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作者:紫牛新聞

竹席、藤椅、支塘籃……今年63歲的李雪明家住常熟市碧溪街道,十多歲的時候便進了徐莊橋竹蔑廠跟着師傅學習編織,纏、繞、拉、固定,每一個材料、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從材料選擇到成品,将竹子經過晾曬,然後進行切割、火烤、鋸料、鑿孔、拼裝、打磨,最後進行編織。這一幹就是四十多年。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在所有工藝中,李雪明最喜愛的是藤椅編織,他的産品耐用又美觀,深受大家喜愛,很多人慕名而來購買。走進他家,随處可見編織藤椅的材料、各式各樣的藤椅。在朋友眼裡,李雪明是一個熱心人,不少街坊鄰居都讓他修補老藤椅,他分文不收。此時,李師傅正在将削好的竹子放在火焰上來回烘燙,當堅硬的竹子軟熟時,他熟練地将其拗彎,藤椅靠背、骨架搭建所需的造型便大功告成。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李雪明介紹,除了手藝,制作藤椅的用料也十分講究。搭建椅子架構的竹子都是自己親手栽種的,堅韌有力,晾曬1個月左右,收幹水分進行儲存。編織用的塑膠藤也隻跟合作多年的廠家進貨,保證品質。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一根根藤條在李師傅的指間翻飛,藤條舞動“刷刷”作響,彎折穿插、一壓一挑,最終成為精美的藤椅。常年編織,李師傅的手上覆着一層厚厚的老繭。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以堅守換發展,期待技藝“後繼有人”。然而随着經濟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産生,現代新式家具和生活用品層出不窮,竹編制品逐漸被大家“冷落”。李雪明說,他剛開始做的時候,一個藤椅賣2到3元,經濟實惠,是以深受群衆歡迎。但由于原材料和人工的漲價,現在賣一兩百塊還是賺不到錢,老一輩不舍得買,年輕人又看不上。是以,從事這項手藝的人紛紛改行他業。原來有十幾個師兄妹,現在僅剩幾人在堅持。同時,年輕人中也鮮有人選擇學習,常熟竹編工藝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俗話說,慢工才能出細活,藤椅制作十分辛苦且漫長。但李師傅對這門手藝癡情不減,他珍惜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手藝。老客戶的一句“我隻信任你做的東西”,讓他将這份匠心堅持了四十餘年。李師傅說,無論如何自己都會堅持做下去。他最大的心願是有人願意傳承下去,共同守護這份民間工藝。是以,當徐虎村村委會聯系他舉辦藤椅編織講座,藤椅編織現場教學時,他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以竹為“藝”!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藝”四十餘載

竹編制品是一種傳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征,更是中國人自強不息、砥砺奮鬥的精神。對于李雪明,竹編藤椅曾經是一個糊口的事業,現在是一種情懷和堅守。那手掌上厚厚的繭烙印下時代的痕迹,讓幾十年如一日的匠心顯得愈發珍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添翼

校對 李海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