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風揚正氣,廉潔在我心——清廉小故事

作者:她看電影

大陸是一個有着悠久清廉文化傳統的國家,清正廉潔是融入中國共産黨人血脈之中的不變本色,也是中國共産黨人代代傳承的紅色基因。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剛正不阿、廉潔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華夏文化中已成經典。

01廉潔小故事1——新鞋踩泥

《松窗夢語》的作者張瀚初任禦史時,曾去參見都台長官王延相。王延相沒有大談為官之道,隻給張瀚講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轎見聞:一天,乘轎進城,路遇大雨。一轎夫腳穿新鞋,從灰廠到長安街,小心翼翼擇地而行,生怕弄髒了新鞋。進城後,路面泥濘漸多,轎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腳低一腳地随意踩去,不複顧惜了……王延相說:“為官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将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個“新鞋踩泥”的故事後,“退而佩服公言,終生不敢忘”。此後多年,他嚴謹從政,廉潔為官,後來升任被稱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書,建樹頗多,名留青史。

清風揚正氣,廉潔在我心——清廉小故事

02廉潔小故事2——子罕辭寶

春秋時期,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玉石,把它獻給主管建築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把它給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玉匠認為它是珍寶,是以才敢獻給您。”子罕說:“我把不貪财作為珍寶,你把玉作為珍寶;如果給我,我們都喪失了珍寶,還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寶。”于是,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傳。

清風揚正氣,廉潔在我心——清廉小故事

03廉潔小故事3——公儀休拒魚

公儀休做魯國的宰相,很愛吃魚,全國的人都搶着買魚送給他,公儀休不接受。他的學生周永馳勸他說:“老師愛吃魚卻不接受别人送的魚,為什麼呢?”他回答說:“正因為我很愛吃魚,是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魚,就必然有低就别人的臉色;有了低就别人的臉色,就可能歪曲違背法律;法律被歪曲違背了,宰相就會被罷免。雖然我喜歡吃魚,别人肯定不會長期供給我魚吃,那時,我又不能自己供給自己魚吃;如果不接受送的魚,宰相就不會被罷免;雖然不能吃别人送的魚,我能夠自己長期供給自己魚吃。”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為自己辦事的人不如自己去辦事。

清風揚正氣,廉潔在我心——清廉小故事

04廉潔小故事4——滅官燭看家書

北宋時期有位州官,為人極其廉潔。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送來一封上司的來信。他猜想這必須是朝廷有什麼重要訓示,立刻指令公差點上蠟燭閱讀。誰知讀了一半,他又指令把官家的蠟燭吹滅,把自己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往下看。公差很納悶,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己出錢買的亮嗎?之後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是關于他留在京城家屬的狀況,他認為這是私事,不能點官家的蠟燭。正是這樣的小事,卻更能從細節上表現出一個人的品質。

清風揚正氣,廉潔在我心——清廉小故事

古人雲,“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不僅可以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溫潤心靈,還可以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立一種恒久的價值觀。

廉潔,既是一種思想觀念,又是一種價值取向,更是一種育人要求,鄭州市第五十八中學全體教職員工将始終以廉潔從教、愛心育人為行為準則,打造高品質的教育平台。

來源:甘州區南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稽核:黃志軍

編輯:吳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