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三國時期,孫權作為孫吳政權的首位皇帝,于二二九年稱帝,遷都建業,實施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繁榮發展,為建業到遼東的東海岸通商往來打開了曆史的新篇章。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權晚年因皇位繼承人問題,非常武斷地廢了太子,另立幼子作為權力接班人,緻使孫吳王朝在權力交接上出現了托孤的局面。

孫權沒有充分考慮王朝内外的複雜環境,直接另立幼子的行為,為日後權臣亂政提供了機會,導緻托孤大臣先後出現專權局面,引發王朝的政治動蕩,最後造成了五位托孤重臣團滅。

孫權三子争位的結局

1、太子之争

孫權晚年因為自己的武斷專行,造成了托孤之路的失敗,長達數年的朝野紛争,給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動蕩。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吳王朝241年太子孫登去世,孫權對于太子孫登的死極度悲傷,久久無法自拔。

按照嫡長制度,排序第一的三子孫和于二四二年正月被冊立為太子,經大臣舉薦,當年八月立四子孫霸為魯王。

孫和與孫霸冊封之後,由于孫權對子女的寵愛,二人在宮中地位不分伯仲,為日後的二人争鬥埋下了伏筆。

孫權在大臣建議太子和魯王實行嫡庶差別之後,對二人采取了符合禮制的區隔,兩人的沖突就此産生。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由于孫權的日常寵愛,魯王認為是太子及其幕僚造成了自己的地位下降,終日裡想取而代之。

孫權聽到二人不和的風聲,讓兩人閉門認真地思過。

由于二人有了嫌隙,有些人想借兩人的沖突,來獲得個人的發展機會。

王朝的官員紛紛尋找二人做靠山,大臣們為了在皇權繼承人面前攬得頭功,各自使出渾身解數,讓兩人原本惡劣的沖突變得日益嚴重。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吳王朝因為皇位繼承人問題,形成了黨争勢頭,這種争鬥更加擴大化,從内鬥蔓延到王朝廟堂之上,甚至蔓延到了軍隊和地方官吏,大臣們成了操縱皇位繼承人的幕後勢力,王朝變成了各個利益集團的角逐場。

這種内耗的産生,必然影響王朝的整個政治正常運作,涉及了整個王朝高層都不可避免地卷入,重要的官吏被迫受到沖擊和波及。

孫權為了避免争鬥加劇,引發王朝的動蕩,處置了一些激進的大臣,提拔了一些溫和的大臣,黨争的沖突才降溫了許多。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權在長女孫魯班的挑撥下,認為二人的黨争沖突已經影響了正常的朝綱,給王朝的政治帶來了裂痕。

孫權雖然對太子孫和尚有善念,但認為太子的羽翼太過豐滿,對王朝産生了危害,孫權還是自我主張地廢除了太子,賜死了魯王,結束了二宮之争。

二五零年,孫權抛棄嫡長繼承制度,冊立自己寵愛的幼子孫亮為太子,幼子的冊立為後來權臣亂政埋下了禍根,造成王朝動蕩了數年,動搖了王朝根基。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2、托孤之路

老一輩務實的大臣相繼離世,大臣的二代們沒有了務實的态度,靠着年輕熱情,追逐權利和地位。

孫權的宗親孫峻在孫權的太子争鬥中,看準了局勢,聯合諸葛恪,成為諸葛恪陣營的有力支援者。

二五二年孫權去世,大臣孫峻、諸葛恪、滕胤、呂據和孫弘五人共受孫權遺诏,輔佐年方十歲的孫亮即位。

即使新皇帝即位,大臣們過去的黨争沖突也無法做到和好如初、冰釋前嫌。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權死後不久,出于内部争鬥,諸葛恪首先鏟除了孫弘,在孫吳王朝開始專權,諸葛恪可以說是權傾朝野,造成孫峻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

孫峻趁着諸葛恪征讨曹魏失利,朝野對諸葛恪怨聲載道的時候,趁機除掉了諸葛恪,開始了孫峻專權的時代,孫峻為讨好孫權長女孫魯班,将廢太子孫和賜死。

二五六年,孫峻征讨曹魏途中,突然夜裡暴病而亡。

諸葛恪和孫峻的專權亂政,使得孫吳王朝經曆了數年的政治動蕩,損害了王朝根基。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峻将後事托付堂弟孫綝,孫綝掌握了孫吳王朝的最高權力,孫綝誅殺了帶頭反對他壟斷王朝大權的滕胤和呂據。

孫權托孤的五位重臣全部死亡,王朝的政治動蕩依然持續。

二五八年孫綝和已經親政的孫吳皇帝孫亮沖突日益公開化,孫綝得知孫亮要誅殺自己的計劃後,率先發難,攻入皇宮,廢了在位六年的孫亮帝位。

孫綝迎接孫休接替皇位,孫休即位後,孫綝變得日益驕橫跋扈,孫綝的權力甚至超過了孫吳王朝皇帝孫休。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休對威脅皇位的大臣進行清洗勢在必行,權傾一時的孫綝,人生到了轉折點,該來的總會來的,孫吳皇帝孫休與張布設計謀殺了孫綝。

