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作者:心若沉浮安之若素

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1918年3月23日晚,在倫敦伍德格林帝國劇場上演的一場大型魔術表演正在進行中。劇場内人頭攢動,座無虛席。魔術節目被稱為“被處決的義和團”,表演者為中國魔術師程連蘇。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抵達伍德格林帝國劇場的中國魔術師程連蘇

該魔術節目亦稱“徒手抓子彈”,其表演過程為,台上魔術師扮演被處決的義和團拳民,其助手扮演處決拳民的幾個行刑隊員。助手們先到台下請觀衆随機取若幹子彈,且在每顆子彈上做好标記。爾後将這些子彈裝入幾支槍内,子彈裝填完畢,助手們在近距離内向魔術師射擊。然,槍響後,魔術師并未被子彈擊倒,而是用手抓住了已作有标記的彈丸,并展示給觀衆看。有時魔術師也會中槍倒地,但彈丸卻會從魔術師口中吐出。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被處決的義和團”魔術表演海報

那時用的是前裝線膛槍,裝彈與現在的後裝線膛槍有很大不同。子彈的裝填需按火藥(紙包裝倒入槍膛)、彈丸(從槍口處塞入)和底火(裝在槍擊錘前方)的順序分三個步驟完成。

點選播送按鈕,觀看視訊

視訊加載中...

斯普林菲爾德1861式前裝線膛槍操作步驟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被處決的義和團”魔術實操示意圖

從台下觀衆視角看去,好像是近距離射中了魔術師,其實魔術師安然無恙。

當伍德格林劇院中槍聲響起,硝煙散去後,射出的彈丸紛紛被魔術師的手奇迹般地抓住或從魔術師口中吐出時,觀衆席上随即爆發出了陣陣排山倒海般的掌聲。在觀衆強烈要求下,沉溺于“衆星捧月”,且已飄飄然的魔術師答應再現這種“刀槍不入”的奇迹。

然,一陣槍響後,觀衆透過硝煙看到的情景與前大相徑庭。未見手抓和嘴吐彈丸的奇迹再現,卻見魔術師躺倒在地,鮮血從其胸部簌簌流出。更令人未曾料到的是,觀衆們聽得真真的“My God, there's an accident, pull down the curtain!” (我的天啊,出事了,快拉幕!) 一口流利而又急迫的英語竟從這位中國魔術師嘴中脫口而出,大幕立即落了下來,且他的人生亦從此謝幕。次日,因槍彈擊穿肺部不治,魔術師在倫敦一家醫院撒手人寰。

因出了人命,倫敦警方拘捕了魔術師團隊的人員。經對現場仔細勘查及審問,死亡的原因很快就“大白于天下”了,這個魔術的奧秘也随之揭曉了。其實,實作“徒手抓子彈”的機關有三:

首先,觀衆做過标記的子彈不是裝入了槍膛,而是被“快手”的魔術師“調包”到了自己手裡。換言之,裝入槍膛的并非已有标記的子彈。子彈的“狸貓換太子”都是魔術師靠迅速變換的手法完成的。

其次,向魔術師射擊的槍支是經過改裝的“道具槍”。槍中有兩個槍膛。放入彈丸的主槍膛内根本沒有火藥,從槍口裝入的火藥進入的是另一個副槍膛,即扣動扳機撞擊底火燃爆的是副槍膛内火藥。換言之,裝入主槍膛的彈丸不可能被射出。

第三,聽到槍響的瞬間,魔術師通過迅速變換的手法将做有标記的子彈送至嘴裡和手中。

經查驗發現,造成此次事故是因表演後,道具槍未能進行徹底清理所緻。經查發現,其中槍的主槍膛内被混入了火藥,以緻于擊發時留在主槍膛内的火藥被點燃,進而将裝入的彈丸射出擊中了魔術師。既然人亡系意外并非謀殺,團隊人員均被無罪釋放,也無人為魔術師的死亡負責。

警察的案子結了,記者們的案子卻剛剛開始。疑點就是從魔術師那一句道地的英語開始的。因記者們從未聽過中國人能講出如此正宗的美國英語,且定神仔細觀察這個叫做程連蘇的中國人,咋越看越不對勁……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程連蘇

雖中式大褂和滿清的大辮子還算道地,其餘越看越是洋人模樣。架不住記者們的窮追猛打,魔術師的真面目終于被“扒”了出來。原來此人是個地道地道的美國人,真名實姓為威廉·埃爾斯沃思·羅賓森(William Ellsworth Robinson),且是一位魔術師。在其早期職業生涯中,最初用的藝名是“羅賓遜,神秘之人”(Robinson, the Man of Mystery)。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威廉·埃爾斯沃思·羅賓遜(William Ellsworth Robinson)

