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作者:紫牛新闻

竹席、藤椅、支塘篮……今年63岁的李雪明家住常熟市碧溪街道,十多岁的时候便进了徐庄桥竹蔑厂跟着师傅学习编织,缠、绕、拉、固定,每一个材料、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从材料选择到成品,将竹子经过晾晒,然后进行切割、火烤、锯料、凿孔、拼装、打磨,最后进行编织。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在所有工艺中,李雪明最喜爱的是藤椅编织,他的产品耐用又美观,深受大家喜爱,很多人慕名而来购买。走进他家,随处可见编织藤椅的材料、各式各样的藤椅。在朋友眼里,李雪明是一个热心人,不少街坊邻居都让他修补老藤椅,他分文不收。此时,李师傅正在将削好的竹子放在火焰上来回烘烫,当坚硬的竹子软熟时,他熟练地将其拗弯,藤椅靠背、骨架搭建所需的造型便大功告成。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李雪明介绍,除了手艺,制作藤椅的用料也十分讲究。搭建椅子框架的竹子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坚韧有力,晾晒1个月左右,收干水分进行储存。编织用的塑料藤也只跟合作多年的厂家进货,保证品质。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一根根藤条在李师傅的指间翻飞,藤条舞动“刷刷”作响,弯折穿插、一压一挑,最终成为精美的藤椅。常年编织,李师傅的手上覆着一层厚厚的老茧。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以坚守换发展,期待技艺“后继有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现代新式家具和生活用品层出不穷,竹编制品逐渐被大家“冷落”。李雪明说,他刚开始做的时候,一个藤椅卖2到3元,经济实惠,因此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原材料和人工的涨价,现在卖一两百块还是赚不到钱,老一辈不舍得买,年轻人又看不上。因此,从事这项手艺的人纷纷改行他业。原来有十几个师兄妹,现在仅剩几人在坚持。同时,年轻人中也鲜有人选择学习,常熟竹编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俗话说,慢工才能出细活,藤椅制作十分辛苦且漫长。但李师傅对这门手艺痴情不减,他珍惜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手艺。老客户的一句“我只信任你做的东西”,让他将这份匠心坚持了四十余年。李师傅说,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坚持做下去。他最大的心愿是有人愿意传承下去,共同守护这份民间工艺。因此,当徐虎村村委会联系他举办藤椅编织讲座,藤椅编织现场教学时,他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以竹为“艺”!碧溪蔑匠李雪明,匠心“守艺”四十余载

竹编制品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更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砥砺奋斗的精神。对于李雪明,竹编藤椅曾经是一个糊口的事业,现在是一种情怀和坚守。那手掌上厚厚的茧烙印下时代的痕迹,让几十年如一日的匠心显得愈发珍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李海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