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享受農田建設發展紅利的同時還保障了農民緻富增收,

作者:共同富裕鄉村振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是數字經濟先行區,也是農業大區,如何在推進城市化的同時守牢耕地紅線和糧食生産底線、在城市居民享受快速發展紅利的同時保障農民緻富增收,亟待探索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近年來,該區因地制宜、創新舉措,通過對餘杭街道苕溪以北3萬餘畝永久性農田保護區開展高标準農田示範建設,推廣良種良法和數字化農田管理,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等綜合路徑,打造永安“稻香小鎮”模式,實作了農田建設發展、耕地品質保護和富民強村,為永久性農田保護區實作鄉村振興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一、堅持“良田姓糧”,打造高标農示範區

(一)建設提檔更新,鞏固産糧能力。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标準建設,因地制宜編制高标準農田建設規劃,制定農田建設規章制度和技術标準,從農田灌溉設施、田間道路、田間輸配電設施和耕地品質提升等方面改造高标準農田基礎設施。兩年來,永安“稻香小鎮”區域共實施農田改造4000畝,改造排灌溝渠約20000米,整修機耕道路8000米。2021年,成功申報建立“永安村高标準農田示範區建設”市級項目,獲市級财政補助資金800萬元,同時對示範區内實施農田數字化建設和環境提升工程投入資金600萬元,提升高标農示範區基礎設施水準。

(二)推廣良種良法,優化産品品質。積極與浙江大學農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聘請浙江大學教授團隊作為農學顧問,設立浙江大學農學院教學實習基地,引進高科技改良品種推廣種植,提升畝均收益。永安村核心區試驗的800畝改良品種水稻,畝均收益較上年增加1倍以上。新冠疫情期間,會同區農技推廣中心從業人員積極對接種糧大戶,做好春播、育苗、施肥等農技指導工作,落實全年耕種計劃,規模化應季分片區種植水稻、蔬菜、玉米、小麥、甘蔗等農産品,最大化利用土地,確定糧食穩産增收。

(三)推進規模流轉,提升綜合效益。創新土地利用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土地規模流轉機制,在充分保障農戶利益的基礎上,綜合土地品質、區域位置等因素對土地評等定級,根據等級确定土地流轉價格标準,通過流轉将農田資源推向農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種糧主體集中種植,有效提高了耕地使用率,遏制糧食生産功能區非糧化。區域内共有5865戶農戶簽訂協定,已規模流轉耕地3萬畝,培育新型種糧主體67戶,産量較規模流轉之前提升12%。開發“稻香小鎮”網絡宣傳與電子商務平台、人物自動成像等系統應用,提升高标準農田綜合效益。

二、鞏固“強糧于技”,打造數字農田先行區

(一)數字化種糧,連結“田間”與“指尖”。引進主糧耕、種、收環節中的新機械與新技術,推廣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制定全程機械化、标準化、專業化的“套餐式”糧食種植、生産作業流程,提升農業自動化水準。依托“農安碼”應用打造糧食品質監管的“指尖農業”體系,掃碼即可準确掌握農産品從生産、加工、流通、倉儲到銷售等全過程的資訊,確定糧食生産的品質安全可追溯,有效提升了農業領域智慧監管水準。

(二)一體化産銷,連結“産地”與“餐桌”。依托阿裡雲、谷綠農品數字農業雲平台及各類網際網路電商資源,推動集約化訂單種植,連結新零售管道,整合“稻香小鎮”公共品牌全産業鍊建設。舉辦線下峰會,開拓大宗B2B直采管道。搶抓直播經濟風口,建立網絡直播公共服務中心,拓展B2C管道。目前首批打造的1500畝核心區塊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已編制采購需求,預進行公開采購流程,永安大米也已正式入駐盒馬鮮生、京東、天貓等大型電商平台進行銷售。

(三)産學研關聯,連結“技術與場景”。依托“阿裡以西10分鐘”的區位優勢,盤活街道轄區範圍記憶體量的建設用地和流轉閑置民房,将其打造為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專家學者開展新型傳感器、智慧農業系統等新技術産品應用的“試驗田”,讓新技術在場景中驗證、疊代、示範,推動農業向價值鍊中高端攀升,促進農業結構優化。目前已有谷麥科技等6家科技公司入駐稻香小鎮。

三、聚焦“富裕農民”,打造融合發展引領區

(一)以農靓村,煥新鄉村“老底子”。對永久性農田保護區周邊村莊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定位,應季種植糧食蔬菜和水果等作物,打造風景田園,建構全域美麗大田園格局。圍繞打造城區“半小時田園風光圈”為目标,加快全域環境整治,增設基礎設施配套,打造綠色生态帶、網紅農耕文化村。永安村新增停車場3處,公廁7座,文化禮堂1座,文化長廊80米,苕溪以北8個村先後完成美麗鄉村精品村建立驗收。

(二)以農樂村,激活小鎮“新裡子”。圍繞提升鄉村樂趣,煥發鄉村活力,創新認養農業新模式,使小鎮成為城裡人心心念念的“一畝三分地”。預留土地作為“農業認養”項目基地,開發“數字稻田認養”APP,根據時長、主體,定制不同類型的5款套餐及2種認養模式,遊客線上下單完成農田短期租賃,即可親自體驗作物播種、育苗、生長、收獲全過程。同時,通過田間高清攝像頭,“租戶”也可24小時遠端檢視農作物的種植長勢,體驗種植樂趣,已累計310畝農田被企業和個人認養。

(三)以農富村,鼓起農民“錢袋子”。打造“開鐮節”、“豐收月”等特色活動品牌,建設共享小院、親子樂園、稻魚共養基地、釀酒體驗工坊等鄉村娛樂陣地,豐富環保創意秀、稻香科技藝術節、稻田婚禮、田園間的民謠、草垛樂園、稻垛集市等遊玩形式,提高小鎮客流量,實作農文旅融合發展。小鎮共接待遊客約2萬人次,産生經濟收入超過500萬元。在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同時,鼓勵農民發展民宿、農家樂等生态經濟,通過開展特色采摘、農産品DIY等體驗活動、拓寬蔬果、魚蝦、家禽家畜、菜籽油産品等綠色農産品以及青團、粽子、年糕、米白酒等土特産的銷售管道,促進農民在“家門口”增收緻富。

來源:浙江農業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