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人類社會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再到經濟貿易戰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戰争已經遁于無形,千禧年後中國與美國的“糧食戰争”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糧食就是武器”,國際四大糧商:ADM、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路易達孚公司,控制了全世界80%以上的糧食交易,而前三家巨頭,均來自美國。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2003年,四大糧商聯手做空中國大豆,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中國大豆市場和油榨市場都受到空前打擊。

短短五年後,四大糧商再次盯上了中國,企圖徹底控制中國糧食安全,卻不想碰到了早有準備的中儲糧,四大糧商故技重施,最終碰得頭破血流,付出了上千億美元的代價。

一、首次交鋒

《詩經》有言:“中原有菽,小民采之。”其中“菽”,便是大豆。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中國有上千年的大豆種植史,也是大豆原産國,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大豆無論産量還是品質,都常年穩居世界第一。

大豆作為優質的植物類蛋白,不僅可以制作成豆腐、腐竹、豆漿等食物,還可以榨油,經過壓榨後的大豆被稱為豆粕,既能用來釀造醬油、制作蛋白粉補充劑,更是制作牲畜飼料的主要原材料。

與中國的大豆種植相比,美國起步更晚。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最早漂洋過海去往美國的大豆種子,還是在1804年,而此時美國并沒有意識到大豆本身豐富的蛋白質和油料,具有極其可觀的利益空間。

1929年,一位名叫莫爾斯的美國人來到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采集了超過4451份大豆樣品,三年後,他帶着多達66箱的研究成果回到美國,此人後來也被譽為“美國大豆之父”。

此時中國内憂外患,百姓身處戰火之中,國民政府更是一盤散沙,根本無人顧及農業或是經濟問題。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莫爾斯将大豆研究成果帶回美國後,美國農業部對此采取了高度重視,到1942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就高達1000萬英畝,産量占據國際市場46.5%,基本與中國持平。

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開始研究轉基因技術,借助基因改造成功培育出了産量高、出油量豐富、不易受蟲害的大豆品種。

而由于壟斷資本的保護性,美國素來注重技術産權,世界各國想要種植轉基因大豆,都必須向美國求購種子,美國大豆在國際社會的地位逐漸穩固。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與美國的大面積、專業化耕作不同,中國的大豆種植基本都是散戶,雖然産量穩定,但随着人口、經濟以及産業鍊條的豐富化,國内生産的大豆已經難以支撐需求。

到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大豆的進出口貿易差,便徹底被美國颠覆。

二、血本無歸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迄今為止仍是世界多邊貿易談判史上的經典。

在這場曆經三個階段、耗時15年的談判中,光是中美談判就進行了25輪、中歐談判進行了15輪,而美國,無疑是中國入世的最大阻礙。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中國市場廣闊,一旦參與全球經貿往來,對絕大部分國家來說都是利大于弊,而美國的目的,不過是盡可能多的設定阻礙,好讓中方讓利。

果然,在最終的談判裡,中方不得不與美國簽署了一份農業合作協定,其中最關鍵的兩點,一是允許進口美國小麥,二是取消大豆進口配額。

進口配額,通俗來說就是設定了一條紅線,一旦某個産品進口數量超過一定百分比,就不能再繼續進口。它不但能保護本土企業,也能避免某個産業被國外資本滲透,而在糧食安全領域,這條紅線尤為重要。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之是以中方同意取消大豆進口配額,其一是當時國内大豆用途單一,一般都是用來産油,而國内可以代替大豆的植物,還有花生、菜籽等;其二則是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大豆的投入和産出比都不夠劃算。

在東北地區,同樣4000萬公頃的土地,種植大豆的産量為7500萬噸,而換成其他糧食産物,産量能達到2億噸以上,中國本土大豆的産油量,比美國轉基因大豆産油量要低5%,價格上自然也就比進口要貴。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無論國内國外,談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都說是中國搭上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便車,卻不曾在意中國付出的代價。

事實上,随着豬肉和畜牧養殖的發展,豆粕的重要性越加凸顯,從大豆榨油到豆粕飼料到生豬養殖,這條環環相扣的産業鍊開始受到國際大豆價格波動的持續影響。

2001年,中國大豆進口量超過1000萬噸,比四年前翻了整整10倍,直接與國内大豆總産量持平,而這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進口大豆來自美國。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對早就盯上中國大豆市場的美國和四大糧商來說,無疑是一個信号。

2003年夏季,美國大豆的成熟期即将到來,除了中國以外,全世界許多國家的豆油企業、飼料企業都等着與美國交易,此時,國内大豆價格在2300元一噸左右,處于正常的價格區間。

可就在半個月後,美國農業部突然釋出公告,聲稱由于天氣和突發蟲災,美國大豆産量預計是最近20年來的最低點,政府的背書加上華爾街金融巨鳄們的一番操作,美國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的2300元一噸,在短短半年後飙升至4400元一噸。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中國入世時間短,沒有見識過國外資本操作的手段,是以在眼看着大豆價格不斷攀升時,國内某些油商徹底坐不住了。

幾家大型食用油廠商聯手,在4400元一噸的高位上購入800萬噸美國大豆,目的一是為了搶占貨源、二是為了控制國内其他小型豆農。

美國請君入甕,中方自投羅網,在美國大豆生産商配合中國企業囤完幾百噸高價大豆後,美國農業部再次與華爾街一唱一和,前者宣布提高大豆出口量,後者順勢做空大豆價格,兩個月後,大豆價格降至2200元一噸,比往年更低。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一步錯、步步錯,在這場精心設計的布局中,國内數以千計的大豆種植企業、加工工廠、食用油生産商,盡數敗下陣來,國内大豆産業85%以上的份額都被四大糧商控制。

