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歡迎來到大西溝村!

作者:中國石油報
歡迎來到大西溝村!
歡迎來到大西溝村!

北方的春天,總是來得稍晚一些。清明小長假第一天,一大批城裡來的遊客迎着雖遲卻到的春風,湧入遼甯千山腳下的這個小山村,體驗鄉土鄉情,享受天然氧吧。

在寬敞整潔的暖棚中,羞紅了臉的“九九草莓”正在等人采摘。承包大棚的當地村民張軍笑得合不攏嘴:“一到節假日,好多城裡人來我們這裡,叫‘休閑旅遊’。”

很難想象,如今這個富足美麗、門庭若市的“全國文明村”,在10多年前是貧窮落後、門可羅雀的“省級貧困村”。

年複一年

扶貧攻堅

歡迎來到大西溝村!

大西溝村,坐落在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遼甯千山腳下,背靠長白山餘脈,緊鄰湯河水庫,擁有未經開發的鷹峰、廟山、濕地等10餘處自然人文景觀。

雖然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物産富饒、景色優美,但長久以來,由于生産力落後、農業産業結構單一,大西溝村成為經濟發展滞後、貧困人口衆多的省級貧困村。

2012年,遼陽石化(簡稱遼化)正式啟動對大西溝村的精準扶貧,第一時間安排骨幹力量組建扶貧工作隊,駐村開展定點幫扶。

“城裡人,說是從遼化來的。”

“看着吧,他們待不住,也幹不長。”

面對駐村隊員的到來,村民們交頭接耳,大多持懷疑态度。

翻開大西溝村的檔案,時任遼陽石化駐村第一書記的鐘福斌眉頭緊鎖: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集體經濟一窮二白,全村基本沒有特色和高附加值産業,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

村子可持續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一番“診斷”後,鐘福斌下了結論,也感受到了肩上擔子的分量。

腳底有泥,才能做到心中有底。“老鄉,家裡有多少地?一年有多少收入?”“大爺,咱們這山裡有啥特産?”踩着村裡坑窪不平的泥土路,鐘福斌和駐村隊員們走進田間地頭,走入村民家中走訪調研。

大西溝村的落後狀況,讓駐村隊員們心痛難當。大家下定決心:一定竭盡所能讓這山溝溝變個樣。

思想脫貧是脫貧攻堅的第一步。結合“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思路,遼陽石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和教育引領作用。2015年,榮民沈洪振回村後,被村裡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隻要跟着黨組織,我們就有信心過上好日子!”沈洪振立志為振興家鄉出一分力。

遼陽石化根據實際情況,将村裡貧困戶按因病、因學、因産業和需低保救助分為4類,建立黨員幹部扶貧幫困包保責任制,實行“技術幫扶+智力幫扶+志氣幫扶+愛心幫扶”模式。

貧困戶宋大娘,老伴去世多年,無兒無女。鐘福斌不僅為宋大娘争取到低保補助,逢年過節還組織駐村幹部到她家慰問,送去米、面、油等節日慰問品和慰問金,有時還自掏腰包給宋大娘買東買西。

“千好萬好,還是鐘書記好;你侬我侬,不如遼化情誼濃。”宋大娘自編了順口溜,遇人就說、逢人就誇,臉上、心裡樂開了花。

針對因學緻貧的群體,遼陽石化積極組織金秋助學和愛心捐贈活動,發動企業黨員幹部捐贈助學金、書籍、文具、衣物等,不讓一名适齡兒童因貧失學。

在拿到夢寐以求的新書包和新文具、得知自己可以繼續上學的那一刻,貧困學生小李流下了開心的眼淚:“感謝遼化,感謝好心人。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用知識改變家鄉貧窮的模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西溝村雖然貧困落後,但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物産資源。結合村裡的資源優勢和實際情況,遼陽石化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争取政策支援,為當地量身定制了大棚蔬菜種植、魚塘養殖垂釣、花卉觀賞旅遊、果園水果采摘的多元化産業發展規劃。

在遼陽石化持續的資金、人力、智力、技術輸入下,32個單體面積9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5個平均面積10畝的魚塘等産業扶貧項目相繼建成投用。

村裡貧困戶沈書虎第一個報名承包了大棚,幹起了葡萄種植,當年收入超過3萬元,當年實作脫貧。他激動地說:“守在家門口就有進項,這樣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和媳婦再也不去外面打工了。”

沈書虎成功脫貧的例子讓一些思想保守、存在“等、靠、要”觀念的村民看見了奔頭和希望。大家一改消極觀望的态度,積極報名參與果蔬種植承包,攜手邁上産業脫貧、勤勞緻富的康莊大道。

村民個人所得實作大幅度提升。截至2016年,遼陽石化幫助村集體經濟增收100餘萬元,受益人數達1500餘人次。

“遼化幫咱們是動真格的!”

