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作者:海峽網絡

昨天(16日),國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釋出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即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相關負責人表示,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初步推斷主墓(一号墓)可能為戰國晚期楚國遷都壽春城之後的楚國王級墓葬。曆經将近5年的考古發掘,武王墩主墓的規模結構已明确,除了主椁室尚未揭開,8個側邊椁室所埋藏的文物,已經顯現出來,目前,考古發掘已進入椁室内部的發掘清理階段。

主墓規模結構已明确 文物已顯露

位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主墓(一号墓),于2020年正式啟動考古發掘。2024年3月7日開始拆解椁蓋闆,至3月27日,四層椁蓋闆已全部完成提取,共計443根,總重約153噸。

截至目前,武王墩主墓最核心的椁室顯露出來,其結構布局已經清晰:

墓坑底部接近正方形,邊長約22米,中間區域用巨大枋木搭建起“亞”字形、9室、多重棺椁結構的木椁室。大墓基本為正南正北走向,東、南、西、北共8個側室,分别藏有銅禮器、生活用器、木俑、樂器等文物。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考古一組組長 張聞捷:通過我們的考古發掘工作,它的整個埋藏性質相對是比較清晰的。東室基本上是埋葬各類青銅的禮器,包括鼎、簋等這樣一些器物。北邊的這個室,它應該是象征樂府,主要随葬樂器的。南室主要是随葬各類生活用具的,包括一些漆木器,可能還有一些兵馬器。西室營造了一個樂舞和車馬出行的場景。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從墓底到地表開口深度達19米,椁室頂部至地表則為15米。尤其是椁室蓋闆用巨大的枋木與薄闆依次交替,形成多層封護。椁頂部覆寫竹席,竹席以上是填土。科學研究顯示,填土從下往上,黏性較強、透水率較低的青膏泥含量遞減。而填土還進行過層層夯築。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 張治國:夯築的話,它會更緻密,這樣的它可以隔絕氧氣,對文物的儲存是越有利的。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在地表,武王墩大墓開口為正方形,邊長約為51米。地表以上的封土高14米。另外,在墓室東側,有一條長達42米的斜坡墓道。墓圹四壁有台階逐級内收,台階表面用青膏泥加強。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領隊 宮希成: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确定它是楚王級别的墓葬,能夠反映當時整個楚國的經濟水準、政治制度,包括工藝的制造水準,是一個非常比較全面的資料,是以這是非常難得的。

武王墩墓提取目前已知面積最大古代竹席

記者從武王墩墓考古隊獲悉,在逐層發掘時,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層竹席,以竹席為界,上面是填土,下面是椁室。經初步測量,竹席面積超過200平方米,這是目前已知面積最大的古代竹席。

這就是武王墩墓近期提取出土的竹席局部。在實驗室内,經過臨時加強、污染物清理、幹燥定型等精細化處理,目前,其儲存狀态基本穩定下來,為後續竹席規模化保護奠定了基礎。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 張治國:編織的工藝跟資料上釋出的楚國竹席的編織方式應該是類似的,都是人字紋。竹席是有四層的,但這四層之間并沒有編織關系,并沒有連在一起,它相當于是單層然後四層摞在一塊。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5張竹席分别平鋪在椁室五大區域上

專家介紹,從整體布局來看,武王墩墓的9個木椁室,大緻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5張竹席就分别平鋪在五大區域上,在椁室的邊緣下垂後,再延伸至填土裡。曆經兩千多年重壓、降解,竹席和下面的蓋闆結合緊密。當蓋闆變形後,竹席也随之開裂。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 張治國:考慮到後期的保護、儲存以及展示的實際情況來看,采取按照椁蓋闆這個順序,然後進行一條條提取。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初步測量竹席整體面積超過200平方米

截至目前,考古隊員共提取竹席78條,每條寬度約45厘米,最長約7.5米。竹席整體面積超過200平方米。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 張治國:可能是目前我們提取上來的國内外最大的這個古代竹席。因為它是覆寫木椁室然後曼延下去伸到土椁室裡去的,但是具體伸到什麼區域,目前可能還需要後續的考古發掘,才能确定到這個竹席的具體的邊界。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目前,已提取的竹席,浸泡在文物庫房内,仍用紗布以及薄荷醇加強,已形成一套竹席現場加強提取與包裝運輸和實驗室穩定性保護的技術方法體系。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複的武王墩相關文物“保護修複方案”,接下來,考古專家将逐漸實施竹席的保護修複工作,以便将來能在博物館展示。

禮制與個性共存的楚國禮器

在春秋戰國時期,禮器仍然在各國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作為遠離中原的南方大國,楚國的禮器既有自己獨特的器型群組合方式,又深刻遵循着中原周禮的内在邏輯,這種與中原國家若即若離的關系,為楚國的禮制文化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升鼎:楚國特有禮器

束腰、平底、雙耳外撇、器身内斂,這種獨特的鼎就是楚國特有的禮器——升鼎。在中國,鼎的曆史非常悠久,最初為烹煮食物的炊具,在商周之際成為禮器的核心,既是國家權力的象征,也是貴族等級的标志。而與當時中原地區大肚圓底的鼎不同,楚國的升鼎展現出一種有别于傳統造型的全新的工藝形象。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湖北省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 楊理勝:我們都知道“楚人好細腰”,那麼楚人的這種審美風格,會展現在特别重要的禮器當中,是以我們看到升鼎它是束腰的,楚人他借鑒了周禮,但是在這種借鑒的過程當中,他對鼎的形制有一個基本的改造。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克黃升鼎: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楚式升鼎

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楚式升鼎,是出土于河南省南陽市的克黃升鼎,這件春秋中期的青銅器通高46厘米,重達4.3千克,雖然紋飾簡單,但已經具備了後世楚國升鼎的基本特征。這種有别于傳統造型的全新形象,既是狂放不羁的楚人大膽創新的結果,也是國勢強盛後的楚國謀求屬于自己的文化特性的時代産物。除了在單個器物的造型上面标新立異,楚人還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禮器組合形式。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湖北省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 楊理勝:周的這種器物組合,它是鼎、簋(guǐ)組合為主,但是楚人在春秋的時候他開始标新立異了,他覺得我不服周,我要有一套我自己的東西,是以楚人以簠(fǔ)代簋,簠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器物,裝糧食用的,它其實是上下相同的一個東西,正是這種上而下,下而上這種組合的關系,這展現出老子哲學裡面的一種混沌的這種思想。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專家介紹,在戰國以後,楚國人還演化出了鼎敦(duì)壺、鼎盒壺等多樣的禮器組合形式。雖然花樣不斷翻新,但在排列形式上,楚人仍然嚴格恪守着周禮的規定。

面積最大古代竹席、年代最早楚式升鼎……武王墩墓越挖越“寶藏”!

湖北省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 楊理勝:比如說我要配九鼎八簋(簠),我要配七鼎六簋(簠)之類的,這種器物的組合,它的鼎的數量的多少是比較嚴格的,楚國的高等級的貴族墓,至少是大夫一級的這種高等級的貴族墓,對周禮在很大程度上面也是認同的。

(總台央視記者 艾達 張立雷 王晨 王帥 王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