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潰瘍性結腸炎怕癌變?華佗大哥若再世,或将一切腸炎扼殺在搖籃!

作者:河南經濟報

1.0潰瘍性結腸炎會癌變嗎?

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内科主任醫師陶文惠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患病5年以上就要腸鏡随訪,篩查癌變,10年的癌變率為2%,20年的癌變率約為8%。這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腸道菌群結構變壞,微生态嚴重失調,有害菌占絕對優勢,有益菌處絕對劣勢,由有益菌群建構保護腸黏膜的菌膜屏障消失,結腸的潰瘍面直接暴露在腸道,時刻遭受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病原體、原蟲等有害微生物的吞噬及其分泌毒素的刺激;每天還要受到糞便的摩擦,自由基也會攻擊正常的免疫細胞,使它變得“不正常”,轉而攻擊腸黏膜細胞;久而久之,就會潰瘍、糜爛、出血,發展成潰瘍性結腸炎;自由基還會攻擊正常的細胞變成癌細胞,久而久之,反複發作,還會增生息肉,甚至癌變。是以,腸炎無小事,拖久恐成癌!

2.0潰瘍性結腸炎為什麼遷延難愈,反複發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内科主任醫師王雪梅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簡稱UC)目前病因不明确,普遍認為與遺傳、感染、飲食結構、生活方式、自身免疫、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臨床治療以藥物抗炎為主,以快速控制症狀,緩解病人痛苦為主,往往很難從根源上恢複腸道微生态健康和修複菌膜屏障,一旦停藥,失去了有益菌和菌膜屏障的保護,一段時間後,有害菌又會卷土重來,複發如初。另外,患者自行停止藥物、胡亂更換藥物、不良情緒、不正确飲食、不正确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是UC遷延難愈、反複發作的主要原因。

3.0華佗大哥若再世,或将一切腸炎扼殺在搖籃!

還記得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三兄弟的故事嗎?華佗給關公刮骨療毒,被問及三兄弟的醫術時說:“大哥華風醫術最高明,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花的錢最少,病人也不受罪,隻需要簡單的配合,但是一般人不痛不急不相信也不願意花錢治未病,是以大哥的醫術隻有家人才知道。二哥華沙醫術次之,治病于病情初發之時,病人需要積極配合,不僅要花很多錢,而且病人也受罪,但是因為起病之初病輕,對症下藥,起效很快,緩解病痛,一般人認為他隻能治輕微的病,名氣隻專于本鄉裡。華佗自己的醫術最差,治病于病重之時,病人很痛苦,病情容易反複發作,花的錢最多,我用藥較猛,病人需要高度配合,或用手術治療,有時能起死回生,是以很多人認為我醫術高明,名氣傳遍全國。”

全球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發文:腸道益生菌在人類健康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掌管着人體70%的免疫力,排除80%的毒素,消化吸收95%的營養物質,是人體整個代謝系統的連接配接者。一切腸炎始于腸道微生态失調、菌群結構變壞和菌膜屏障的消失;終于腸道微生态恢複平衡、菌群結構改良和菌膜屏障的修複。

3.1華佗大哥治未病啟示:改良腸道菌群結構、恢複微生态平衡。

人體腸道菌群輕度失調的初期,有益菌占50%~70%,隻是略有感覺到身體不适,比如:便秘、偶爾腹痛、腹瀉、拉肚子、大便不成形、便次增加、口臭、腹脹、腸鳴、屁多、皮膚粗糙等症狀,此時,菌膜屏障還沒有消失,腸黏膜沒有出現充血、水腫等炎性反應,處于未病階段或腸道超敏狀态,包括腸易激綜合症的初期,常常被人所忽視、怕麻煩,或者不願意花錢,認為忍忍拖拖就好了,恰恰這個時期是快速恢複健康的最佳機會,補充活君一号益生菌1至3個月,大都能恢複到腸道微生态健康平衡狀态,防腸炎于未然。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内科李景南教授指出:腸道菌群失調常會導緻腹瀉、便秘等多種消化道病變。此外,随着對腸道菌群失調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發現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易激綜合征、炎性腸病、肝病、胰腺炎、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血脂代謝異常、免疫性疾病,甚至孤獨症、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都有一定的關系。

3.2華佗二哥治初病啟示:改良腸道菌群結構、恢複微生态平衡。

一旦确診為腸炎,就進入腸道菌群中度失調的中期,有益菌占20%~50%,菌膜屏障還沒有完全消失,逐漸壯大的有害菌及其分泌的毒素開始損害腸黏膜出現充血水腫等炎性反應,有時感染細菌病毒、飲食刺激、精神壓力等因素會誘發或加重這種炎性反應,即普通的腸炎、結腸炎或腸易激綜合症,病人出現頻繁的腹痛、腹瀉、黏液便、大便次數特别多等症,身體很痛苦,并影響到工作和生活,才會去就醫治療。這個階段,堅持系統規範的藥物治療、健康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和心理情緒健康管理,配合補充腸炎專用配方益生菌“活君一号”2至4個月,更快恢複到腸道微生态健康平衡狀态,修複菌膜屏障,防止進一步發展成潰瘍性結腸炎。

