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消除躺平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責感?

作者:媽心理學習動力輔導

一、為什麼家長不相信孩子有内疚感和自責

什麼樣的家庭,是無法相信躺平的孩子有内疚感和自責的?

家長投射,孩子承擔

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如果有内疚感自責,他就上學去,他在家一定是跟我對抗,讓我不舒服,是以孩子才躺平。

讓孩子好好學習,他做不到,怎麼可能是一個好孩子呢?

孩子吃飽了,穿暖了,家裡最大的支出都給他,他憑什麼躺平?

家長并沒有認識到有一種可能性是孩子的心理營養不足以讓他去應對外面的世界了。

家長不承認自己做錯了,不承擔養育方法的錯誤

我們聚焦的是養育關系,而不是家長。

因為再好的家長,也有可能在親子互動上采取不正确的方式。

畢竟我們從小到大,并沒有學過如何做家長。

我們不聚焦于誰對誰錯,而是關系可能本身發生了錯位。

不相信孩子是學習的主體,不相信孩子,對于躺平也是不接納

家長一是不接納真實的孩子,

他認為我的孩子就是一個孩子呀,哪來的内疚感,哪來的自責?

我的孩子居然是一個有一個情緒的人,他會有恐懼。

他會有害怕,他不就是一個娃娃嗎?

他不就是我生命的延續嗎?

他怎麼可能會有真實的屬于自己的情感的。

孩子躺平,家長被焦慮,恐懼,内疚,羞恥覆寫,覺得孩子是在社會性死亡。

家長覺得孩子隻要回去上學,這些恐懼焦慮都沒有了,也不希望孩子有内疚感,也不需要自責,隻希望孩子今天躺平,明天回去。

但這是非常困難的。

如何消除躺平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責感?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爸爸會向我女兒開玩笑的說,“你替外公學習多一點好不好? ”

我聽起來很尴尬,但這也是大多數父母的想法。

“我對你這麼好了,你怎麼還不替我多讀一點書呢?”

父母更愛期待中的那個孩子,不愛眼前真實的孩子。

孩子躺平的狀态,失敗和無能的脆弱不被父母接納。

父母期待越高,孩子内疚感越強。

如何消除躺平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責感?

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壞的家長

對一個人好不好,是要去問問孩子的,而不是家長說了算。

讓他吃肉是為他好、讓他學英語是為他好、讓他九點睡是為他好、讓他不打遊戲也是為他好。

這都是家長不願意承擔自己“自私”的愧疚感。

父母親替代了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他不相信孩子自己有内驅力。

2、青少年内疚跟自責的來源

正常内疚跟自責是青春期的成長的調劑劑,是青春期的必經階段。

青春期他在認清社會規則之後,濃度會本身比其他時期要高一些。

所們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暴露,很多是道德感太強了,他無法靈活的應用。

不少孩子在躺平之前,可能就是一個容易内疚的人,躺平以後,會加重内疚。

我居然跟别的孩子不一樣,

我居然跟我的父母的期待不一樣,

我居然和我自己的期待不一樣,

進而進入負面情緒的循環,内耗嚴重。

如何消除躺平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責感?

二、青少年産生過多内疚的原因在哪裡?

學業壓力:青少年在學業上遇到挑戰或失敗時,可能會感到内疚和白責,認為自己沒有盡到應有的努力或表現不夠好。

很多家長都是犧牲型養育,不斷傳遞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比如:我做一桌飯,你怎麼不替我多吃幾口呢?

我和你爸不離婚,不就是為了你嗎?

我辛苦工作,你怎麼不好好學習呢?

這些随口而出的話都會讓孩子感到内疚。

他無法厘清什麼是媽媽的,什麼是自己的。

他在要聽自己的聲音還是聽父母的聲音這兩者之間糾結、内耗,最後放棄,躺平。

社交關系:青少年之間的友誼、戀愛關系或家庭關系中的沖突和失望可能導緻内疚和自責。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應該處理得更好或更善解人意

身體形象:對于自己的身體形象不滿意或遭受身體上的羞辱也可能導緻青少年感到内疚和自責,認為自己不夠好或不值得被接受。缺乏自信和自尊,容易貶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不良行為:如果青少年在某些方面表現不佳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感到内疚和自責,認為自己對他人或對自己造成了傷害,存在自我負責和過度道歉的傾向。

家庭問題:青少年可能因家庭内的緊張關系、親密關系中的失望或對家庭成員的不滿而感到内疚和自責,即使問題并非完全由自己造成。

如何消除躺平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責感?

三、躺平也有好處

認知反思與成長:

内疚和自責可以促使青少年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進行深入反思,并從中學習。通過思考自己的過錯或錯誤,他們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

處,并尋找改進的方法,進而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

建立責任感:

内疚和自責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承擔後果,他們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逐漸形成了成熟的責任心。

維持自我認同。

一定程度的内疚和白責可以反映出青少年對自己行為的重視和對更高标準的渴望。

當他們能夠克服内疚和白責,采取積極的行動來彌補錯誤或改善情況時,可以獲得更強的自我認同感和成就感。

自我懲罰帶來安全感

躺平孩子的内疚和自責是一種自我懲罰,進而會獲得控制感。

孩子會覺得:

我原來能夠控制我自己,不要等别人懲罰我,我就懲罰我自己了。

我能夠控制懲罰我,我不需要去承受其他人來懲罰我的不确定性。

避免面對更深層次的情感:

内和自責可能會成為青少年逃避更深層次情感的一種方式。他們可能通過專注于自己的過錯和責任,來避免面對更難以處理的情感,比如恐懼、憤怒或無助感。

擷取他人關注和支援:

有時候,内疚和自責也可以成為擷取他人關注和支援的一種方式。通過表現出内疚和自責,青少年可能會引起家人、朋友或老師的關注和同情,進而得到他們所需的支援和關愛。

保持人際關系的穩定:

在某些情況下,内疚和自責可能有助于維持人際關系的穩定。青少年可能會因為内疚而采取主動來彌補錯誤或解決問題,進而減少與他

人的沖突和摩擦。

四、如何解決孩子的内疚感?

消除躺平孩子的内疚感需要家長采取一些積極的政策,這些政策旨在幫助孩子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緒,同時鼓勵他們找到内在的動力和目标。

1. 了解和接受孩子的内疚感:

首先,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内疚感可能源自他們對自己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開放和誠實的對話,了解他們的感受,并表達對他們情緒的了解和接受。

2. 避免使用内疚作為操控工具:

家長應避免利用孩子的内疚感來操控他們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會導緻孩子長期的情感問題和自尊心受損。

3. 幫助孩子探索自我:

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階段。家長可以通過提供支援和資源,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激情,進而激發他們的内驅力。

4. 建立積極的家庭環境:

創造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納,無論他們的成績如何。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在面對挑戰時保持韌性。

5. 教育孩子面對失敗: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失敗和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應該感到羞愧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可以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而不是逃避或自責。

6. 提供正面的榜樣:

家長應該通過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積極的榜樣,展示如何處理壓力和挫折。當家長能夠積極應對困難時,孩子也更有可能學會類似的應對政策。

7. 鼓勵孩子設定合理的目标:

幫助孩子設定可實作的目标,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實作這些目标來增強自信,而不是因為無法達到過高的期望而感到内疚。

通過這些方法,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内疚感,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重要的是,家長應該始終提供支援和了解,讓孩子知道他們不必為自己的感受而感到羞愧或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