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是江南好風景 獅城又逢《牡丹亭》

作者:名城蘇州

一場佳話,從戲裡延伸到了戲外。花開時節又逢君,既是杜麗娘與柳夢梅的“念念不忘”,又是百戲之祖與花園之城的“必有回響”。

昨晚(4月12日),芳齡二十的青春版《牡丹亭》,以精華本形式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獻演。此次演出系“相約獅城 遇見蘇州”文化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為慶祝中新政府間首個旗艦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又以潤物無聲的江南文化,為中新兩國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助力。

正是江南好風景 獅城又逢《牡丹亭》

15年前,同樣是在新加坡濱海大劇院,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品牌劇目青春版《牡丹亭》走出中國,在新加坡獻演——新加坡,是該劇海外巡演到訪的第一個亞洲國家。

彼時,距白先勇率一衆專家、學者将青春版《牡丹亭》推上舞台、讓一度蒙塵的昆曲走上複興之路不過5年。

青春版《牡丹亭》能否完美回應新加坡觀衆熱情的期待?沒人敢“打包票”。年輕的主創們唯有背負壓力,做到最好。那一次,觀衆用如雷的掌聲給青春版《牡丹亭》獻上最熱烈的回報。

正是江南好風景 獅城又逢《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在湯顯祖原著上,完全繼承原詞,經過精心梳理,以“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為核心的故事。精選其中二十七折,分為上、中、下三本。

全本演出要連續3天,每天3小時,足以讓戲迷流連忘返,沉醉在昆曲美的世界。正如白先勇所言:“昆曲無他,得一‘美’字,辭藻美、舞蹈美、音樂美、人情美,這是一種美的綜合藝術。”

正是江南好風景 獅城又逢《牡丹亭》

時隔15年,青春版《牡丹亭》早已褪去了彼時的緊張與青澀,重新來到了花園之城。自2004年首演至今,該劇已在海内外演出近500場,演出足迹遍布海内外幾十餘座城市。前不久,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國台灣開啟了“牡丹花開二十年—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暨500場慶演系列活動”,已圓滿完成為期22天8場的巡演。

如今芳齡二十的她,與新加坡觀衆在老地方——濱海藝術中心重逢,戲票早早便已售罄。演出前一天,蘇州民俗藝人在新加坡牛車水路演,記者在來看演出的新加坡群眾中偶遇了正給其他路人推介蘇州的吳阿姨。她告訴記者:“15年前白先勇帶着青春版《牡丹亭》來新加坡時,我第一時間去看了,這一次也想買票,但是發現已經賣完了。其實蘇州在新加坡的知名度很高啊,不用推介我們就知道。”

正是江南好風景 獅城又逢《牡丹亭》

昨晚中場休息時,記者又注意到一位着盛裝前來觀演的新加坡姑娘,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看青春版《牡丹亭》,和之前我在上海看的原版很不一樣,感覺更吸引人。”

還有兩位坐在長椅上讨論男女主角的當地阿姨。其中的一位告訴記者,十幾年前白先勇帶着兩位主演到中國台灣時,她正在那裡求學。這一次在家鄉再看青春版《牡丹亭》,感覺兩位主演的樣子沒有太大變化,希望蘇州的“江南文化”能更多地“出海”,與世界各地的觀衆相見。(蘇報新加坡特派記者 王敏悅 文/攝 部分圖檔由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