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作者:崔以安💟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李世民斬殺兄弟,一躍成為太子,為日後稱帝奠定了基礎。然而,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政變中,兩位唐朝開國功臣——秦瓊和程咬金,卻沒有出現在玄武門。他們若是來了,局勢會不會有所不同?尉遲敬德會不會反而成為他們的對手?李世民在事後,又是如何看待這兩位沒有現身的大将?讓我們一起探尋其中的奧秘。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秦瓊程咬金的身世背景

秦瓊和程咬金,都是隋末農民起義軍中的佼佼者。秦瓊本是隋朝左武候将,因不滿隋炀帝的暴政,毅然棄官而去,投奔瓦崗軍。他骁勇善戰,很快在瓦崗軍中嶄露頭角。程咬金出身寒微,原本在洛陽讨生活,後來因不堪官府的苛捐雜稅,也加入了農民起義軍的行列。

隋末天下大亂之際,李淵在太原起兵,秦瓊和程咬金先後投奔了他的麾下。兩人在讨伐隋朝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成為李淵手下最為倚重的猛将。

玄武門之變前,秦瓊已是上柱國、翼國公,程咬金也封了宿國公。他們在唐初平定各地叛亂、擊退突厥入侵的戰鬥中,也都有着非凡的戰績。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秦瓊曾在征讨劉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叛軍的戰鬥中,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他還曾在玄武門之變前,打敗過尉遲敬德。而程咬金在瓦崗軍與王世充的戰鬥中,曾救過裴行俨的性命。

李淵對秦瓊和程咬金的功勞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曾對秦瓊說:"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可見秦瓊在李淵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就是這樣兩位唐朝的開國功臣,在玄武門之變這個唐朝曆史的重大轉折點上,卻沒有站在李世民一邊。這其中的緣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秦瓊和程咬金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玄武門之戰,但他們對這場政變的态度,無疑對局勢走向有着重要影響。作為李淵最倚重的兩員猛将,他們若是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或許李建成、李元吉就不敢輕舉妄動,玄武門慘案也不會發生。

但秦瓊和程咬金顯然對皇位之争持觀望态度。一方面,他們對李淵忠心耿耿,不願卷入皇室内鬥;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出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知道他才是唐朝的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明哲保身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不過,秦瓊和程咬金的缺席,也讓李世民在玄武門之戰中陷入險境。若非尉遲敬德等人拼死相助,李世民恐怕難逃一劫。這也讓李世民對秦瓊和程咬金心存芥蒂,認為他們在關鍵時刻并未給予支援。

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和程咬金雖然仍為朝廷重臣,但他們與李世民的關系,已經今非昔比了。李世民削減了秦瓊的封地,秦瓊也是以郁郁不得志,最終抑郁而終。而程咬金雖然官拜右武衛大将軍,卻再也沒有什麼戰功傳世。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秦瓊和程咬金在玄武門事變中置身事外的态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初的政治鬥争是何等激烈。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權力角逐中,即便是功勳赫赫的開國大将,也難以置身度外,不得不為自身的前途命運而考量。

玄武門之變前夕的風雲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然而,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政變爆發之前,其實已經醞釀了許久。

李淵的幾個兒子中,李建成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制,他理應是太子人選。但李建成生性懦弱,不善治軍,李淵對他并不十分滿意。相比之下,李世民骁勇善戰,屢立戰功,深得李淵器重。李元吉雖然年幼,卻也頗有政治才能,頗得李淵寵愛。

随着李淵年事漸高,皇位繼承問題日益突出。李建成雖為太子,卻并無實權,他對此十分不滿。而李世民和李元吉也各有所圖,三兄弟之間的沖突日益加深。

秦瓊和程咬金,作為唐朝的開國功臣,對這場皇位之争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他們雖然都對李淵忠心耿耿,但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皇位争奪,卻也難以抉擇。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秦瓊曾經在征讨劉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叛軍的戰鬥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他還曾在玄武門之變前,打敗過尉遲敬德。可見其武功之高強。而程咬金在瓦崗軍與王世充的戰鬥中,曾救過裴行俨的性命,也是一員猛将。

在玄武門之變前,秦瓊已是上柱國、翼國公,程咬金也封了宿國公。按理說,以他們的身份地位,本不應卷入皇室内鬥。但李建成和李元吉顯然不這麼想。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除掉李世民。在他們的必殺名單上,赫然有秦瓊的名字。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号。秦瓊雖武功高強,但面對皇家内鬥,卻也自知難以全身而退。

而李世民這邊,則極力拉攏秦瓊和程咬金。李世民深知,秦瓊和程咬金若是站在自己一邊,那麼玄武門之變的勝算就大了許多。

面對李世民的示好,秦瓊和程咬金卻并未明确表态。一方面,他們對李淵忠心耿耿,不願背叛;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出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知道他才是唐朝的未來。在進退維谷之際,秦瓊和程咬金選擇了明哲保身。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長安城裡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秦瓊和程咬金雖然身居高位,卻也難逃牽連。李建成和李元吉雖然圖謀不軌,卻也難以對秦瓊和程咬金下手。而李世民雖然對秦瓊和程咬金抱有期待,卻也不敢輕易揭破。

玄武門之變,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而秦瓊和程咬金,雖然對李世民心存向往,卻也不願在皇家内鬥中站隊。他們選擇了避其鋒芒,明哲保身。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在這場你死我活的皇權争奪戰中,即便是功勳赫赫的開國大将,也難以置身事外。秦瓊和程咬金雖然身經百戰,卻也難逃這場皇家内鬥的漩渦。他們明智地選擇了中立,既沒有支援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沒有站在李世民一邊。