美國人“羅賓森”之是以變成了中國人“程連蘇”,源自于一位叫朱連魁的中國魔術師,藝名金陵福(Ching Ling Foo)。19世紀末,中國魔術師金陵福在美國的表演震驚了世界,以至于中國“戲法兒”竟成了世界頂級魔術的象征。為此,這個羅賓森經常來金陵福的“場子”觀看,且“剽竊”了不少金陵福的“戲法兒”。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金陵福在美國表演“大碗飛水”魔術絕技

羅賓森自感“羽翼豐滿後,便散盡家财采購中國“行頭”,且将自己及團隊人員都打扮成滿清模樣的中國人。為了達到 “以假亂真”的效果,羅賓森幹脆按照金陵福(Ching Ling Foo)名字的諧音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程連蘇(Chung Ling Soo)。為了不露馬腳,程連蘇專門給團隊配備了中文翻譯,且規定團隊人員對外一律不許說英文。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身着龍袍的程連蘇

1890年,羅賓森開始以程連蘇的藝名在歐洲表演。因Chung Ling Soo(程連蘇)和Ching Ling Foo(金陵福)的英文拼寫和讀音極為接近,加之那時歐洲人見過中國人的鳳毛麟角,故歐洲觀衆認為他就是那個世界聞名的中國魔術師。因其确實精湛地複刻了金陵福的不少魔術技藝,且其表演越發爐火純青,故受到了全歐洲人的熱捧,也成了世界上演出報酬最高的魔術師之一。為防露出馬腳,他無時無刻不在小心翼翼地維護着這個中國人的假象。台上表演時,他從不說話,且在接受采訪時定有自家翻譯陪同。這個“假中國人”的秘密隻有少數人知道。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程連蘇及團隊人員

前排右一女子為程的情婦蘇欣(奧麗芙•帕斯)

然,“不是冤家不聚頭”。1905年,程連蘇在倫敦跑馬場劇院演出時,朱連魁竟在其百碼之外的帝國劇院演出。這兩位藝名相近又自稱是正宗中國魔術師在倫敦相遇,引起了英國公衆的極大興趣。雙方先是在報紙上展開舌戰,互稱對方為騙子和冒名頂替者。爾後,朱連魁向程連蘇挑戰,條件是程若能表演他的20個節目中的10個或自己演不出程連蘇節目中的随便一個,他就輸給對方1000英鎊。然,比賽當天程連蘇如約到場,但朱連魁卻始終沒有露面。按照英國人的規矩,勝利者自然是程連蘇。

史海鈎沉:一個“李逵與李鬼”的真實故事

朱連魁 VS 程連蘇

至于朱連魁未出現的原因衆說紛纭,有人竟說是程連蘇“變走了”朱連魁。還有人說是朱連魁自己決定不揭露程連蘇真面目的。較靠譜的說法是朱連魁的經理人認為在戰書上沒有證明雙方中國血統的條款,是以決定不讓朱連魁出賽。但真相至今無人知曉。然,無論如何,羅賓遜是幸運地化解了這場危機,并更加受到歐洲人民的追捧。

然,“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羅賓遜終于以生命為其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且随着程連蘇的死,一場時間跨度長達20年的騙局結束了。這一年,羅賓遜,不,程連蘇57歲。

李鬼死了,李逵還活着。朱連魁的中國“戲法兒”還在繼續,不過在程連蘇這個李鬼打着中國魔術師的旗号玩兒“山寨”時,朱連魁已開始在拍電影了。因電影剛問世時,西方觀衆将其看作是馬戲團的新雜耍,故電影與朱連魁的行當發生了交集。朱連魁不愧是步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的主兒,他學習了大量電影知識,購買了電影器材用來拍攝魔術表演技法。武昌起義前夜,朱連魁和攝影師随起義軍進入戰場實拍,選擇租界邊緣的一些高樓,如當時漢口大智路英國煙廠大廈、歆生路大清銀行樓頂等處,搶拍起義軍與清軍交戰的鏡頭。實地拍攝完成後,朱連魁将膠片帶到上海,經過沖洗、剪輯,最後編成一部名為《武漢戰争》的新聞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新聞紀錄片。1923年,朱連魁在上海逝世,享年69歲。

* 圖檔來自網絡 若有侵權争議将删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