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作者:影視獨舌

《手術直播間》應該是近兩年國産醫療劇中最獨特的一部。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同名原著作者名叫“真熊初墨”,現實中是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從醫二十餘年,他寫進書裡的案例,要麼是自己的親身經曆,要麼是同行的分享或期刊的介紹。

有讀者認為,《手術直播間》裡有同類小說中“難得一見的硬核和真實”。

編劇叫“十四阙”,是一位有名的古言作家,著有《千年》《禍國》等作品。

導演則是裘仲維,曾執導《光·淵》《陳情令之生魂》《陳情令之亂魄》等。

客觀來說,近兩年的醫療劇數量不少,但劇作結構雷同、難成爆款的弊病一直存在。

《手術直播間》看似貌不驚人,男頻IP+言情編劇+擅長拍雙男主的導演這一神奇組合促成的成果還有待觀察,但它确實算是一種新的探索方向,為醫療劇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分析樣本。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01

醫療劇的正常操作一般是:以醫院為視窗,既抓行業劇的特質,展現醫生的救死扶傷;也聚焦醫患關系,多元度塑造患者形象,由此引發觀衆的共鳴與讨論。

個别劇還會融入少許權謀元素,上至醫院高層争鬥,下至新人醫生成長,由此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醫院生态。

去年播出的《問心》《非凡醫者》,再往前還有一部楊幂、白宇主演的《謝謝你醫生》,均可歸為此類。

優點是專業度線上,在醫療設施的呈現上有預算做保障,在醫術醫理的鑽研上有顧問為後盾,不會被譏為“披着行業劇外衣的愛情劇”;病患故事生動且具有感染力,容易讓觀衆代入。

缺點也很明顯,對醫療黑幕的表現淺嘗辄止,對醫患沖突的描寫不夠克制,且觀衆在短時間内對同類劇的接受度有限。

比如《非凡醫者》,因為種種原因延檔一年,與《問心》前後腳上線,明明品質線上,但觀衆才剛從《問心》的故事中脫離,很難無縫銜接到《非凡醫者》,容易捧一踩一。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當越來越多的醫療劇把專業性和病患故事講到位之後,這個類型就會面臨新鮮度不足的問題,于是我們在其他醫療劇中看到了救援醫生不顧生死沖鋒在災難現場,或者援外醫生在異國他鄉的苦樂生活……

這些都算是醫療+的創新表達,試圖通過類型疊加為醫療劇探索另外一些可能。

像《歡迎來到麥樂村》就充滿了一種“類扶貧劇”的反差氣質。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02

說回《手術直播間》,從結構上來說,它依然是專業性和病患故事并重,但從男頻網文那裡借來了更多爽感。

說到底,在現實中,醫院是一個悲傷壓倒喜悅的場所,醫生也從不是無所不能的神仙。“真熊初墨”曾悲哀地說道,“醫療文與其寫人與人的沖突,不如寫人與疾病之間的沖突。醫療這回事,往深了講,我一個人沒法說全。醫生最後終究是無奈的,不可能有人一直活着,這是一場必輸無疑的戰争。”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是以很多醫療劇,都是從拍失敗開始的。

《非凡醫者》裡的陳輝(張晚意 飾)再天才,理論知識再豐富,也隻能眼睜睜地看着病人在搶救中死去。同僚賀同(鄭雲龍 飾)的理想再遠大,還是在親身實踐中手抖了。

《問心》裡的醫生明明有能力救治病人,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對病人或家屬的自我放棄。

真實嗎?真實。紮心嗎?也紮心。但爽嗎?觀衆很不爽。

生活中是一場必輸無疑的戰争,但在網文中主角可以一直赢,這是爽文必須遵循的根本邏輯,也是《手術直播間》為觀衆精心建構的安全世界。

病人心髒驟停急需手術?還未入職的天才醫生鄭仁(張彬彬 飾)在電梯裡就用一個緊急手術恢複了他的心跳。

院裡費勁請來的海外專家在手術台上臨陣脫逃?鄭仁強勢介入,妙手回春,技驚四座。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保潔阿姨肝癌複發沒錢治療,鄭仁在經濟上大包大攬,在手術台上大膽冒險,為病人搶得一線生機。

連體嬰兒手術難度過大,病例稀少,無人敢接?鄭仁可以。

副院長對鄭仁說,“讓海城醫院的介入科,成為華北第一吧。”鄭仁輕描淡寫地回答:“世界第一。”