“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遼陽石化開展的産業幫扶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百姓的一緻肯定。

2015年,大西溝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2017年,大西溝村一舉消滅貧困人口,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

年赴一年

振興鄉村

歡迎來到大西溝村!

“大娘,村裡這茬蕃茄賣得咋樣?”

“可好賣了,城裡人都說俺們村種的蕃茄味兒正!”

“大娘,堅決不能打農藥啊。”

“放心吧,于書記,俺們知道城裡人就愛吃綠色蔬菜。大家不會自己砸了村裡的招牌的。”

2020年,曾是駐村工作隊隊員的于金海,從即将退休的鐘福斌手中接過“第一書記”的接力棒。

他在駐村工作日志中寫道:“大西溝村産業基礎仍然薄弱,環境設施需要持續改善,鄉村振興思想觀念與有關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如何破解難題,是我的重要任務。”

眼瞅着傳統大棚種植和魚塘養殖已經不能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增收緻富要求,于金海帶領駐村工作隊為村裡争取幫扶資金,謀劃利用現有大棚和魚塘資源,加快“菜籃子”工程和水果采摘休閑旅遊産業建設,發展垂釣休閑項目,實施水産養殖産業轉型更新,不斷延伸産業鍊條,逐漸形成産業項目叢集化、系統化和品牌化。

“以前侍弄魚塘,光知道賣魚能掙錢,現在不一樣了。遼化給出的好主意,開辟出一塊魚塘,專門供城裡人來釣魚。收入又多了一大塊。”脫了貧的村民沈成春喜滋滋地說。

“于書記,今年油桃賣得不好,現在樹上還有很多熟透的桃子沒賣出去,可咋辦啊?”2021年5月的一天,于金海突然接到村民沈義焦急的求助電話。

新冠疫情期間,遊客量銳減,導緻村裡各種物産銷量直線下降。

“堅決不能讓大夥剛剛紅火起來的日子走下坡路!”于金海馬上發動駐村工作隊多方溝通協調,把油桃和葡萄拉到企業員工食堂門口,面向廣大員工和家屬,擺攤銷售。

“給我稱3斤油桃。”“我要一串葡萄。”員工們競相搶購的場面令村民們十分意外。

“我知道大西溝村種的水果是不打農藥的,我是特意來支援他們的。”很多員工抱着半幫半買的心理。

遼陽石化員工的善行善舉,在打開銷路的同時也溫暖了鄉親們的心。

短時間内,駐村工作隊共組織這類銷售20餘場,累計幫助種植戶售出葡萄、油桃1.5萬斤。遼陽石化還成立了“大西溝村幫扶采購”微信群,定期收購村民種植的綠色無公害蔬菜,供給員工食堂。村民種得安心,企業買得放心,員工吃得舒心。

在為大西溝村“輸血”“造血”的同時,遼陽石化積極籌措資金、物資,改善村容村貌,架橋鋪路,治理河道,開辟文化廣場,興修黨建長廊。村口有了往來通勤的客車,辦理普通業務可以就近到便民服務大廳,天黑出門有路燈了……

每天晚上6點半,遼陽石化出資修建的村委會廣場上,音樂準時響起。在田間勞作一天的農婦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無處可去、無事可做,而是組隊前來,伴着樂曲,或扭起歡快的東北大秧歌,或跳起城裡時興的廣場舞,展現出帶勁的精氣神。

“遼化又給咱送煤來了。”

“還得是遼化,每年都來。”

2021年11月5日,馬上要進入立冬節氣,遼陽地區氣溫持續走低。一大早,大西溝村委會院裡駛來了2輛滿載燃煤的大卡車。

遼陽石化堅持年年冬季為大西溝村援煤送溫暖,保證村委會、村衛生所、村事先串通的人所、便民服務大廳等公共場所供暖。

村黨支部書記沈曉鋒帶領村民為駐村工作隊送上了寫有“百姓受益展現國企擔當、扶貧濟困助力鄉村振興”的錦旗,字裡行間充滿着對遼陽石化的感激之情。

由于村裡醫療條件有限,遼陽石化每年都會協調遼化醫院,選派精幹醫護力量,多次深入大西溝村開展義診活動,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身體基礎檢查、專家診查、常見病保健咨詢等醫療服務。

作為遼陽石化義診活動的受益者,83歲的村民石玲有話要說:“我現在有高血壓、糖尿病,兒女都在城裡,我想要出門看病太費勁了。遼化來的大夫可解決了我的大問題!”

在遼陽石化真心實意的幫扶下,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2020年,大西溝村獲評遼甯省特色旅遊鄉村。

這片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綠水青山,俨然成了希望升騰的金山銀山。

年富一年

日子滾燙

歡迎來到大西溝村!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這并不是獨幕喜劇裡的橋段,而是2021年5月8日,大西溝村首屆油桃、葡萄采摘節現場的真實盛況。

“這葡萄真甜!”

