企在機會面前也表現出一些共識。

在對仁和和新綠色兩家本土房企的采訪中發現,“主城”、“改善”是這兩家反複提到的關鍵詞。

“我們在今年還會積極拿地,擴大規模。集中選擇主城區的熱門地塊,比如即将推出的潘家溝地塊,會積極參與。”新綠色品牌負責人介紹,今年公司目标非常清晰,在成都主城區有序擴張。

而從仁和錦江項目的規劃圖上來看,這個29畝的項目被仁和做成4棟一梯一戶的豪改産品,戶均面積達242㎡。這種極緻的産品設計,直指成都塔尖群體,可以看出仁和借産品破局的信心。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仁和金象寺29畝項目規劃圖,圖據:成都規自局

有業界人士認為,雖然本土企業的資金規模比不上全國化的大企業,但如果企業自身有清晰的定位,不一味追求規模,利用本土企業對區域、地塊了解更為透徹的優勢,加上在人脈方面、資訊方面更為廣泛的收集能力,選對地、做好項目,對本土房企而言是有發展空間的。

該人士也指出,據他了解,類似仁和這樣的本土企業在考核化名額方面沒有規模化企業壓力那麼大,給團隊足夠的空間時間來做産品,“減少内卷,也是提升效率的一種方式。”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依然是長跑賽道

最終還看綜合實力和耐力

在吉信行發展顧問事業部總監楊慧看來,成都本土房企的回歸與成都市場整體健康的發展态勢有關。

“雖然目前成都市場有一些波動,但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市場的整體面依然向好,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到現在成都依然能夠吸引外來品牌開發商進駐,也能讓本土民營房企回歸的原因。”

楊慧認為,仁和、新綠色以及邦泰、濱江等企業近期表現都比較積極,但從他們選擇的地塊來看,這些還是充分考慮了“安全性”原則,相比以前本土房企的擴張,更加理性。

土拍“價高者得”的時代,本土房企會卷土重來嗎?

仁和新城及春天國際花園

正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彭緻遠認為,要看本土房企的表現,應從财力、資源、耐力等多個次元來觀察,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也有可能成為昙花一現。

事實上,在目前房地産市場的競争格局下,這些重回大衆視野的本土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要專注改善市場,仍需要在投資政策、産品研發、資源整合等多方面進行提升完善。

規模化房企在産品進行标準化、工程建造标準化、供應鍊品牌豐富、組織架構的持續更新上有更充足的經驗。如何在房地産這個長跑賽道上穩紮穩打,能有持續發展,或許是本土房企且行且思考的關鍵。

當然,對于仁和、新綠色來講,如何確定高價拿的地“做一個,成一個”的優先等級更高,至于是否可持續發展,可能也并非他們考慮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