與救治條件鬥,鄭仁赢;與病魔争,鄭仁赢;與看不慣自己的上司和業界大牛比,還是鄭仁赢。

如果單看這條救助線,那《手術直播間》就是一部妥妥的中二熱血番啊,但作為面向大衆的文藝形式和生産流程更加複雜的視聽産品,原樣照拍必不可能,調整不可避免,是以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是爽則爽矣,但又不夠爽。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03

就改編而言,《手術直播間》原著是一個絕佳的取材對象,因為它的最大賣點就是案例多,以及高仿真專業度。

其叙事結構與美劇《豪斯醫生》類似,一個案例接一個案例,彼此之間毫無關聯,這意味着編劇可以依據喜好随心所欲地選取案例,并不會損傷叙事的連貫性。

但電視劇和小說的差別在于,小說可以狂堆專業名詞和手術細節,寫得越細質感越好,讀者即便看得雲裡霧裡,也會産生一種不覺明厲的爽感。我讀《手術直播間》時就有這種感覺,滿屏的專業名詞一個都看不懂,但一目十行讀下來的感受是明确的:賞心悅目。

電視劇則不能。一來要考慮閱聽人的觀看習慣,二來拍攝難度大。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醫療劇拍手術,一般會請醫院的幾位專家坐鎮,現場指導,確定專業,但由于每個專家的操作喜好和習慣各不相同,他們往往會對某個細節或流程提出不同意見。

這些摻雜專業名詞的意見,需由專人“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轉述給導演和演員,一般到這個時候,主創就已經暈頭轉向了,可專家的時間又很有限…

是以與一般的醫療劇相比,《手術直播間》涉及到的案例不可謂不多,但和小說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

此外,編劇為鄭仁設計了一條複仇線,并增加雙男主之間的互動橋段,以及呈現醫院新老醫生的交鋒。

從觀衆的回報來看,效果不太理想,人情世故上的失真和情節的低幼一定程度上沖淡了事業線上的爽感。

是以,劇版《手術直播間》試圖通過增強爽感和觀衆安全感,為醫療劇探索另外一種可能,并為此做了不少有效努力,但無論從主創的陣容搭配還是劇作的呈現上,不難發現這一探索的局限性:爽感有了,但閱聽人也模糊了。這可能是男頻IP改編一直以來的通病。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04

從馬後炮的角度來講,創作之外,《手術直播間》還遭遇了殘酷的市場命題:閱聽人心理的轉變。

《手術直播間》于2018年10月在起點中文網開啟連載,同期還有另一位大神作家“志鳥村”的《大醫淩然》在站内暢銷。同一時間,兩本技術流醫療文為網文市場帶來了一股新風。

後來,疫情發生了。經官方宣傳和媒體報道,醫護人員成為各個社交APP中最受關注的群體。

人們通過閱讀醫療類爽文來抵抗現實困境。根據閱文釋出的官方資料,僅在2020年春節期間,“志鳥村”的作品《大醫淩然》閱讀使用者增長40%,“真熊初墨”的《手術直播間》也增長近3成。

雖是男頻爽文,但也有不少女性使用者在社交平台上表達了對這兩部作品的喜愛。

醫療劇陷套路迷陣,男頻爽文開藥方…

2021年8月,劇版《手術直播間》備案。2022年12月11日,正式開機拍攝 ,2023年4月10日殺青。等今年上線時,網文熱度已退去,觀衆心态已然不複當初。

國産醫療劇在創作上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限制,創作者們想在規則内突破創新并不容易,《手術直播間》有邁出那一步的勇氣就值得被肯定。

翻翻待播的醫療劇,優酷還有一部《以美之名》已經殺青,或許會對時下熱門的整形行業有一定的揭秘作用;愛奇藝則改編了馬伯庸的小說《大醫》,故事将從始建于1907年的上海華山醫院講起。都在努力避開固有套路,都在融入其他元素以實作醫療劇的升維,且看創作者們如何舞吧。

再多說一句,這麼多年男頻爽文的影視化,隻有《慶餘年》做到了口碑和市場的雙豐收。那些以女頻視角開發男頻文的操作基本上都失敗了,而完全“忠于原著”的男頻劇又難以通過審查或者不能突破圈層。這本就是個高難度的工作,功力和毅力不足的不要輕易觸碰。

【文/許心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