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河觀察】吸引了“一億人”的津門海棠,如何開得更“豔”更“芬芳”?

作者:網信寶坻

這個春天,天津用一朵海棠花,接住了文旅這波“潑天的富貴”。

  “接待遊客超71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60億元!”統計資料一出,不少天津人都在感慨:清明小長假這三天沒白給外地朋友們“騰地”。這是實打實把文旅名額拉上來了。

  “嘴上不饒人”的老天津衛們或許還會抱怨堵車、排隊、人擠人,吐槽“感覺有一億人都在天津”……但當“全國黑馬目的地榜第一”的成績出來,老百姓們還是覺得臉上有光,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畢竟,誰不喜歡當第一呢?

  但富貴來了不僅能接住,更要留住。再優秀的成績也已經是過去時,想要持續打好文旅這張牌,将網紅效應帶來的“流量”沉澱為“留量”,轉變為持續帶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或許天津還要好好複盤、思考,如何複制“海棠成功學”,讓今後的“海棠”開得更“豔”更“芬芳”?

【海河觀察】吸引了“一億人”的津門海棠,如何開得更“豔”更“芬芳”?

  從“特種兵”到“City Walk”,遊客腳步放緩了

  引用時下最流行的網際網路思維來評價今年天津文旅的進步,就是把“使用者留存時間”拉長了。懂經濟的朋友們一下就明白這意味着什麼——留存時間越長,使用者産生消費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去年天津文旅的關鍵詞是“特種兵式打卡”,也就是利用周末一到兩天的時間“早起晚歸”,快速打卡天津的網紅景點,且每個景點停留時間不長,主打一個“走馬觀花”。是以,彼時天津文旅曾為人诟病“空有流量”,資料顯示去年五一假期五天,天津接待遊客1103.85萬人次,全國第三,但旅遊收入僅為57.58億元,僅排第七,收入與客流量不成正比。

  有網友調侃,“‘急赤白臉’來一趟能花什麼錢?”話糙理不糙,這是彼時天津文旅面臨的尴尬事實。

【海河觀察】吸引了“一億人”的津門海棠,如何開得更“豔”更“芬芳”?

  好在,今年的情況有所改善。聯通大資料顯示,清明假日三天,天津市共計接待遊客710.21萬人次,單日遊客接待量屢創今年新高。其中本市遊客300.75萬人次,外埠遊客409.46萬人次(河北省遊客90.99萬人次,占外埠遊客22.2%;北京市遊客44.19萬人次,占外埠遊客10.8%);實作旅遊收入60.63億元。

  簡單算算人均單日消費就能明白,去年是104.33元,今年是284.56元,上漲了173%。

  “急吼吼”來吃頓早點就走的“特種兵”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五大道、解放北路、意風區、海河兩岸“City walk(城市漫步)”的身影。天津的海棠花也是真的“争氣”,自打它火成了“網絡版市花”,就一路争奇鬥豔,從大理道開到水上公園、天津大學,遍及大街小巷,遊客也跟随海棠花的身影深入漫步到天津的各個角落。

  春日花海立大功,文旅不隻有“海棠”

  各區政府也确實在“拉長留存時長”方面下了功夫。就拿今年和平區的“海棠花節”來說,增加了音樂會、詩歌會、作品展、告白牆、快閃秀、創意市集……以及各種各樣的藝術裝置,每一個設計都精準地踩在了年輕人的審美點上。甚至有網友發現,連海棠樣式的文創雪糕都更新成“3D版”了,不僅形象逼真,口味也更加豐富。還有海棠主題的咖啡、奶茶、冰激淩,以及各類文創産品,全都搭上了春日經濟的東風,美出了新高度。

【海河觀察】吸引了“一億人”的津門海棠,如何開得更“豔”更“芬芳”?

  細節見真章,以此為主角的各類“春日大片”刷屏社交網絡。有“種草”就有“拔草”,“順着網線”前來消費的遊客絡繹不絕,為的就是加入這場名為“浪漫”的流量狂歡。當你的腳步放緩,不自覺地踏入這些“善意的陷阱”,願意花更多時間來了解親近這座城市……消費,自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資料名額的攀升,社交網絡的刷屏,一朵海棠撬動的春日經濟着實給天津文旅“立下大功”。相較去年天津文旅已經有了明顯提升,願意多元度、多場景深入思考文旅産業的創新點,但顯然還不夠。

  花開終有時,花落亦無聲。海棠花總有凋謝的時候,當網紅符号随春風過境,不妨一起來思考,下一次天津要靠什麼把遊客留住?

