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作者:南方都市報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金翠迷離——粵劇傳統服飾展”于廣州市文化館中心閣一樓特展廳舉行。

粵劇是獨具嶺南文化特色的綜合性藝術形式,通過舞台設計、唱念做打及華美服飾等共同營造出精彩紛呈的戲劇世界。2009年9月,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今年正是15周年。

2024年4月13日上午,由廣州市文化館、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聯合《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廣州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廣東省學生體育藝術聯合會戲劇分會共同主辦,廣州市狀元坊戲服有限公司、廣州牧心印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粵劇文化推廣季”系列活動,在廣州市文化館正式開幕。作為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環,“金翠迷離——粵劇傳統服飾展”于4月13日至8月21日在廣州市文化館中心閣一樓特展廳舉行。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現場展出的精美戲服。

“金翠迷離,如七寶樓台,令人不可逼視”

清代廣東梅縣人楊懋建在《夢華瑣事》稱粵劇服飾豪侈,“每登場,金翠迷離,如七寶樓台,令人不可逼視,雖京師歌樓無其華靡”。粵劇服飾之華美,可見一斑。在粵劇藝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粵劇傳統服飾也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形成了标準規範的服飾體系和繁缛精麗的審美風格,在粵劇演出中承擔了塑造角色、服務表演和烘托情境的重要功能。

“金翠迷離——粵劇傳統服飾展”分為“英姿映乾坤”“百工綴華服”“倩影舞芳華”三個單元,共展出48件套精美的戲服展品,通過對粵劇傳統服飾的展示和解讀,從“睇”開始,帶領觀衆一同走進璀璨的粵劇藝術殿堂。

“英姿映乾坤”單元展示了男角常用服裝,包括文行服飾蟒、帔風、圓領、海長、海青等,武行服飾大靠、小靠、座龍、座馬、京裝、四色褂、兵服等。男角粵劇服飾特點鮮明,充滿了力量和威嚴。這些服飾不僅展現了角色的性格特征,還通過精心的設計和細緻的工藝,使演員在舞台上能夠更好地展現角色的形象和氣質。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粵劇戲服制作運用了絨線繡、釘金繡等廣繡技藝。

戲服設計手稿及戲服制作技藝逐一解密

“百工綴華服”單元展示了廣州戲服制作技藝這一省級非遺項目。早在清代,粵劇行頭就以其華麗輝煌享譽全國,就連北京的宮廷戲服都經常派專人到廣州定制行頭。粵劇戲服制作運用了絨線繡、釘金繡等廣繡技藝,圖案内容豐富,紋飾精美,構圖飽滿,對比強烈,為角色樹立人物形象、豐富人物性格、營造舞台效果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廣州戲服還勇于創新,20世紀初,戲服匠人将舶來的珠片釘繡于粵劇戲服等道具上,演員表演時熠熠生輝,給觀衆帶來别樣的視覺體驗。本次展覽,也有1件傳承人提供的珠片繡作品展出。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百工綴華服”單元展示了廣州戲服制作技藝這一省級非遺項目。

展櫃牆上以廣州戲服制作技藝新生代傳承人何鳳婷為主角的戲服制作工藝流程圖引起了南都記者的注意。何鳳婷是一名90後,她師從省級非遺項目廣州戲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董惠蘭,如今是一家百年戲服廠的主理人。多年來,她在傳承了戲服制作工藝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快失傳的技藝煥發新生。她在接受視訊采訪時表示:“我希望讓人看到,這些戲服上的每一處祥雲,每一絲顔色都可以是浪漫的、潮流的。可以是熱血沸騰,可以是久别重逢......我要把這門手藝用新的方式呈現給人們。”

該區域還展示出資深粵劇舞台技師李志強的珍貴戲服手稿。南都記者在現場見到專門從美國回來觀展的李志強老先生,他原是廣州粵劇團主任舞台技師,曾為許多經典劇作設計粵劇戲服。其中包括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大師紅線女主演的《昭君出塞》、羅品超主演的《荊轲》,他設計的戲服細節豐富,舞台表現強,是研究粵劇戲服的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李志強保留的珍貴戲服手稿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倩影舞芳華”單元展示了女角常用服裝,包括文行服飾蟒、帔風、霞帔、宮裝、小古裝、漢裝、西湖裝、衫裙、梅香裝、書童裝、媒婆裝等。女性粵劇服飾則更加注重色彩和裝飾的細膩與華美。服飾的顔色豐富多彩,常采用鮮豔、對比強烈的色彩,以突出女性的英姿與活力。圖案設計也極具匠心,常常以花鳥、山水、人物等為主題,通過刺繡、彩繪等工藝手法,使服飾更加精美細緻。此外,女性服飾還常常配以精美的頭飾和飾品,如珠花、金钗、耳環等,更增添了女性的婀娜多姿和優雅氣質。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展覽吸引了衆多年輕觀衆前來觀賞。

