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嘀嘀!社群“大篷車”來了

作者:成都高新

木頭搭建的簡易展台,棉布做成的“車篷”,紅色牌子做成的醒目宣傳語,還有一群“紅馬甲”。這是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紫薇社群居民的老朋友——“蒲公英大篷車”。

嘀嘀!社群“大篷車”來了

每周六,“蒲公英大篷車”都會“開”到紫薇社群紫杉路步行街,為居民提供無償便民服務。有時,“大篷車”還會開進社群院落,為高齡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大篷車”的志願者們大多是轄區的愛心商家。磨刀、剪發、縫紉……他們使出看家本領,換來真摯的感謝和笑容。

每周六9點準時“上線”

磨刀、縫紉等“剛需服務”供不應求

“知道今天‘大篷車’要來,我早早就來步行街等着了。磨個刀,剪個頭發,補個衣服,在家門口就能收獲免費的服務,真是便民利民的大好事。”家住附近的居民馮奶奶是大篷車的“粉絲”。除了尋求便民服務,志願者空了,她就去聊聊天,對方忙起來時就靜靜坐在一旁,看着大家聚在一起話家長裡短,這熱鬧的場面總讓她覺得沒那麼孤單了。

嘀嘀!社群“大篷車”來了

據了解,每周六上午9點,“蒲公英大篷車”都會準時出現在紫杉路步行街,提供測血壓、政策宣講、磨刀、縫紉等10餘項便民服務項目。志願者大多來自轄區商戶。

嘀嘀!社群“大篷車”來了

“大篷車”服務類别多,每次最受歡迎的,都是磨刀、理發、縫紉、修鞋這幾類生活服務類項目。因為需求太多,這幾個攤位的志願者們也常常“加班”,但大家都表示“會自願服務完最後一位居民。”

除了“大篷車”,志願者們的服務還延伸到了更多時間、更多地方。志願者中有位年輕的尹醫生,在居民中口碑非常好,幾乎每次都會來現場提供義診服務。這位熱心于公益的志願者,在每周四的固定時間還會免費教居民打太極,講解養生知識。再比如,針對居民提出的法律訴求,還會有公益律師來社群,提供免費法律咨詢。

“大篷車”雖小但功能大

已成為群衆與社群的交流平台

“蒲公英大篷車”已經“開”了四年了,服務人數已超萬人,看似小,實則發揮了大功能。

據了解,起初“大篷車”是常态化地在居民小區内開展周末延時服務,開啟服務群衆“零距離”院内辦公模式,主要是讓行動不便的老人、殘障人士有更友善快捷的辦事途徑,也為轄區上班族提供周末辦事便利。

之後,在征集完轄區居民具體訴求後,社群整合了轄區三十餘家愛心商家,通過釋出“文明召集令”的方式,彙集起“薇榜樣”志願者隊伍,于是便有了更為豐富多樣的服務内容。

嘀嘀!社群“大篷車”來了

随着與居民之間建立起更深的連結,“大篷車”也在發揮更多功能。

“除了便民服務,群衆最關心的是自己有話去哪說、有意願去哪講。”在之前的活動中,紫薇社群還邀請了社群網格員、微網格員共同參與,利用“大篷車”流動服務的特質,做到“哪裡有困難,工作就在哪裡開展,破解問題的觸角就延伸到哪裡”。

“我希望咱們院落的垃圾桶可以再多增設一點”“我希望咱們樓棟那個樓梯口可以修補完善一下……”居民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當天,“大篷車”共收集各類民生問題20餘個,建立重點服務項目清單10個,“真正成為了群衆與社群的交流平台”。

今年2月,大篷車還專程“開”進轄區老院落,為行動不便的人提供上門理發服務。“就算是不剪頭發,很多老人看到‘大篷車’,就會下樓和我們聊天。”這讓社群從業人員覺得,居民是信任社群的,真正把他們當成了親人、朋友。

嘀嘀!社群“大篷車”來了

随着加入的愛心商家越來越多,現有的“大篷車”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據了解,紫薇社群還将繼續定制一批“大篷車”,發動居民一起動手親自設計。這些“大篷車”将在紫杉路步行街形成固定服務點,讓更多願意投身公益的居民和商家加入進來。

來源: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辦、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