三、故技重施

随後的幾年時間裡,原本以東北為主要産地的國内大豆,開始一路走衰,而天津、江蘇、山東等沿海地區,則因為進口大豆的增加,上百個大型油脂加工企業順勢落地,而這些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國外資本控股。

凡事有利有弊,中國與美國的初次交鋒,以中國大豆慘敗告終,但吃一塹長一智,國外資本手段用盡,最終被同樣的招數将自己也賠了進去,而這一次,出手的便是中儲糧。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1990年,國務院釋出公告,為了解決豐收時期農民賣糧困難問題,建立國家專項糧食儲備制度。

到2000年,中儲糧正式組建完成,國家儲備糧管理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中儲糧,全稱為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是經由國務院準許組建的國有大型骨幹企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載體。

民以食為天,在大豆戰争受挫後,政府也越加認識到糧食安全與經濟穩定性之間的密切關系。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四大糧商聯手布局中國大豆産業,無非是看到了中國市場蘊藏着巨大利潤,而在嘗到大豆的甜頭後,他們并不甘心就此打住,中美糧食戰争一觸即發,就看誰能更勝一籌。

四大糧商的背後,其實就是美國霸權資本。

早在1954年,美國就通過一項“國際援助法案”,稱美國可以将剩餘糧食以低價出售、借貸或者贈與的方式,向全球缺糧國家提供援助。

無利不起早,資本的逐利性,讓這條法案根本不似看起來那般友好。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1970年前後的智利事件。

當時美國與蘇聯冷戰,為了拉攏智利,美國便向其提供了400萬噸的糧食援助,然而彼時智利國内的糧食缺口隻有200萬噸,這多餘的200萬噸援助,反倒成為沖擊智利本土糧食生産和銷售的巨大隐患。

1970年,智利新任總統阿連德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力圖擺脫美帝國資本對智利經濟的控制,可不想一朝惹怒美國三大糧商,直接将智利糧食價格拔到最高位,引發智利國内通貨膨脹,經濟全面崩盤。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阿連德在短短3年後下台,向智利同胞留下最後的講話,以身殉職。

美國這樣的做法,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都不陌生。

也就在美國以及四大糧商嘗到了控制中國大豆市場的甜頭後,2008年,恰逢中國舉國歡慶北京奧運會這一盛事時,四大糧商卻再度掀起國際糧食收割戰争,企圖再次做空中國。

四、“兵敗”中儲糧

2008年前後,歐美國家利用糧食制造燃料乙醇,各國糧食庫存緊張,全球糧價高漲,四大糧商也随機行動,大量收購國際上的糧食,企圖将國際糧價保持在高位上。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為了掩蓋自身的目的,四大糧商并沒有一開始就将矛頭指向中國,而是從中國周邊國家的糧食收購做起,直到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所有出售的糧食被收購得差不多了,才開始吃進中儲糧。

四大糧商不斷吃進,中儲糧便不斷抛售。從原本一個月抛售一次,縮短到半個月一次,到奧運會開始之前,糧食之争進入白熱化,中儲糧竟然每隔一天便抛售一次庫存!

這下,心慌的便是四大糧商了,他們根本摸不透中儲糧手中到底還有多少糧食!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就在四大糧商猶猶豫、不知是否要繼續吃進時,中儲糧直接放出了消息,中國的剩餘糧食儲備,夠全國上下14億人整整一年的溫飽!十幾億人的口糧,别說隻是四個跨國公司,哪怕是美歐聯手想要做空中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國庫!

四大糧商騎虎難下,既沒有本事繼續吃進,也眼看着新一年的糧食即将收成,于是不得不迅速清倉,全球糧食價格随即恢複正常。

自作孽不可活,四大糧商在這場糧食戰争中虧損了上千億美元,而與此同時,美國華爾街暴雷,席卷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危機一夜爆發。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這場金融危機,是二戰以來蔓延速度最快、破壞力最強的金融危機,全世界隻有極少數國家,沒有面臨經濟全面崩盤的慘狀,中國便是其中之一,而金融危機過後,全球經濟發展最大的引擎,也是中國!

中國有數千年的農業耕作史,更有數千年的兵家鬥争史,在加入以資本主義經濟為主導的國際體系時,中國付出了代價,但也從代價中吸取教訓,将四大糧商曾經對多個國家屢試不爽的招數,加倍奉還。

特朗普上台後,美方視國際經貿條約如無物,再次對華發動貿易戰争,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企圖讓中國退步。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舉一動影響世界各國,面對美方步步緊逼,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制,而最終受到影響的是誰,美國群眾也許更有發言權。

五、結語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秉持的一直是互利互榮,而非零和博弈。為了穩定國内大豆市場,政府斥巨資打造了一億畝的大豆生産保護區,同時提高機械化水準,改良大豆品種,紮實提供國産大豆産量。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自從袁老培育出雜交水稻,中國人就将糧食的根本握在自己手中。

以中儲糧為中心,全國各地陸續建立糧倉,從最初的82個直屬糧庫,到如今遍布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直屬糧庫和委托糧庫,中儲糧的存在不是用來操縱國際糧食市場,而是為了保證大陸自身糧食安全。

以2003年大豆戰争為始,到2008年四大糧商兵敗中儲糧,中國并不屑于花拳繡腿的經濟手段,而是紮實發展自身實業,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中美大豆戰争: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這一切的背後,是大陸完整的工業體系、龐大的國内市場、豐富的地産資源,而非虛拟的股市與期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