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 | 浪漫之“成”

作者:綜藝報
觀點 | 浪漫之“成”

一進4月,劇屏一下子變得好看起來。

這“好看”,一是指種類的豐富:古裝、職場、成長、年代(《惜花芷》《城中之城》《今天的她們》《承歡記》《乘風踏浪》)同屏綻放;二是指内容的飽滿度:劇情、表演增強了劇集代入感,讓觀衆更易産生共情。

觀點 | 浪漫之“成”
觀點 | 浪漫之“成”
觀點 | 浪漫之“成”

當代人拍影視作品,種類永遠是越來越多的。觀衆呢,隻要劇集好看,也會樂見其成。那麼,怎樣才能讓供需雙方都滿意?浪漫式的劇集創作,自然是最保險的一條生産路徑。

今年年初《繁花》大獲成功,就是一個重要标志。《繁花》播出期間所引起的“像”與“不像”的熱議,其實是業界對影視“寫實”與“寫意”專業分歧的一種外化與凸顯。影視本就是浪漫的藝術(除了電影史上極特殊的幾個時段),影視創作最難的地方可能不是真與假,而是怎樣做到亦幻亦真,不然,又怎能叫“造夢的藝術”?

觀點 | 浪漫之“成”

一個時代自有一個時代的美學主流。現實、寫實的美學追求自然還在,也并非不重要,但它們的重要性更多通過支撐各類浪漫化主題得以發揮。《與鳳行》為什麼吸引這麼多關注?明星效應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劇中神話角色之間的情感依然是人間的,它寄托、支撐了許多觀衆對理想情感的想象。從劇集情感元素方面來講,大家不能否認該劇,以及後來的《惜花芷》《承歡記》等劇在這方面的合理性。一句話,主題的設定、情感的描述可以是浪漫的,但它們承載的需求,則是真實存在的。與此同時,劇集的表演、服化道……哪一項也離不開對現實的尊重與依賴。

以當下熱播劇集為例,《城中之城》《今天的她們》《乘風踏浪》,都有一定實力,在題材和創作上,也具備了“重”“巧”“厚”的特點,但有《繁花》在前,想超越或貼近它的成績,也實在不容易。《城中之城》對“重”的演繹,過于“實”,劇情過于常态化。這種對現實可能性的尊重,固然能将劇集“保送”進同類型熱播劇的标準線,卻無法奉獻讓人眼前一亮的細節。此外,該劇的表演,過于側重于勾畫當下的職場常态,對角色職業屬性的處理總讓人覺得差了那麼“半口氣”。

觀點 | 浪漫之“成”

《今天的她們》講述成都餐飲革新的故事。成都、餐飲,是該劇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地域特色,一個是行業特質,都需要花大功夫。餐飲的行業特質先不說,僅地域特色,就不是演員飙兩句方言或“川普”可以簡單填充的。感覺該劇缺少一個像《追風者》中“周姨”那樣能攪動起全劇地域氣息的角色。現在劇中的角色,大都像是生活在北上廣深的成都人,這就造成了一定的疏離感。考慮到《今天的她們》在情感演繹方面非常出色,這種地域特性上的“減分”尤為可惜。

觀點 | 浪漫之“成”

《乘風踏浪》是《繁花》之後最具娛樂性的電視劇。喬杉、楊子姗這一對主演的“殺傷力”令人小吃一驚。一個創業故事,命運起伏、悲喜交織,用笑點包裹艱辛,這又是編劇、導演,乃至全體表演團隊的功力展現了。演員之間的感覺對,情境對,觀衆就很容易進入劇情。于洋、唐鑒軍堪稱全劇的笑感津梁,“85後”張瑞涵,近年先後在《人世間》《南來北往》等劇中展示了對于年代人物的演繹才華,說他是近年電視劇領域湧現的寶藏型演技派,并不為過。

之前看《南來北往》,本以為姜妍的發揮是2024年春季劇屏的一個驚喜,沒想到《乘風踏浪》裡又出來一個韓雲雲,憑借“彭錦繡”這個角色,和前者組成了“雙璧”。内地演藝人才多,但顔值和喜感兼具的女星一直罕見,以這兩位的才華,相信以後一定會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觀點 | 浪漫之“成”

不過,《乘風踏浪》也有瑕疵。劇集進入狀态比較慢,開始階段“彭錦西”和“羅虹”的戀愛苦情鋪墊得過長。喬杉的面相不太适合扮演青澀少年,這也正是網上一些觀衆質疑的焦點所在,如果找個年輕演員過渡一下,說不定效果會更好。這一點無關乎演技,說到底,還是年齡這個“現實元素”的幹擾。《乘風踏浪》本就以“表演接地氣”赢得人氣,年齡感一旦出現纰漏,難免會被放大,這也算是一條寶貴的經驗吧。

(徐江 詩人,作家,文化批評家。生于1967年,1989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現居天津。)

來源:豆瓣、劇集官微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觀點 | 浪漫之“成”
觀點 | 浪漫之“成”
觀點 | 浪漫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