普通腸炎,包括特異性結腸炎治療及時,方案對因,一般都可以治愈的。比如,感染性結腸炎,把感染的微生物消滅了,腸道菌群恢複健康平衡了,結腸炎就痊愈了。缺血性結腸炎可以通過補充血容量、手術治療等方法解決缺血問題,達到治愈。僞膜性結腸炎隻要恢複腸道菌群健康平衡,解決了艱難梭菌毒素,就可以治愈。

3.3華佗治重病啟示:“五駕馬車”并重,潰結走上康複之路!

一旦确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意味着進入腸道菌嚴重失調的後期,菌膜屏障完全消失,有害菌占絕對上風,有益菌不足20%,腸黏膜受損面飽受有害微生物吞噬、毒素刺激、糞便摩擦、自由基攻擊等,炎性反應強烈,出現潰瘍、糜爛、出血,大便黏液血便,腹痛、腹瀉、大便次數更多、便秘腹瀉交替、肛門墜脹、裡急後重等症,有的病人還會發熱,病情遷延難愈,反複發作,病情很痛苦,精神壓力大,出現重症時需要住院治療。這個階段,必須堅持“系統規範的藥物治療1至3個月以上、補充潰瘍性結腸炎專用配方益生菌“活君一号”3至6個月以上、終身健康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和心理情緒健康管理”等五駕馬車并重,潰結才可能得到逆轉,重新走上康複之路。千萬别存僥幸心理,謹防癌變一夜間。

據京東活君一号官方旗艦店使用者資料分析:潰瘍性結腸炎購買活君一号約占60%,普通腸炎、腸易激綜合征購買活君一号約占30%,而用于腸道菌群改良、預防保健的不足10%,說明廣大使用者的自我保健意識還需要加強,把一切腸炎扼殺在搖籃。

潰瘍性結腸炎怕癌變?華佗大哥若再世,或将一切腸炎扼殺在搖籃!

4.0相關連結——

“五駕馬車”并重,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自愈不是夢!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并稱發炎性腸病,其病因不明,但六大誘因已明,臨床研究發現它與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自身免疫因素、飲食因素、生活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五駕馬車理論就是建立在遺傳因素之外的五大誘因的基礎上,消除一切可能誘發或加重發炎性腸病的因素,“五駕馬車”并重,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自愈不是夢!

4.1第一駕馬車:遵醫囑,堅持藥物的系統規範治療

雖然腸道菌群在發炎性腸病的病、治療、預防和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炎性發作期,藥物治療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防止病情加重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案。潰瘍性結腸炎常用的藥物有氨基水楊酸制劑(柳氮磺胺嘧啶、美沙拉嗪)、激素(強的松、布地耐德)、免疫制劑(環孢素、硫锉嘌呤),如果這三種藥物都無法控制,可采用生物制劑英夫利西單抗。藥物都有較強的毒副作用、耐藥性和依賴性,劑量、療程和服用方法都有嚴格的規定,必須在醫院醫生的處方下使用,不得随意用藥或停藥。

4.2第二駕馬車:自救,堅持特定益生菌的腸道菌群調理

益生菌成千上萬,但隻有特定益生菌在改良發炎腸病菌群結構方面有特定的作用,排名靠前的有活君一号明星菌株羅伊氏乳杆菌JYLB-291,該菌株已經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号ZL 2021 1 1566079.0,專利詳情公示該發明專利真實有效,對潰瘍性結腸炎引起大便黏膜膿血、腹痛、便次增多、大便稀等,總有效率最高可達95.7%,功能性試驗結果:

潰瘍性結腸炎怕癌變?華佗大哥若再世,或将一切腸炎扼殺在搖籃!

其次,活君一号明星菌株幹酪乳杆菌L.Casei21在調理IBD患者腸道菌群結構方面也有着突出的作用,百度學術文獻《探讨幹酪乳杆菌聯合正常治療對潰瘍性結腸炎短期轉歸的影響》結論:幹酪乳杆菌聯合正常治療能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明顯緩解患者臨床症狀,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臨床借鑒。該菌株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号ZL 2021 1 0242478.5,專利詳情公示對腸炎引起的腹痛、腹瀉、排便頻繁、四肢不溫等,30日總有效率高達92%,功能性試驗結果:

潰瘍性結腸炎怕癌變?華佗大哥若再世,或将一切腸炎扼殺在搖籃!