“現摘的無公害水果味道就是不一樣!”

在暖棚中,參加采摘節的遊客們手裡忙着、口中誇着,吃的就是親手采摘的歡樂和田間地頭的野趣。

僅采摘節首日,村民就銷售油桃、葡萄等水果8000多斤,實作銷售收入12萬元。

除了線下銷售,遼陽石化還幫村裡開通了電商銷售管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村集體的“家底”越來越厚實。

村民們都說:“這是遼化對大西溝村集體産業幫扶和支援的成果。”

2023年9月28日,一場盛大的林蛙産業交流會在大西溝村拉開帷幕。林蛙養殖是遼陽石化在2020年為大西溝村引入的又一重點緻富項目。

林蛙渾身是寶,經濟效益極高,但因為其對生存環境要求十分苛刻,人工養殖難度極大。

駐村工作隊積極與投資人接洽,講清講明村子養殖林蛙的天然優勢,并為其大力争取政策支援,終于實作林蛙養殖項目在大西溝村落戶。

經過幾年的人工繁殖,截至2023年末,大西溝村林蛙存欄數高達260餘萬隻,位居遼甯省前列。首批成蛙及林蛙油、口服液、化妝品等林蛙深加工産品,于2023年11月投放全國市場,不僅為2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還為村裡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收入。

遼陽石化不斷拓寬産業幫扶思路,盤活優化資源,将冰天雪地打造成金山銀山。

“起網捕魚,鞭炮齊鳴!”今年1月27日上午9時58分,伴随着簡樸而熱烈的剪彩儀式,大西溝村第四屆民俗冬捕節正式拉開帷幕。

眼看着肥美壯碩的魚兒甩尾躍出水面,圍觀的人群沸騰起來。

“這條最大的草魚給我裝起來!”

“我要5條鲟魚!”

冬捕現場,銷售異常火爆。當天出水的2萬斤魚,被省内外趕來的遊客搶購一空。

網絡直播成為本屆冬捕節的最大亮點。《中國石油報》“新春走基層”記者不遠千裡,深入冬捕現場,通過新華網、B站、抖音等極具影響力的網絡平台開展現場直播,超過15萬網友線上沉浸式體驗了冬捕的樂趣。

冷天不“冷”,大西溝村迅速走紅網絡,引來遊客熱潮不斷。

除了冬捕,冬季到大西溝村還能享受到冰面垂釣的悠閑之樂、草莓采摘的嘗鮮之喜、桃花觀賞的怡然之趣。

冰雪經濟火了,美麗鄉村富了,村民們冬閑不閑,一年四季都有進賬。

在成功把地裡“種的”、水裡“遊的”變成經濟效益之後,遼陽石化又把目光放到了山上“長的”。

大西溝村擁有山地面積近1.9萬畝,森林覆寫率達90%,是國家級森林鄉村。

遼陽石化組織力量深入周邊山林,多方考察調研、嚴格篩選,決定帶着村民深度開發歐李和大果榛子等“山珍”項目。

“歐李又叫中華鈣果,純天然、有營養。村裡準備投資一條歐李罐頭生産線,效益保準錯不了!”沈曉鋒信心滿滿。

“大姨,以後門前盡量不要堆放垃圾。”

“知道了,我馬上收拾了。”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足的同時,遼陽石化不忘帶領村民大力實施村莊環境衛生整治,開展“廁所革命”,修建景觀圍牆,栽種觀賞花卉,實作路面硬化到戶、村屯綠化到組、垃圾分類到戶。

科學調整産業結構,減少了高稈作物的種植,降低了稭稈燃燒産生的污染,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近年來,大西溝村積極組織拔河賽、秧歌賽等文體活動,開展“善行義舉”評選,豐富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鄰裡和諧、家庭和睦。群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公德心建設成果日益豐碩。

既要做好“實幹家”,又要當好“宣傳員”。駐村工作隊隊員劉濤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宣傳大西溝村。他制作了很多具有影響力的新媒體作品,在各大網絡平台釋出,向社會公衆展現大西溝村鄉村振興的喜人成果,擴大大西溝村的影響力。

2021年,大西溝村被授予“遼甯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号。2023年,大西溝村個人所得2.2萬元,較遼陽石化入村幫扶前增加了10倍多。村民們振興鄉村的信心更強了、底氣更足了!

鄉野之間,豐景在望;振興之路,步履铿锵。遼陽石化将為大西溝村振興圖景再添新色調、再繪新景緻,奮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石油樣闆。

特約記者:孟岩

圖/通訊員:劉濤

編輯:栾奕

責編:何麗

稽核:李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