展覽吸引了不少年輕觀衆

值得一提的是,前來觀展的除了一些中老年的粵劇愛好者,還有不少年輕觀衆。“眼前這些繁缛精美、金碧輝煌的粵劇服飾,讓人平生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腦補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戲。”來自中山大學中文系大三學生陳小姐對南都記者說,“正如展覽結語所說,穿戴之後,你已不再是你,你是生、旦、花面、醜,在虎度門前上下五千年,在紅氍毹上縱橫九萬裡。嗯,那種感覺很奇妙。”

為配合本次展覽的舉辦,非遺項目篆刻的保護機關牧心印社将傳統印章藝術與粵劇文化相結合,創制了一套粵劇主題印章,并捐贈給廣州市文化館。南都記者在展覽的蓋章區看到六枚,分别為“蟒”“圓領”“披風”“小古裝”“大靠”“海青”,不少觀衆看完展後就來這裡忙活。

粵劇“申遺”15年!那些驚豔了百年時光的戲服

年輕觀衆陳小姐(左)在紀念冊上的空白處逐一蓋章。

粵劇戲服小科普——

【男大靠】武将角色的服裝,代表披盔戴甲。大靠的上衣下裳連體,分前後兩幅。比如《古城會》的關羽便是穿大靠服飾登台的。

【女大靠】女将角色的服裝,比如《六金定斬四門》的劉金定。這種服飾主體是上衣下裳連體,衣長至足踝的靠身,有靠裙、靠旗等配件。

【男蟒】皇帝及官階較高的大臣角色穿着的禮服,簡稱“蟒”,比如《秦香蓮》的包拯穿的就是蟒。蟒還分為團龍蟒、行龍蟒、大龍蟒幾類。

【女蟒】戲中皇後、貴妃、诰命夫人等貴婦所穿的服裝。女蟒的顔色有正五色和間五色共10種。它是劇中貴婦參加慶典儀式等正式場合的禮服。

【男海青】一般用于文人雅士的角色,也可以用作武大夫和大太監角色,比如《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唐伯虎,《紫钗記》裡的黃衫客,他們穿的就是海青。海青也分為繡花海青、素身海青和大海青。

【“小姐裝”】也可稱為“小古裝”,更因“古”與“姑”兩字諧音,粵劇行内覺得此戲服主要是給戲中未婚少女穿着,是以也可以稱作“小姑裝”。上衣繡有花卉、蝴蝶等花紋圖案。根據人物身份配與上衣同樣花紋圖案的雲肩。

【女大漢裝】當在劇目在舞台上需要表現漢朝以及之前的朝代時均會使用漢裝。如《楊梅争寵》的楊玉環。

【女小靠】大多是副将或綠林女俠角色所穿。小靠可以繡丹鳳紋、丁字甲紋、魚鱗紋等圖案。比如《扈家莊》的扈三娘一角。

【女小旦】女小旦是粵劇的表演行當之一,在舞台上主要扮演天真活潑的小姑娘。按廣州話的習慣,小旦戲也稱為“妹仔戲”,傳統粵劇例戲《六國大封相》中跳羅傘架的羅傘女,傳統粵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中的穆瓜,都屬于小旦行當應工表演的角色。

【女青衣】青衣也是粵劇的表演行當之一,青衣與傳統粵劇的正旦近似,扮演的一般是中青年女子,多是賢妻良母、貞節烈女的形象。比如《平貴别窯》的王寶钏、《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等角色。

【馬童服】馬童一般内穿兵衣衫褲,外穿背心,小下裙,腳猛,五軍虎,友善打筋鬥等高難度動作表演。

【十三妹裝】這一套服裝是傳統粵劇《十三妹大鬧能仁寺》中十三妹一角所穿的戲服,故名“十三妹裝”。特點是輕便靈活,友善身段技巧表演和開打,後來被廣泛地應用到其他戲中類似的角色穿着,是粵劇打武旦的主要服裝。

【彩旦媒婆裝】鸨母、媒婆等彩旦角色所穿的服裝。比如劇目《七姑奶奶開店》中的七姑奶便是身着媒婆裝的角色。彩旦在傳統戲中多飾演反派角色,在新創作的劇目和移植劇目中則呈現出戲劇人物性格多樣化的傾向。

【男兵服】男兵服是兵丁角色所穿。黃色繡團花圖案兵服一般用于正派或代表皇家的士兵角色穿着,黑色繡團花圖案兵服一般用于反派兵丁角色穿着。

【女兵服】女兵服主要用于“武旦”應工的角色。改良的短下裙既具有裙子可飄動飛舞的美感,又便于武打動作,在劇目《六金定斬四門》裡便能看到女兵穿着這一類服裝。

【京裝海青】在《大鬧獅子樓》中,西門慶便身着此裝。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俞彤 通訊員 陳浩

圖檔由主辦方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