然而,秦瓊和程咬金的中立,卻也讓李世民在玄武門之戰中陷入險境。若非尉遲敬德等人拼死相助,李世民恐怕難逃一劫。這也讓李世民對秦瓊和程咬金心存芥蒂,認為他們在關鍵時刻并未給予支援。

秦瓊程咬金缺席玄武門之變的原因

秦瓊和程咬金,作為唐朝的開國功臣,本不應缺席這場改變唐朝命運的玄武門之變。然而,他們卻沒有出現在玄武門,這其中的緣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秦瓊和程咬金,都是對李淵忠心耿耿的将領。秦瓊曾在征讨劉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叛軍的戰鬥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李淵曾對秦瓊說:"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可見秦瓊在李淵心目中的地位。而程咬金在瓦崗軍與王世充的戰鬥中,曾救過裴行俨的性命,也是李淵最為倚重的猛将之一。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皇位争奪,秦瓊和程咬金雖然對李淵忠心不二,卻也難以抉擇。一方面,他們深知李建成并無真才實學,若是他繼位,恐怕難以承擔大任;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出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知道他才是唐朝的未來。在進退維谷之際,秦瓊和程咬金選擇了明哲保身。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除掉李世民,在他們的必殺名單上,赫然有秦瓊的名字。這無疑讓秦瓊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卷入了皇室内鬥的漩渦。雖然他武藝高強,但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權力角逐中,即便是功勳赫赫的開國大将,也難以置身事外。

而李世民這邊,則極力拉攏秦瓊和程咬金。李世民深知,秦瓊和程咬金若是站在自己一邊,那麼玄武門之變的勝算就大了許多。然而,面對李世民的示好,秦瓊和程咬金卻并未明确表态。他們雖然對李世民心存向往,卻也不願在皇家内鬥中站隊。

秦瓊和程咬金的中立,其實也是一種智慧。他們深知,在這場皇權争奪戰中,自己雖然身經百戰,卻也難以左右局勢。與其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選邊站,不如明哲保身,避其鋒芒。這樣既不會得罪李淵,也不會與李世民為敵。

當然,秦瓊和程咬金的缺席,也讓李世民在玄武門之戰中陷入險境。若非尉遲敬德等人拼死相助,李世民恐怕難逃一劫。這也讓李世民對秦瓊和程咬金心存芥蒂,認為他們在關鍵時刻并未給予支援。

不過,秦瓊和程咬金的缺席,或許也有更深層的原因。他們雖然對李世民心存向往,卻也不願看到皇室手足相殘的慘劇。在他們看來,皇位雖然重要,但兄弟情誼更加珍貴。若是為了争奪皇位而大開殺戒,那就有悖于人倫道德。

秦瓊和程咬金或許也預料到,即便李世民赢得了玄武門之戰,他與李淵的關系也将難以彌合。作為李淵最倚重的兩員大将,他們若是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無疑會加深李淵的傷痛。這種傷痛,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撫平的。

李世民知道:秦瓊程咬金沒來玄武門,他們來了,尉遲敬德就會挨揍

綜合以上原因,秦瓊和程咬金選擇了缺席玄武門之變。這既是對自身前途的考量,也是對皇室情誼的維護。他們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這場驚心動魄的政變,卻也以自己的方式,影響了玄武門之變的走向。

在這場皇權争奪戰中,秦瓊和程咬金雖然選擇了明哲保身,卻也難逃曆史的審判。他們的缺席,既是對李淵的忠誠,也是對自身前途的考量。在這場你死我活的角力中,他們既不願背叛李淵,也不願得罪李世民。這種小心翼翼的平衡,既是他們的智慧,也是他們的無奈。

玄武門之變的影響

玄武門之變作為唐朝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變,對唐朝乃至整個中國曆史的發展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玄武門之變使李世民掌握了唐朝的最高權力,為他日後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後繼位為帝,是為唐太宗。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臣,推行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使唐朝迅速走向繁榮昌盛。太宗在位期間,唐朝的疆域空前遼闊,經濟空前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史稱"貞觀之治"。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為唐朝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其次,玄武門之變改變了唐朝的皇位繼承方式,開創了皇位兄終弟及的先例。在玄武門之變之前,皇位繼承一般遵循嫡長子繼承制。但李世民發動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最終繼承皇位,打破了這一傳統。此後,武則天發動政變廢黜唐中宗李顯,武承嗣發動政變廢黜唐睿宗李旦,都是效仿李世民的做法。玄武門之變開啟的兄終弟及、子終母及的繼位方式,為日後皇位争奪埋下隐患,是唐朝政局動蕩不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玄武門之變引發了唐朝前期的一系列宮廷政變。受玄武門之變的影響,唐朝皇族成員發動政變奪權的事件屢見不鮮。如唐高宗時期的顯慶之變,武則天發動政變奪取皇權;唐中宗時期的神龍政變,韋後專權;唐睿宗時期的唐隆之變,李隆基奪取皇位。這些政變給唐朝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最後,玄武門之變還影響了唐朝的軍事制度。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藩鎮割據,對唐朝的軍事制度進行了改革。他削藩、抑兵權,将兵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雖然這一改革在短期内強化了皇權,但從長遠來看削弱了唐朝的軍事力量,為後來藩鎮割據埋下了隐患。安史之亂的爆發就與此不無關系。

結尾

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到來,推動了唐朝的繁榮發展;但同時也改變了皇位繼承方式,引發了一系列宮廷政變,為唐朝埋下了動亂的種子。作為一把雙刃劍,玄武門之變對唐朝産生了複雜而深遠的影響,值得後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