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清朝皇陵比明朝皇陵被盜的次數多?

作者:助管天下
為何清朝皇陵比明朝皇陵被盜的次數多?

明朝、清朝,作為大陸封建曆史上的最後兩個封建王國,他們距離我們最近,曆史考據最為詳實。

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代皇陵比清代皇陵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但為何明代皇陵沒有被盜而清朝的皇陵卻被盜墓者大肆光顧呢?

在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的被盜程度上來看,清朝的皇陵幾乎被洗劫一空。除了沒有陪葬品的孝陵,東陵和西陵都被盜了。

孫殿英當年以演戲為借口,帶着兵将慈禧太後的陵墓盜取一空,慈禧太後口中的珠子被士兵用暴力手段取出,慈禧的屍體也一度都遭到了破壞。

但是明朝的皇陵除了由考古學家研究開發以外,都沒有被盜的痕迹,這其中又有着怎樣的原因呢?

為何清朝皇陵比明朝皇陵被盜的次數多?

皇陵的選擇是非常講究的,除了既要兼顧風水,又要講究位置,除此之外還要兼顧到陵墓的全等方面。

古人對這些講究極為在意,朱元璋作為大明的締造者,對于這一切非常看重,明朝講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哪怕是死了,也要守住國門,是以,明朝皇陵由朱元璋和朱棣定在了軍事重地,明孝陵在紫金山,明十三陵在天壽山,且不說這些都是軍事駐守要地,而且距離皇城特别近。

那些盜墓賊再猖狂也不敢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挖人家祖墳啊,是以明朝皇陵的保護是相對到位的。

但是,清朝皇陵就不一定能辦到了,首先清軍入關,女真作為少數遊牧民族,對入葬之事本來就沒有那麼在意。

其次就是,沒有漢人那樣對陵墓要求和講究,隻是選擇了風水比較好的地方作為了皇陵的選址。

說到底,他們雖然極力學習漢文化,但在觀念方面還是會受到女真習俗的影響,是以,對于陵墓的選址方面,便顯得尤為“随意”了一些。

為何清朝皇陵比明朝皇陵被盜的次數多?

清朝陵墓的安全主要依靠守陵人看守,在清朝強盛時期并無不妥,但在清朝末年,清朝的統治日漸衰微,并且國家越來越窮,是以在陵墓安全與建造方面的花費,便已大不如前。對比前朝的陵墓,清朝陵墓的設計便顯得有些“低配”。

明朝陵墓有27米之厚的封土,而且經過了夯實處理,但是清朝的陵墓且不說隻有9米的封土,而且有些陵墓的封土都沒有經過夯打。

這樣對比可見,明朝陵墓比清朝陵墓多了三倍的封土。由此可見,清陵比明陵實在是太好挖了,柿子都挑軟的捏,清陵被盜比明陵更為嚴重了。

而且考古發現明朝陵墓的複雜程度不是清朝陵墓可比的,明陵的地下結構複雜,墓道彎曲多變,有多個出口和選擇,哪怕錯了一個便不能到達主墓室,其複雜程度不是盜墓賊能夠承受的。

但是清陵的形制一模一樣不說,而且非常簡潔,一眼就可見的墓道口,對盜墓賊來說沒有任何的難度。可以想象,面對着淺顯好挖的清朝陵墓,墓道口不用費力便可以輕易找到。

但是明朝陵墓的考古,在專業的考古隊努力了将近幾月的功夫都沒有找到方法,後來在出動了現代先進的探測技術才找到了墓道口。

堪稱繼始皇陵之後最難挖的陵墓,而且明陵的建築用料,設計構造,與清陵相比就可以展現出來清陵的技術不足的問題。可以說清朝的技術退化了,而且曆朝中,遊牧民族政權的陵墓與漢民族政權的陵墓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施工工藝方面也不能比。

為何清朝皇陵比明朝皇陵被盜的次數多?

最後就要說到遊牧民族政權的問題了,要知道,明朝推翻的是蒙古族的元朝統治,朱元璋作為正統 中原人,群衆基礎比較深厚。并且清朝在入關之後,為了統治人口基數是自己數倍的中原漢人,清朝統治者為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乾隆曾下江南之行中,在孝陵前行三跪九叩大禮,并且還在六下江南期間,五次哭陵,表面工作也做了不少,修葺明十三陵,安撫漢民之心。

百姓從都是如此,隻要是不太過分,能活下去,便會感恩戴德,清統治者的這些表面工作雖有些虛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保護陵墓的作用,但清朝結束後,迎來了一段戰亂紛争的時期,是以,清朝陵墓便被破壞的比較嚴重了。

為何清朝皇陵比明朝皇陵被盜的次數多?

明朝和清朝雖然同是大陸的兩個朝代 ,但是他們對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明朝時還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到了清朝就隻剩下了“閉關鎖國”,日漸西山。

是以可以看到,隻有不斷的和對手競争,不斷的和對手對抗,才會取得進步,一味地将自己埋頭于過往的成績中,隻能是越落越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