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作者:成都商报房产

上周,两条与本土房企有关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

一是在高新区今年的首场土拍中,大源16亩、13亩两宗连襟地被新绿色置业分别以23200元/㎡、22800元/㎡的价格拿下。据说拍卖当天新绿色志在必得,果断的举牌让很多同行都不得不佩服其资金雄厚。

另一个是仁和去年以23500元/㎡拿下的锦江琉璃场29亩项目建筑规划曝光。从拿地之日起,业界就对其如何打造“地王”的充满猜测。虽未有更多细节,但从已公布细节来看,仁和在产品上设计方面突破了大家的想象。

以仁和、新绿色为代表的本土房企代表,在房地产行业整体调整进入深水期,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周期里,本土房企能把握住主流话语权吗?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土拍新规

助力本土房企回归

仁和、新绿色都是在成都本土有基础的房企,类似这样的本土房企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市场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规模化房企的竞争优势加剧,本土化房企遭遇了规模化房企的冲击,生存空间被压缩,有的选择“冬眠”,有的选择小步前进。

如今随着行业整体洗牌,土拍规则的变化,限价的解除,这些在本土市场具备一定认可度的房企,又凭借口碑和资金安全性再度杀回,重新参与到房地产市场中来。

以仁和为例,虽然阔别成都市场数年,但旗下商业在运营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收益,早前开发的春天花园、仁和春天国际花园等在市场中也有较好的口碑,所以当仁和重新在成都土拍市场亮相,先后拿下行政学院和锦江金象寺的两个地块后,业界对其回归还是充满期待。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仁和春天国际花园,摄影:刘智智

新绿色前身为中瑞天悦,在成都一直有项目开发。去年推出的新绿启境之前,开发有天悦城、天悦汇、天璟荟、神农千屿等项目,同时在江西南昌有赣江星城,在云南腾冲有神农花屿等项目,而改名新绿色后,其母公司为制药公司的背景更加明显。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新绿启境效果意境图

吉信行发展顾问事业部总监杨慧认为,从仁和和新绿色在土拍市场拿地表现可以看出,本土房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拿什么地、做什么项目,取决于每个开发商算账的逻辑,算账的成本结构。”

在她看来,这些本土房企自有资金比例高,比一般规模化房企的融资成本低,所以他们可以把地价举到更高的范围,从而实现拿下他们心中优质地块的目的。

而随着土拍规则的变化,热门地块价高者得,拥有这样优势的本土房企,未来或将有一些发展空间。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聚焦改善

主城区的忠实拥趸

在前一轮周期中避免了因盲目扩张而保存的实力,在这个新周期中重拾机会,本土房企在机会面前也表现出一些共识。

在对仁和和新绿色两家本土房企的采访中发现,“主城”、“改善”是这两家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我们在今年还会积极拿地,扩大规模。集中选择主城区的热门地块,比如即将推出的潘家沟地块,会积极参与。”新绿色品牌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目标非常清晰,在成都主城区有序扩张。

而从仁和锦江项目的规划图上来看,这个29亩的项目被仁和做成4栋一梯一户的豪改产品,户均面积达242㎡。这种极致的产品设计,直指成都塔尖群体,可以看出仁和借产品破局的信心。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仁和金象寺29亩项目规划图,图据:成都规自局

有业界人士认为,虽然本土企业的资金规模比不上全国化的大企业,但如果企业自身有清晰的定位,不一味追求规模,利用本土企业对区域、地块理解更为透彻的优势,加上在人脉方面、信息方面更为广泛的收集能力,选对地、做好项目,对本土房企而言是有发展空间的。

该人士也指出,据他了解,类似仁和这样的本土企业在考核化指标方面没有规模化企业压力那么大,给团队足够的空间时间来做产品,“减少内卷,也是提升效率的一种方式。”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依然是长跑赛道

最终还看综合实力和耐力

在吉信行发展顾问事业部总监杨慧看来,成都本土房企的回归与成都市场整体健康的发展态势有关。

“虽然目前成都市场有一些波动,但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市场的整体面依然向好,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到现在成都依然能够吸引外来品牌开发商进驻,也能让本土民营房企回归的原因。”

杨慧认为,仁和、新绿色以及邦泰、滨江等企业近期表现都比较积极,但从他们选择的地块来看,这些还是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原则,相比以前本土房企的扩张,更加理性。

土拍“价高者得”的时代,本土房企会卷土重来吗?

仁和新城及春天国际花园

正源顾问董事总经理彭致远认为,要看本土房企的表现,应从财力、资源、耐力等多个维度来观察,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有可能成为昙花一现。

事实上,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格局下,这些重回大众视野的本土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专注改善市场,仍需要在投资策略、产品研发、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完善。

规模化房企在产品进行标准化、工程建造标准化、供应链品牌丰富、组织架构的持续更新上有更充足的经验。如何在房地产这个长跑赛道上稳扎稳打,能有持续发展,或许是本土房企且行且思考的关键。

当然,对于仁和、新绿色来讲,如何确保高价拿的地“做一个,成一个”的优先等级更高,至于是否可持续发展,可能也并非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