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劉強東”今日直播首秀,助力京東直播帶貨

作者: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

近日,京東高調宣布将投入10億元現金和10億流量作為激勵,吸引更多原創作者和優質内容機構入駐,而在京東宣布加碼内容生态後,關注劉強東下場直播的聲量也持續走高,不少網友都期待劉強東能夠進行一場直播。

為此,有記者向京東相關人士求證,得到的回應則是:在準備,會以新的形式出現,敬請關注。

4月15日傍晚,京東釋出消息,京東"1号采銷"東哥AI數字人将開啟直播。據悉,4月16日下午6點18分,以劉強東為原型的AI數字人"采銷東哥"将在京東采銷直播間進行首秀。屆時,"采銷東哥"将在京東家電家居、京東超市采銷直播間亮相。根據京東公開内容,該視訊由京東言犀提供技術支援。

“AI劉強東”今日直播首秀,助力京東直播帶貨

京東豪賭數字人帶貨

在最近幾年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企業家們親自下場為自家産品站台已經漸漸成為潮流,雷軍、李斌、周鴻祎等大佬頻頻通過直播和使用者互動,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劉強東此時來到台前為京東直播造勢,既符合當下的行業趨勢,又不失為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營銷手段。

據悉,劉強東通過“AI數字人”的形式此次參與直播,主要是為進一步預熱京東的内容生态和短視訊創作。

此前,京東推出了言犀大模型,并且目前已接入到京小智、虛拟主播、智能外呼等AI産品。言犀虛拟主播成本不足真人的1/10。除開一台電腦和一個營運人員外不需要其他投入,上百個優質形象與音色可供選擇,借助基于大模型的直播文案自動生成、商品一鍵配置、高靈活性的直播間視覺搭建,可實作2小時内高效開播,每日營運精力投入低至30分鐘不到。不久前,京東雲言犀數字人與真人主播接力閑時打造了"日不落"直播間,帶動超10億元GMV。

京東有大量的自營産品,很難雇傭大量主播去講解,成本也較高,如果用數字人直播,可以在很多産品裡做鑲嵌。

短視訊直播近年成為電商領域的"标配",而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虛拟主播是直播帶貨領域的新變化。

據了解,根據數字人物的圖形次元,常見的虛拟主播有兩類:一類是2D數字人,通過采集真人的圖像、聲音,利用唇形驅動、動作驅動等相關算法制作數字人形象,短視訊平台常見的帶貨數字人便是此類。另一類為3D數字人,這類虛拟數字人的制作涉及真人掃描、3D模組化等技術,從面部輪廓到服飾場景需要自定義打造,往往以動畫人物形象出現,适用于虛拟IP人物的制作。

從整個行業來看,數字人已經成為直播行業發展的重點。艾媒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虛拟人核心市場規模為120.8億元,同比增長94.2%,預計2025年将達480.6億元。2023年中國AI數字人行業産品需求量TOP5的行業分别是電子商務及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教育、金融和交通運輸業。

京東大力發展直播帶貨

京東内容生态相關負責人表示,優秀的視訊創作者是推動内容生态繁榮的重要力量。為了招募更多優秀的達人和機構入駐,京東拿出10億現金以及10億流量作為獎勵,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産出更專業、有趣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還設定高達500萬元的機構激勵榜。隻要機構引入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每月都将有機會獲得一次性現金補貼。機構入駐後,京東各類目負責人還将對其提供一對一的指導和服務,提升其營運能力。

目前,京東正在積極籌備頭部達人的孵化,計劃在年底選出百大達人,僅在儲備達人階段就已投入上億現金,未來還将拿出更多獎勵。

事實上,京東從去年以來就一直在加大對于直播賽道的投入,希望能夠進一步拉小與競争對手之間的差距。去年3月,京東曾宣布推出面向達人的“super新星計劃”,為首播的内容型新賬号,提供流量及賬号權重的扶持。

此外,京東還在全網範圍内挖來了不少頭部主播入駐,包括羅永浩、瑜大公子、金星、黃聖依夫婦等知名度較高的行業頭部主播與明星主播,都曾在京東平台内進行過直播帶貨。

而在去年雙11期間,京東采銷直播間還曾因隔空怒怼拼多多而成功出圈,京東采銷直播首周,就有超過1.4億消費者湧入直播間,家電直播最高場觀達1000多萬人。

不過雖然京東直播也頻頻引發關注,但由于缺少具有全網知名度的原生主播,使得京東的直播電商業務難以具有長期效應,而劉強東的這次出山直播,可能也是想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為京東直播的發展添上一把猛火。

AI是否還能讓消費者有情感共鳴

不過,複制真實的主播,需要技術,也需要解決消費者的心理預期。這種以低成本的複制邏輯搭建的生意模式,雖然快在了效率,但并不意味着每個消費者都買賬。

"相比于商家自播,達人直播更強調人設和内容,和粉絲形成的是精神、情緒層面的聯結,是以能解釋為何一些達人轉化不高,但粉絲黏性很強。"一位頭部直播平台的業務高管指出。

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無論是以AI數字人,還是以切片形式複制達人直播畫面,都很難真正替代真人在直播間與粉絲實時互動時所産生的情感認同,而"複制品"的增量基礎又是建立在達人、直播機構長期沉澱的口碑之上的,一旦達人、機構陷入輿情,這些達人"分身"們也難逃牽連。(來源:北京商報、第一财經、澎湃新聞、人民日報、京東黑闆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