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一句真話的貓一杯,為什麼會栽在國小生手裡

沒一句真話的貓一杯,為什麼會栽在國小生手裡

沒一句真話的貓一杯,為什麼會栽在國小生手裡

文 | 十三姐

“貓一杯”編造“秦朗的寒假作業丢巴黎廁所了”,這個挺無聊的事能持續幾個月熱度不減,最後道歉并被封号,真的讓我們開了眼。

不過還有人說“現在視訊不都是編段子嗎,怎麼我們編就不行了”......

編段子就說編段子,可你家這個指名道姓還有學校班級,就可以成為新聞,涉及真人和隐私,那就不可以是假的,否則新聞沒人信了,以後有人真的“丢老人”啊“丢孩子”啊啥的也沒人信,社會風氣不垮了嗎。

這事搞得有多大,我都心疼有關部門了,他們調取了全國名叫秦朗的所有國小生的出入境記錄,驚動了好幾個地方的警方,連湊熱鬧的“秦朗舅舅”也被處罰了。

沒一句真話的貓一杯,為什麼會栽在國小生手裡

有人說貓一杯估計做夢也沒想到,這麼多年“招搖撞騙”都沒事,偏偏栽在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國小生手裡。

大家有沒有發現,類似“國小生丢作業”這類事件總是很容易上熱搜。

那麼到底是“國小生”容易火,還是“丢作業”容易火呢

最近幾年的相關新聞,有國小生把寒暑假作業故意扔在高鐵上,被“好心人”千裡送還的;

有學雷鋒做好事的國小生被獎勵了好幾大摞作業被氣哭的;

還有寒暑假快結束時國小生的作業突然“被狗吃了”的......

這些都特别能出圈,動不動還被各地官媒刷屏。

就連這個“貓一杯”,為了持續蹭“國小生”和“寒假作業”的熱度,都一定要扼住網友的口味命脈,來個出圈三部曲:

中國國小生丢到國外廁所的寒假作業被中國人撿到。

國小生的作業本一個字沒動。

我替國小生一晚上幹完了整本作業。

沒一句真話的貓一杯,為什麼會栽在國小生手裡

好像是對這個國小生完成了一整套救贖,形成了出圈吸流量的完整閉環。

恰好網友們都特别愛看這種啊!怎麼辦。

問題又一次湧上了我的前額葉,搞得我cpu快燒了,還是沒想明白:國小生的作業得罪了誰,為什麼這麼有熱度。

後來我有點想明白了,大概是“與作業進行對抗”這種情緒比較容易火吧。

網友内心可能都有一個叛逆小人,自己從小痛恨作業,又不敢逃避作業,于是現在恨不得看到神通廣大的國小生通過各種離奇手段對抗作業,如果逃不掉,則又獲得另一種“幸災樂禍”的快樂。

這屬于啥心态呢?

這麼說吧,對以前的國小生來說,“作業”在很長一段時期内象征着權威性限制,國小生不寫作業就好像是在反抗權威,是一種“脫缰野馬”的形象,急需被“馴服”,作業就像缰繩。乖乖聽話寫作業的國小生比比皆是,憑啥你不寫?

而衆所周知,以前大部分寒假作業和暑假作業都是雞肋,中國孩子苦寒暑假作業久矣,看到一個小朋友把作業扔了,就有種“我的後人替我揍了敵人一拳”的那種快感。

國小生不寫作業,帶給了成年局外人很大的報複性情緒價值。

這不就給了一些喜歡編故事的人提供了見縫插針的機會嗎。

貓一杯說“一年八班的秦朗的寒假作業落巴黎廁所了”,還有鼻子有眼地說“聯系上孩子媽媽了”,都是在迎合“找發洩”和“找幸災樂禍”人群,在這個巨大流量池子裡反複橫跳而已。

沒一句真話的貓一杯,為什麼會栽在國小生手裡

就是因為和“國小生”以及“作業”相關的内容都很吸睛,這已經是當代群衆飯後吃瓜找代入感的保留節目之一了,是以就更不能胡編亂造,有名有姓看似“有真相”的這種段子就更不能胡編了,太容易穿幫。

我們聽到一件事一定要從兩個次元去辨識:第一是事件本身基本符合普世認知,第二是叙述事件者要有抗證僞能力。

這個秦朗謠言,兩條裡面一條不占。

首先一年級哪來的什麼寒假作業;其次,就算有人說一年級沒有寒假作業,這個貓一杯可能都不信。

畢竟她真的能買到兩本名為《寒假銜接》的一年級寒假作業。

沒一句真話的貓一杯,為什麼會栽在國小生手裡

大膽!這套作業是誰出的!又是誰布置給學生的?

你真的有認真領會雙減方針政策嗎,你沒有,你居然還把這種增加國小生負擔的小事擴大到了國際上。

現在是“雙減”時代,從國小到中學,課業負擔已經大幅降低,國小一二年級不允許布置書面作業,也沒有考試,一年級學生的寒暑假應該是不會被這麼厚厚兩本寒假作業支配的。

如果真的出現“秦朗”把“寒假作業”丢在了巴黎廁所,那麼這個事

帶來的後果大機率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好家夥,一年級小朋友出國旅個遊還要帶寒假作業,腦補一下也許是可憐孩子把作業故意丢在廁所裡的吧......哎呀,也許一些年輕夫婦們一看,孩子生活得不幸福啊,算了,不生了!”

生育率一下子又被拉下去一大截。

第二種:“别人孩子一年級出去旅個遊還這麼用功地帶着作業,還騙我們說減負,我減了别人沒減啊,那可不行,必須要卷起來!”

内卷又掀起了一輪,雙減成果付諸東流。

是以,這哪是看個熱鬧就完的事?這種造謠生事,破壞的都是根基上的東西,叔可忍嬸不可忍。

是以這個貓一杯多半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覺得反正每個段子都是編的,多編一個又如何?

大錯特錯。

因為她碰了自己不懂的領域,更缺乏這個領域裡哪怕是“道聽途說”的實際經驗,隻看網上哪些東西能火,她就蹭哪些。

但凡她有孩子,或了解當下教育環境,都會知道“秦朗”的家長絕不希望“寒假作業”這種東西被曝光,因為這關聯到孩子、學校、老師,甚至影響惡劣會牽連到教育方針。

要是秦朗真的存在,一開學,等待他媽的可能是很多麻煩。

有孩子的人沒有一個希望給自己惹麻煩。

一個單身女青年,要造謠就去造你擅長的領域,比如吃大餐啊,搞奢侈品啊,玩豔遇啊,炫優越感啊,或者編造屬于單身人士才有幸能遇見的奇聞逸事......

但你别碰國小生,永遠别拿學生造謠。

拿學生造謠,就和學習、作業、考試、校園等等元素相關,這些元素裡必然會有以你的格局和認知所不能觸及、不能掌控的東西。哪怕是真的,也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而且也沒那麼多真的故事都能被你“偶遇”到,那你就隻能瞎編,隻能造謠,而這些謠言很可能會牽一發動全身,沒孩子的人切忌耍小聰明胡亂調侃别人的孩子。

這已經超出了道德層面,很大程度上是認知問題。

是以那些喜歡胡扯瞎編或無下限臨摹的部落客們要注意了,下次如果非要使用未成年人當素材,一定要自己親自生一個孩子。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