其三:活君一号明星菌株長雙歧杆菌JBLC-141,對于IBD自身免疫系統的恢複有着很好的作用,南昌大學聶少平教授在《食品科學雜志》刊登了《長雙歧杆菌緩解結腸炎:不同腸道菌群背景的影響》,文中指出:長雙歧杆菌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有效的治療或輔助治療手段。腸炎病人每天體内會産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是萬病之源,是衰老和惡性良性腫瘤的罪魁禍首之一,自由基攻擊正常的免疫細胞使得它變得“不正常”,轉而攻擊腸黏膜細胞,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元兇之一。活君一号明星菌株長雙歧杆菌JBLC-141,增強消除體内多餘的自由基的功能,防止自由基對機體細胞造成的損失,同時還能夠對細胞氧化損傷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并緩解機體疲勞,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号ZL 2021 1 0227019.X。

據淘寶活君一号官方企業店資料統計,IBD使用者堅持五駕馬車并重,服用活君一号調理腸道菌群結構3至6個月後,90%以上都能走上康複之路。

4.3第三駕馬車:自信,堅持精神壓力健康管理

據統計,成人IBD患者抑郁症狀的總患病率為21%-25.2%,焦慮症狀的總患病率為19.1%-35.1%。兒童IBD合并抑郁狀态和焦慮狀态的患病率分别為15%和16.4%,診斷抑郁症和焦慮症的患病率分别是3.4%和4.2%。

美國醫學博士戴維珀爾馬特在《菌群大腦》中揭示了腸道微生物參與腸胃神經系統調節,并通過腦腸軸作用于大腦,互相貫通,即:長期精神壓力過大,不健康的情緒,會導緻腸道菌群結構變化頻繁和極端,誘發IBD;同時,如果患有IBD,腸道不适又會通過腦腸軸作用于大腦,導緻焦慮、抑郁、懷疑等不健康的精神情緒。補充特定的益生菌(活君一号)作用于腸道微生物調節,有助于緩解這種精神壓力傳導。但更多的需要IBD患者自我調節,或借助心理咨詢師來釋放精神壓力,消除焦慮、抑郁、煩躁、懷疑等情緒活動,對于IBD的康複是必不可少的。

4.4第四駕馬車:自律,堅持飲食結構健康管理

期刊《Nat RevGastroenterol Hepatol》發表了《The role of diet in the aetio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這篇綜述中從流行病學、基因-環境互相作用、微生物和動物研究幾個方向入手,探索了飲食與發炎性腸病發病風險間的關系。主要結果包括:西式飲食(紅肉、加工食品、精制糖、飽和脂肪)與發炎性腸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飲食導緻發炎性腸病的可能機制,包括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屏障功能、改變促發炎性Th17細胞與調節性T細胞(Treg)的比例;以攝入大量水果與蔬菜、全谷物及海鮮為特征的地中海飲食,可以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維持完整的腸道屏障功能,平衡Th17細胞與Treg的比例;一些前瞻性研究發現,亞油酸、血紅素鐵等與IBD風險增加相關,DHA、膳食纖維、鋅、鉀、牛奶等與IBD風險降低相關。

IBD患者的飲食結構健康管理原則:①以溫熱為主,忌食生冷食物,避免刺激腸黏膜。②多以流食為主,比如粥類,小米粥,忌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加重腸胃負擔。③飲食要盡量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加重充血和發炎,排發不暢。④忌産氣的食物,引起腹痛等不适。⑤忌粗糙食物,可能會刺激腸胃蠕動,加重腸道的消化負擔。⑥忌海鮮食物,避免某些異種蛋白質易引起過敏,加重發炎反應。⑦忌促進排洩、潤滑腸道的食物,以及含乳糖的食物。⑧禁忌吃隔夜的食物、不新鮮的或者過季的食物、太鹹的飲食及腌臘制品。⑨忌暴飲暴食,使腸胃功能紊亂。

4.5第五駕馬車:堅持生活方式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的西化,以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身體活動減少為特征,不僅與發炎性腸病 (IBD) 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增加有關,而且還可能影響已确診IBD患者的病程。除了藥物治療,許多IBD患者還尋求支援療法和輔助療法。他們經常向醫生咨詢有關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議,以改善甚至治愈疾病。多項研究表明,各種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飲食和身體活動)對疾病程序有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維持緩解并改善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 (HRQoL)。

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包括:①規律的健康飲食,三餐定時定量;②規律的作息時間,不熬夜,不勞累,早睡早起加午休,保持充足的睡眠;③适當鍛煉,不要久坐久站,也不要做劇烈運動,保持體力,可以散步或慢跑,太極或瑜伽,出血期間以卧床靜養為主;④腹部保暖,防止受涼,夏天防空調,冬天防體寒。⑤心态平和,多做一些讓自己心情愉悅的事情,保持微笑。例如:聊天,看書,種花等。

(作者聲明:本文僅作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