【海河觀察】吸引了“一億人”的津門海棠,如何開得更“豔”更“芬芳”?

  這不是杞人憂天。雖然這次清明小長假,天津接待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兩項名額都跻身全國前三,縱向比較,人均消費水準也極大提升,但橫向對比北京上海依然存在差距。天津的這項數字是284.56元,而北京為387.6元,約為天津的1.36倍,上海為536.06元,約為天津的1.88倍。這裡固然存在京滬兩地住宿、餐飲消費水準較高的影響,但也給天津文旅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不小的進步空間。

  提升附加值,讓文旅資源“串珠成鍊”

  目前文旅産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态勢,文旅市場也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呈現一些新的特點。應對這樣的變化,一是适應業态深度融合的趨勢,二是适應文旅供給從“迎合需求”到“創造需求”的轉變,三是适應大衆旅遊時代全面到來的特點。

  面對這樣的潮流趨勢,天津要提升的地方也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交通問題。五大道路窄、單行、遊客多,讓這一片區的交通極為複雜。盡管假日期間進行了交通管制,限制了機動車通行,使得擁堵情況有所緩解,但人流、車流停滞的狀況還是時有發生。

【海河觀察】吸引了“一億人”的津門海棠,如何開得更“豔”更“芬芳”?

  “行路難”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停車。這幾乎是所有大城市旅遊景點都繞不開的問題,在天津有遊客表示:“進民園廣場地下停車場用了半個小時,出地下停車場到外面街上用了50分鐘。體驗很不好。”不過随着對五大道交通的整治,這一區域内的停車問題也将得到顯著的改善。

  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餐飲。五大道是天津的一張名片,餐飲的價格還需和服務品質相比對,畢竟天津遊越來越有名氣,稍有不當,社交網絡的聲音就會從“種草”變成了“避雷”。要知道,天津憑借美食率先出圈,但服務态度千萬不能成為好名聲的絆腳石。

  但瑕不掩瑜,從社交網絡的回報來看,截止到這次清明小長假遊客對天津文旅的滿意度普遍還是較高的。尤其是90—95後的年輕人,對特色文創産品和特色餐飲産品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較高的評價。

  以熱門景點“大理道”為例,一家極具懷舊特色的冰激淩店火遍線上線下,門店裝修緊貼80年代風格,情懷滿滿;制作冰激淩的“盤頭大姨”是徹頭徹尾的“天津範兒”;加之“羊角脆”“豆漿”“麻醬”等兼具趣味與口味的冰激淩,着實滿足了當代年輕人的獨特口味,以至每天店門口都大排長龍,許多體驗者表示:“雖然價格稍微高了一些,但因為它的獨特性和儀式感,覺得還是挺值的。”

  除此之外,結合天津特色和海棠花節等熱點,無論大小的創業者都貢獻了屬于自己的獨特文旅附加産品,大到把咖啡店、茶館經營成“藝術走廊”,小到在市集兜售兼具顔值與品質的鮮花、冰箱貼、甜品、雞尾酒等文創産品……每一個細節,展現的都是天津這座城市的溫度與情懷。

  遊客們投桃報李,用真金白銀的支援給予東道主正向回報。天津文旅用真情與熱情完成了一次屬于自己的“名利雙收”。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海棠季即将進入尾聲,而屬于天津文旅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想要複制“海棠成功學”,勢必要延續經驗、規避教訓,進一步深入挖掘這座既大氣又洋氣、既古樸又現代、既厚重又浪漫城市的内在潛能。加強總體規劃、整體設計,推動區域文旅資源統籌協調、貫通關聯,将曆史遺存與城市風貌、自然景觀等串珠成鍊、連線成片,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于一體的高品質生活空間,提供更多文旅融合精品和獨具魅力的文化旅遊體驗,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天津不隻有海棠,天津文旅靠的也不僅僅是春日經濟。這不,海棠的餘香尚未散盡,“橋”見海河的浪漫已在醞釀之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從山河湖海,到曆史人文,天津這座城市值得深入探索,也期待下一個旅遊旺季,這座城市能夠以更具實力的姿态,迎接八方來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