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負青山 書寫嶄新畫卷——缙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綠色蝶變

作者:北碚釋出

高天層雲舒卷,巍峨九峰延綿,蒼翠林海無邊。這就是缙雲山,重慶中心城區的“綠肺”及天然屏障。

曾經的缙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無序開發、管理滞後等原因,出現了一系列生态環境問題。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就缙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環境問題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4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強調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遊協同,加強生态保護與修複,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态屏障。

近年來,北碚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學笃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兩大定位”,做好“四篇文章”,大力實施缙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環境綜合整治,傾力書寫缙雲山綜合提升“後半篇”文章。

青山多妩媚,綠水流不盡。如今,這顆嘉陵江畔的綠色明珠已煥然蝶變,正湧動着勃勃生機與希望。

上春山 千年詩意情景再現

“二月天黛湖醉春煙/三月三花石青草漫漫/最美是缙雲四月的天/一江嘉陵綠如藍/上缙雲山約你來見/我攢了千年詩意般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龍登缙雲要你不平凡。”

這個春節,一首《上春山》火遍大江南北,而在北碚人的朋友圈裡,由該曲改編的《上缙雲山》也被不少網友轉發。歌詞中描繪的缙雲春景,以及MV中的美麗風光,令大家對這座熟悉無比的大山再度心生向往。市民陳琪涵就是其中一員。

“我住在冉家壩,雖然離缙雲山不算遠,但已經很多年沒來過了。”陳琪涵告訴記者,自己在朋友圈刷到那首改編曲後,便決定趁着清明小長假期間,約上幾位閨蜜一起“上春山”。

當陳琪涵和閨蜜們結伴走到位于半山腰的雨鳴澗時,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霏霏細雨、袅袅雲霧、陣陣花香,在這個以“巴山夜雨漲秋池”為主題的網紅打卡點,她們體味到傳世千年的古詩韻味。

雨鳴澗是缙雲山上重要水系的交彙點,其水系上接黛湖等三個山間湖泊,下接山中多條溪流等,水量豐沛,随地形梯度流淌而下,形成自然的“高山流水”景觀。

也正因為如此,過去附近不少村民搭起水壩建塘養魚,不僅破壞了自然美景,對環境的污染也比較嚴重。缙雲山綜合整治啟動後,該片區拆除1500餘平方米建築,并進行生态修複。打造一新的雨鳴澗,布局“巴山夜雨”“野徑聞雨”等八個核心景點,栽種了适應重慶氣候和地形的植物,遊客漫步其中,視覺、聽覺、嗅覺都能獲得完美的體驗。

“沒想到缙雲山變化這麼大,景色變得更美,‘耍事’也多了。在山下的三花石遊客中心,還開設了文創集市,我們體驗了一下DIY活動,學做手工青團,特别有意思。”陳琪涵說道。

陳琪涵提到的DIY活動,是“龍登缙雲”系列主題活動的其中一環。随着缙雲山綜合提升“後半篇”文章的全力全速推進,“解鎖缙雲山新玩法”“美麗重慶 缙在北碚”“龍登缙雲”等系列主題活動相繼舉辦,與沿線的溫泉、民宿等旅遊産品産生關聯效應,缙雲山正在實作由綠變美、因美而富的華麗轉變。

賞秋池 山間“綠寶石”重放光彩

如果說雨鳴澗再現了“巴山夜雨”的韻味,那黛湖就是“秋池”的具象化呈現。曾有人考證,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提到的“秋池”,指的便是黛湖。

黛湖由盧作孚組織修建于上世紀30年代,湖裡生長着130多種藻類,被稱為“藻類基因庫”。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起,黛湖周邊陸續建起不少鄉村酒店和農家樂,對黛湖的生态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在缙雲山生态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北碚啟動黛湖生态修複工程,湖水水質逐漸變得清澈,建構起高效的“山地溪塘複合生态系統”,打造出“缙雲山生态修複的樣本”。

“大家快來看!缙雲山有猴子了,還是一對!”前不久,市民趙忠秀和老伴帶着小外孫去黛湖邊遊玩,意外邂逅了這對“新住客”。她趕忙錄了段視訊發在朋友圈,很快便收到一大堆點贊和回複。

“我的老家在金剛碑,小時候經常跟哥哥姐姐們一起上山撿柴,那時在缙雲山上看見猴子并不稀奇,山上還有許多别的動物。”趙忠秀回憶道。然而近年來,這些“動物原住民”漸漸不知所蹤,直到黛湖重煥生機,“秋池”碧波蕩漾,沿岸草木環生,它們又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在黛湖之畔,三面環山處,有一座設計新穎别緻的建築,這就是缙雲山生态文明教育展示館,它是缙雲山綜合整治成果的展示廳及教育學習基地,曾獲得2023國際建築獎(IAA)。展示館所在地曾是一處違規建築,拆除違建後,留下一塊約1400平方米的平整場地,設計者們以“洞天缙雲”為設計理念,以“山”為設計核心,将其打造為一處可觀、可遊、可學的沉浸場景。

今年3月末,來自全國各地的“舞林高手”齊聚展示館,大秀舞技。在這場主題為“舞動缙雲山”的全國群衆舞蹈邀請展演上,新時代群衆舞蹈與北碚的好山好水碰撞融合,呈現出和諧美好的藝術面貌。

