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資訊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著名歌唱家郭頌既是音樂天才,也為東北民歌發揚光大做出了貢獻,他的一生獲獎無數,給人們帶來了好聽的歌曲。
然而郭頌晚年之際,卻因一首歌曲慘遭起訴自此惹上官司,最終85歲帶着遺憾離世。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他的離世引起轟動<◀】
“啊朗赫呢哪……烏蘇裡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這句歌詞是否曾在大家的腦海回蕩?它就是一首已經傳唱半個多世紀的《烏蘇裡船歌》。
1963年,北京舞台上郭頌第一次正式傳唱,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從那之後《烏蘇裡船歌》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人們也随着這首歌知道了在東北地區,有一個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
然而,此時的郭頌沒有想到,因為這首歌卻迎來了“背刺”,也讓他的晚年蒙上了悲憤的色彩。
2016年5月19日,北京解放軍305醫院裡,郭頌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旅途,因病不幸去世離開了這個世間。
而他的離世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他的告别儀式上,有許多演藝界的音樂人和演員都前來悼念,他們從各地趕來都想送送這位老藝術家。
其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鳳凰傳奇、郁鈞劍、李傑、汪正正等人,足以看出郭頌在藝術界的地位。
在醫院的告别室裡,郭頌生前的好友和各地歌迷,在《烏蘇裡船歌》的歌聲中,向他的遺體做着最後的告别,現場氛圍悲傷到極緻,不少人都紅了眼眶。
和郭頌相識老藝術家張風即便已經年過八十,也親自趕到現場,他們相識了六十多年,老朋友的離世讓她悲痛不已。
除了趕到現場的人極力表達對郭頌離世的不舍外,因為各種原因沒能來到現場的一些藝術家,也都在電話裡哽咽了起來。
而大家之是以對郭頌的離世如此不舍,與他這一生的成就和為東北民歌的奉獻,有着很大的關系……
【▶>他的一生獲獎無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郭頌的歌聲辨識度很高,而他對東北民歌的推廣執着也令人充滿敬意。
特别是上了年紀的一些人,對他有着很深的印象,而他那帶有東北鄉土風格的演唱,也讓人倍感親切。
其實郭頌能與音樂結緣,與他的家庭有很大關系。
1931年,郭頌出生在沈陽一戶貧苦家庭,那個時候他還叫作郭增發,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和哥哥都很喜歡戲曲,這也激發了郭頌的藝術細胞。
中學時期,郭頌的音樂才華就已經展現的很明顯了,經常參加一些文藝活動。
後來因為郭頌好友洪鈞,讓他徹底走上了藝術道路,在一次演唱《黃河頌》的舞台上,郭頌憑借着嘹亮的嗓音一曲成名。
而他也将名字改為了郭頌,從那之後郭頌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東北民歌風格的歌曲。
1953年,隻有22歲的郭頌,就受到了許多老前輩認可,他靠着那首《丢戒指》在全國音樂周上大放異彩,一下引起了轟動。
除此之外,還有《新貨郎》、《越走越亮堂》等歌曲,也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愛,這都是因為這些歌曲唱出了老百姓的生活。
讓他徹底響徹全國的,無異于是那首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中的《烏蘇裡船歌》,他還憑借着這首歌拿下了首屆金唱片。
然而成也《烏蘇裡船歌》,敗也《烏蘇裡船歌》。
郭頌因為這首歌惹上了官司,也讓晚年的他帶着這個遺憾離開了人世……
【▶>因一首歌惹上官司<◀】
當大街小巷傳來“烏蘇裡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時,郭頌也在名聲大噪時迎來了麻煩。
郭頌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因為唱了半輩子的《烏蘇裡船歌》,被告上了法庭。
2002年,郭頌和為其提供演唱的場是以及銷售相關影像的公司,被赫哲族人告上了法庭,他們認為郭頌的這首歌,和赫哲族民歌脫離不了關系,赫哲族人應該享有著作權。
而這件事的導火索是因為99年的一句話,當時在南甯國際民歌藝術節上,主持人表示郭頌的這首歌并不是赫哲族民歌,隻是他的創作歌曲。
正是這句話激起了赫哲族人的憤怒,于是他們向法院提起訴訟。
這件事引起很大争議,郭頌的初心其實就是想像世界推廣中國的民歌,也确實是為了贊頌赫哲族人民的。
但卻因為一句無心之語,讓赫哲族人民誤會。
最後在法院的受理下,郭頌敗訴了,法院認為郭頌的這首歌與之前的《想情郎》、《狩獵的哥哥回來了》這兩首歌曲調很像。
是以他們判定《烏蘇裡船歌》并不是郭頌作曲,隻不過是基于那兩首歌改編而來的。
這件事成為了郭頌一生的遺憾,當時雖然網際網路還不是很發達,但還是給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他說自己即使到了臨終的那一天,也不會感到心安。
那麼,這麼大的遺憾最終是否有反轉呢?
【▶>雖已離開,但歌聲還在<◀】
其實并沒有,這件事在郭頌離開前一直是他心裡的疙瘩。
而2016年離開人世的時候,他因為各種疾病已經住院5年了,或許在這五年裡,他曾無數次想起曾經意氣風發站在舞台上演唱着《烏蘇裡船歌》。
老藝術家張風也證明了此事,她說自己時常跟郭頌通電話,當時郭頌還時不時會在電話中哼唱幾句,而那件糾紛官司确實對郭頌影響很大。
張風稱郭頌是真的離不開音樂,也一輩子熱愛着音樂。
事實也确實如此,郭頌的一生,一直在為北方民歌的推廣做着自己的努力,很多演藝界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十分高。
當年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了,有不少人認為東北民歌就是二人轉,登不上什麼大雅之堂。
如果不是郭頌在這個領域不斷堅持,改編了一首又一首經典歌曲,将歌聲帶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又将老百姓的生活在歌聲中展現。
雖然他已經離去,但他留下的歌聲還在流傳,而他作為榜樣也為很多後輩提供了動力。
男高音歌唱家劉和剛就是如此,他曾在22年舉辦東北民歌藝術展演,而他在20多年前就曾得到郭頌的肯定,這也成為了他走下去的動力。
如今東北民歌也在不斷發展,或許九泉之下郭頌也能欣慰了。
參考資料:
東北網官方賬号:民歌演唱家郭頌病逝 《烏蘇裡船歌》成一生遺憾
京華時報:歌唱家郭頌追悼會舉行 郁鈞劍等到場送别
中國新聞網:《烏蘇裡船歌》案一審郭頌敗訴 媒體籲保護民歌
中華網:著名歌唱家郭頌去世:一個貼近百姓的歌聲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