王朝大臣專權結束,孫權權力交接的托孤之路以失敗結局。

孫權托孤失敗的原因

孫權晚年由于非常迷信異兆,内心推崇信奉鬼神,做出了很多失誤的事情,誅殺和流放了很多無辜的大臣。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1、 廢立失度

孫權寵愛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沒有開始就對二人進行禮制之分,最終釀成二宮之變,動搖了王朝的根基。

孫權在太子問題上出現暧昧,大臣們見此情景,就會選擇站隊,都想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搶得頭功,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功臣。

大臣們在權力利益面前,一定要鬥得你死我活,否則決不罷休。

諸葛恪和縢胤支援太子孫和,呂據和孫弘支援魯王孫霸,這種局面,注定了孫吳王朝内部的黨争不斷。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二人八年的争鬥,使得王朝黨争日益激烈,其中大臣的二代們,年輕熱情,缺少了實幹理智,追逐名利,造成了沖突的進一步更新。

大臣們為了太子之位,黨争持續了數年,完全變成了私怨。

愈演愈烈的内部争鬥,變成了公開對抗,緻使黨争沖突激化于朝堂之上。

這種内耗動搖了孫吳王朝的政治基礎,無異于一場巨大的災難,影響了王朝後來的每項政策和決策的實施。

伴随着這種黨争産生的利益集團,即使到了最後,孫權也無能為力。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對于孫吳王朝内外複雜的局面來說,政治機器的平穩運作才是最根本的,皇位繼承按照制度執行,可以有效地從法理上解決内耗問題,讓大臣們按部就班行事,在确定的環境下不會越雷池一步,這樣就形成了王朝權力的合力,有利于王朝的繁榮發展。

然而孫權廢立太子,打破了這種制度的平穩運作,給權臣亂政提供了機會,一旦皇位繼承制度得到破壞,整個行政機器就會失去連貫性,導緻一系列沖突的劇烈沖突,進而使王朝内部的團結土崩瓦解。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相較于孫吳王朝内外的複雜環境,嫡長繼承制度雖然不是完美的制度,但可以給太子培植親信,建立權威的機會。政權的穩定延續,遠勝于皇朝繼承人的個人能力,王朝幼子的能力優勢,不足以彌補種種不安全因素所帶來的損失。

大臣們為了各自利益激烈争鬥,造成托孤之路,以失敗收場。

2、權臣專權亂政

孫權冊立幼子為太子,為權臣亂政提供了曆史平台,大臣權勢膨脹到專權亂政的地步,雖然沒有達到篡權自立的程度,但對于王朝卻造成了巨大的動蕩。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由于幼子的根基不穩,仰賴于托孤大臣們的權力實施,來維持王朝的正常運作。

孫武王朝内外複雜的環境下,太子的更疊,對于王朝的影響至關重要,夾雜其中的黨争成為威脅王朝的不穩定因素。

作為太子即位的勝利者,對于失敗者的報複不可避免,這種清洗必然影響王朝國家運作機器的一緻連貫性。

在幼子即位搶得頭功的的大臣諸葛恪,掌握了王朝的最高權力後,開始專權亂政,必然觸及孫峻等其他權臣的利益。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峻趁機除掉了諸葛恪,禍及諸葛恪宗族,王朝每次劇烈的政治争鬥後都是政治的強力清洗運動,而每次政治清洗都帶來對王朝的沖擊和動蕩。

孫峻開始專權亂政于王朝,不料征讨曹魏途中病重,彌留之際,托付後事給堂弟孫綝。

孫綝随即取得大權,借機除掉了托孤重臣滕胤和呂據,廢了已經親政的孫亮帝位,另立孫休為孫吳王朝皇帝。

孫休即位後,孫綝的權勢威脅了皇帝的地位,孫休進行内部清洗剪除也就勢在必行。

最終孫綝的下場可想而知。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武王朝内外的複雜局面,為了避免權臣亂政,需要完善的皇位繼承制度來保障王朝的正常運作,孫權沒有遵循制度的限制,托孤之路以失敗收場,也就在所難免。

總結

王朝的嫡長繼承制度是為了確定王朝的穩定和運作連貫而設計,王朝行政機器的連貫性遠勝于皇帝的賢能,這也是曆代王朝曆史局限所決定的。

孫吳王朝内外的複雜環境,需要完善的皇位繼承制度作為穩固的政治基礎,來保障王朝運作的連貫性。

孫權的權力交接之路:三子争位,五位托孤重臣團滅,其原因何在?

孫權對子女的溺愛,造成了二宮的政治鬥争局面。孫權沒有妥善地處理二宮争鬥的問題,武斷地采取措施,最後以殘酷的結局結束,大臣們原本攀龍附鳳的态勢随着結局改變,勢必引發比較大的政治動蕩。

曆代王朝托孤的現象時有發生,結局有好有壞,孫權沒有充分考慮王朝内外的複雜環境,直接另立幼子,王朝的穩定和運作連貫性受到了巨大挑戰,給權臣亂政提供了施展平台,造成了權力交接的托孤之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