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大學新增24個專業,“強基計劃”給出破格入圍條件

作者:第一财經

距離聯考還有不到兩個月,近日39所高校“強基計劃”和2023年度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陸續公布。

此次普通高等學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3389個專業點;新增1673個、撤銷1670個,數量基本持平;工學、教育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的專業點增加數量位居前三,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的專業點數量相對減少。另外,從2020年開始實行的“強基計劃”,今年也即将迎來首屆大學畢業生。

強基增加王牌學科

随着對原始創新的重視程度增加,大陸近年來圍繞基礎研究加大了學科布局,并于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截至4月16日,39所高校都公布了今年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首批36所試點高校均為原“985”名校,專業重點放在數學、實體、化學、生物、曆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學科,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2022年,在36所高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高校開展強基計劃試點。招生規模、專業、考核方式等也有調整。

根據規定,在“強基計劃”推出後,試點高校同時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和自主招生不同的是,“強基計劃”是一項長期的人才培養計劃。是以,大部分高校在招生簡章中都提到“強基計劃”學生不能轉專業,而且一些學校也實行階段考核和動态進出機制對這批學生實施考核。

從2022年開始,強基招生專業開始加入聯考的優勢專業,不再僅僅是基礎學科。第一财經梳理發現,2024年的“強基計劃”,新增的優勢專業明顯增多。

根據上海交大的計劃,今年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實體學、化學、生物科學、生物醫學科學、工程力學的基礎上,新增船舶與海洋工程,至此該校的七大優勢學科都已開展了強基專業招生。

據上海交大招辦負責人介紹,這七個學科均為A類學科,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連續六年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第一。結合海洋裝備“智能化”和“無人化”發展理念及海防智能建設需求,聚焦海洋國防領域前沿科學和“卡脖子”關鍵技術,服務于國家海洋強國和軍民融合戰略。

複旦大學對比去年,在維持數學與應用數學、實體學等八個專業招生的基礎上,新增了一個專業和兩個方向。其中,新增的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寬口徑專業,将結合資訊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實體和電子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與技術;實體學類核實體方向,着重培養學生核實體及其應用的專業核心能力;化學類高分子化學方向,聚焦為新一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資訊通信等行業先進智能制造提供強有力支撐。

此外,同濟大學、廈門大學都新增了海洋科學專業;西安交通大學新增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增地球實體學專業和核工程類中的工程實體方向。

今年“強基計劃”還有一大變化是,多所高校新增第一類(聯考成績優異)考生,數學或是學校指定科目成績達到一定分數,可直接破格入圍或放寬入圍倍數或滿足第一志願入圍等相關政策。

複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認為,大陸現在重視基礎研究、強基報考熱是一個很好的氛圍,讓一批有志于基礎學科研究的學子能夠潛下心做研究。不過,一些學生在前期報名時認為“強基計劃”是多了一個途徑,在進入校考時,才開始真正考慮專業的影響,這樣的考生未必真正熱愛基礎學科。基礎學科要耐得住寂寞,強基在相當長的時間内固定了專業,也希望報考的學生能抛開部分功利的因素,結合自己的實際和興趣,包括以後的就業範圍來考慮。

那麼2020年第一批“強基計劃”的學生如今動向如何?

在“強基計劃”中,轉段是高校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所學生的一種方式。根據各高校的公告,對于未參加轉段學業考核或未能通過轉段考核者,視為退出“強基計劃”,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所學生資格。

根據去年多所高校公布的“強基計劃”學生的轉段資料,在該階段,部分學生選擇直博、出國或退出等多個去向。比如,南京大學今年共有115名學生成功轉段,其中直博生30人、碩士生85人;上海交通大學2024級強基計劃學生轉段名單公示顯示,共有130人順利轉段進入直博或碩士研究所學生階段;四川大學強基計劃錄取首批學生119人,經過3年的動态考核和增補分流,截至2023年底,該校2020級強基計劃共有109名同學順利轉段,其中直博生28人、碩士生81人。

大學專業調整四大方向

“強基計劃”增設專業的同時,部分大學專業也迎來調整。

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布點1673個,撤銷布點1670個;電子資訊材料、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生态修複學、健康科學與技術等24種新專業正式納入大學專業目錄,目錄内專業達816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關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的專業設定和調整工作主要有服務國家戰略、瞄準區域需求、強化交叉融合、突出就業導向四大特點。

例如,進一步強化就業與專業設定間關聯,推動各省結合本區域産業發展實際,梳理報送就業率相對較低的專業223種,為高校調整專業結構提供重要參考。壓實高校主體責任,明确要求高校對就業率過低、不适應社會需求的專業謹慎增設、及時調減。

從學科門類看,工學所涉專業點數量最多,有1322個,占比39%,這與工學作為第一大學科門類的基本情況相呼應,也和目前的就業導向相符。

根據智聯招聘釋出的《2023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工科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最大,相較于其他學科,工學專業的市場需求更大,随着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高端制造相關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多,2023年工學類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為56.9%,較總體高6.5個百分點,而人文學科類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為41.3%,較總體低9.1個百分點。

姚凱告訴第一财經,随着後工業化時代和數智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大資料、大規模內建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湧現,适應數智時代的複合型新人才供不應求,教育體系的專業設定與新時代産業轉型、人才市場的動态适應,是目前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甚至基礎教育的必然趨勢。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