據介紹,目前,北碚以黛湖為核心,已經打造了雨鳴澗、騰龍垭、馬中咀等景觀節點,形成了春觀花、夏納涼、秋登山、冬賞雪的四季旅遊格局。

宿缙雲 從“靠山吃山”到共享青山

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駛向缙雲山核心地帶,即可抵達澄江鎮缙雲村。這裡是缙雲山保護區實驗區,常住村民200餘人,村民們大多以經營農家樂為生。在過去,村民們“靠山吃山”,總擔心“坐吃山空”,而如今,村民周紅對于“靠山吃山”有了獨到的見解。

周紅是“北漂”歸來的酒店管理人員,她們家曾在缙雲山經營了20多年農家樂。“才回來時,農家樂是我爸在經營,我有好多想法但實作不了。”2020年,随着缙雲山綜合整治的推進,當地積極引導農家樂轉型更新,周紅對農家樂提升改造的整體規劃和設計終于得以實作,昔日老舊的農家樂變身為特色民宿“山之語”。

“山之語”有着與别家民宿完全不同的裝飾風格。牆壁上挂着一個個玻璃框,裡面裝的不是裝飾畫,而是植物、昆蟲标本,就連房間裡的燈籠,也是用缙雲山模式植物樣式來制作的。

原來,周紅的丈夫龍傑是缙雲山景區的護林員,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動植物“土專家”,缙雲山的一花一樹一草一蟲,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自民宿開門迎客後,夫妻倆别出心裁,把自然教育和夜觀缙雲作為民宿的獨特名片,每逢周末、節假日,他們就會組織遊客走進山林中,識植物、辨昆蟲,與大自然對話,探究缙雲山的奧秘。

“我開農家樂那陣,山上其他農家樂都‘卷’得很,100塊錢一天,包吃三頓飯還包住宿,又累又找不到錢。”周紅告訴記者,現在房間減少了,收入卻增加了,“回頭客不少,每逢長假,客房都會爆滿。”

談及缙雲山之變帶來的喜人變化,“渡娘”孫德紅也有頗多感觸。

孫德紅經營的“清歡渡”是缙雲山“網紅”民宿,其前身雷氏農家樂因存在違建現象,在政府的引導下,孫德紅一家拆除了原有違建,投入400多萬元,将50多個房間的農家樂,改造成隻有13間客房的民宿。

“經營農家樂那陣,做的是走量的生意,每天從早累到黑,年收入也不過十幾萬塊錢。”孫德紅感慨地說。“清歡渡”火了之後,僅2019年,收入就超過一百萬元,她還被客人親切地稱為‘渡娘’。

一項項政策措施,綠了山坡,也暖了心窩。像周紅和孫德紅一樣坐擁綠水青山的村民們,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

學無境 “五色”研學帶你讀懂北碚

來缙雲山的遊客多了,具有紅色文化、生态資源等地方特色的研學項目也應運而起。

在缙雲山核心區域,幾棟碧瓦朱窗黃牆的老建築,浸透了歲月的痕迹,無聲訴說着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曆史。這裡是中共中央西南局缙雲山辦公地舊址,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曾在這裡決策過重要工作,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革命遺産。

2024年恰逢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50周年,1月30日,中共中央西南局舊址保護利用工程啟動儀式在北碚舉行,該工程作為全市2024年文博項目重點工程,将努力探索缙雲山綜合整治緻富于民的發展案例。

目前,該項目已選址于西南局所在地附近閑置的原缙雲村國小,與村集體經濟合作實施改擴建,将依托“1主館+3舊居+N”的紅色研學教育中心建設體系。“1”即選址缙雲村國小建設1000餘平方米展教中心;“3”即把鄧小平、劉伯承、賀龍辦公地舊址複原陳列為3個故事館;“N”即依托“四篇文章”,關聯小平幹部學院等原西南大區資源,延鍊到國家軍事博物館等全國特色研教基地。

在缙雲山,“紅”與“綠”兩大主題色頗為亮眼,但在這座富含寶藏的山中,還有更多優質資源等待人們去挖掘和探索。為了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态,2024年,北碚決定開發以紅、綠、金、藍、黛“五色”研學為載體的缙雲山研學産業體系。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五色”即“紅色”基因傳承、“綠色”生态文明、“金色”鄉村振興、“藍色”民營經濟、“黛色”國學文化為主要内容,北碚将以“研學+教育訓練+遊學”為發展定位,研發一系列适應市場需求、契合核心價值且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研學産品,打造生态文明思想缙雲山教學基地、“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缙雲山中國小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暨研學旅行基地。

截至目前,缙雲山“五色”研學産業正在加快推進中。未來的缙雲山,将逐漸發展成為學習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踏尋中共中央西南局紅色印記、探索新時代鄉村振興道路、傳承盧作孚愛國企業家精神和開展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首選之地。

後記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近年來,北碚區深學笃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持續鞏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建立成果,建構缙雲山“一心四片”發展格局,全力書寫缙雲山綜合提升“後半篇”文章,加快推動缙雲山片區高品質發展。

在一系列發展“組合拳”的推動下,這個位于中心城區近郊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先後獲得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第一屆重慶市改革創新獎等殊榮,正在逐漸實作“生态美、百姓富”的發展之路,讓綠水青山更顯“顔值”,金山銀山更有“價值”。

記者 衛慶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