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作者:航天器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他們的社交活動寥寥無幾,朋友稀少,身邊親屬也不多,與家人的關系似乎也較為冷淡。

南懷瑾先生曾分析,若某人的朋友寥寥無幾,與家人關系淡漠,很可能是這三種類型的人:

一、被親情傷了心

例如,辦公室的小李,每年過年前總是自願留下來值班。

過去,同僚們或許還會詢問她為什麼不回家。 但經過這幾年的了解,大家對小李不願回家的原因已經習以為常了。其實,并非小李不能回家,而是她選擇不回。

小李出生于一個傳統的北方家庭,家境并不寬裕,還有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哥哥。

當小李讀高中時,父母就希望她辍學早日工作,為家庭貢獻力量。小李卻不願意,她不了解為何哥哥可以繼續求學,而她卻要放棄教育去工作。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自那以後,小李逐漸與家庭疏遠。她利用假期打工,自己賺取生活費和學費。 等到大學畢業,盡管同學們享受着愉快的大學生活,小李卻不得不邊打工邊學習,生活艱辛。

最終,小李順利畢業并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然而,當不常聯系的父母得知她有了工作,便開始試圖向她索取生活費。雖然小李對父母感到失望,但她依然孝順,選擇了資助他們。

然而,當她一次回家過年時,卻發現父母不僅不關心她多年來的苦楚,還在待遇上嚴重差別對待她和哥哥。

在那個家中,小李感到自己更像是一個外人,一個被利用的工具。從那以後,她便與家庭斷了聯系,幾年來未曾回家過年。

心理學權威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言,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則要用一生去治愈。

我們常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

然而,武志紅老師認為,這隻是父母的一種常見謊言。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從心理學角度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認為,

一個人的個性大多在五歲前形成,此後的行為多為童年經曆的複刻。

是以,父母在孩子童年期給予的傷害是長期且難以彌補的。

許多父母身上存在問題,而當他們未能察覺到自己的問題時,便可能影響孩子,使其害怕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這不僅使他們對家庭感情淡漠,還可能讓他們刻意與他人保持距離。

二、有明确目标的人

據一項研究顯示,在年輕群體中,隻有20%的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這意味着大多數年輕人正處于人生的迷茫期。

近兩年,随着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研或考公,其中不乏因就業難或對未來不明确而焦慮的人群。

在我年幼時,有一位我深為敬仰的小叔,他出身于農村的貧困家庭,自小勤學好問,熱愛閱讀。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我父親曾講過,冬季大雪紛飛時,當地學生大多選擇留在家中,而小叔卻堅持步行數公裡去學校,他自幼就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學者。

小叔因學業成績卓越,被直接保送至省會一所大學學習哲學,并憑借自己的能力考取研究所學生。

了解到想要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必須得到導師的支援和推薦,他便開始幫助導師代課,不僅提升了個人能力,還赢得了導師的賞識。

在求學的十餘年間,他幾乎不與人交往,也未談過戀愛,将所有心力投入到學業和未來目标中。

三年讀博後,他成功留校成為一名博導,年紀輕輕已顯學術成就。

我父親提到,雖然小叔與父母的關系不甚密切,但對父母極為孝順,工作後便用自己的積蓄為父母在縣城購置了住房。

通常,有明确目标的人不會被親情或愛情所束縛,他們視個人目标為最重要,并抵禦外界誘惑,專注于目标實作。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心理學界有一個名為“心流”的概念,常見于那些有明确目标的人。

心流指的是人們在專注某種行為時所産生的一種心理狀态,他們完全專注于自己眼前的事情,不會為外界的事情所打擾。

現代社會中,社交不再是必須,過度的社交活動會耗費心理能量。少數幾個知己足以,若過多時間花在社交上,可能會導緻個人關注度下降,甚至失去自我。

三、有高智商的人

擁有高智商的人與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常有巨大差異,常言道,正是對這種情形的描述。

北京大學的韋東奕,智商高達160以上,是公認的數學奇才。

盡管今年僅32歲,他已在28歲時被聘為助理教授,被衆多網友昵稱為“韋神”。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然而,這位數學天才卻不擅長社交,與其他教授不同,他不注重穿着打扮,總是随意簡樸。除了數學,他對其他任何事物幾乎都不感興趣,性格極為内向。

曾有女生公然追求他,但他似乎并不感興趣,這使許多人感歎,天才的生活與常人迥然不同。

對于這些高智商人士,他們的思維模式已經與常人不同。

在他們的童年,往往因與衆不同而被同齡人視為異類。他們的言論常常被同學或家人誤解,周圍人關注的事物對他們而言并無吸引力。

南懷瑾:如果一個人朋友很少,且親情淡薄,那八成是這三種人

由于這種不被了解,他們常常感到孤獨。

他們不善于社交,也不願意浪費時間在自認為無意義的事情上。

一項研究表明,天才的情感智力通常較低,心理學家認為,因為他們對自我關注度較高,過分關注他人情感會妨礙自我發展,是以,天才們通常不擅長與人交往。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個人心理、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