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營收86億、淨利增近四成,中控技術加碼布局機器人

作者:微笑

文/楊劍勇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石,随着實體産業數字化步伐不斷加快,智能化技術在制造業各領域、各環節的應用,以此提升生産效率的同時,實作降本增效,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受益于智能制造發展,對自動化需求會繼續增加,深耕智能制造市場的廠商來說,為其打開業績增長空間。

年營收86億、淨利增近四成,中控技術加碼布局機器人

業績維持高增長,海外業務實作翻倍增長

作為流程自動化龍頭之一,中控技術抓住了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黃金期,在過去幾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态勢。2021-2023年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9.7%,這樣的年複合增長率成績在A股市場當中,也鳳毛麟角。

2023年營收86.2億元,同比增長30.13%;淨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38.08%。業績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深耕流程工業,緊抓行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打造流程工業1+2+N智能工廠新架構,競争力進一步加強,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在新業務方面,不斷加大非傳統優勢業務及新興業務的開拓,海外業務、油氣業務、PLC業務、電池業務、 機器人業務實作快速增長。其中,憑借領先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能力及解決方案技術,在海外市場實作了突破,新簽海外合同近10億元,海外業務翻倍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收入為49.56億元,營收占比57.86%,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另外,S2B業務表現最亮眼,實作收入18.97億元,同比增長117%。S2B業務是中控技術打造的新型商業模式,建構行業生态圈,通過S2B平台推廣第三方産品。

中控技術作為一家流程工業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從目前流程工業企業的核心需求和痛點出發,打造出流程工業“1+2+N”智能工廠建設新模式,驅動傳統工廠正加速實作向未來智能工廠轉型更新。

具體來看,中控“1+2+N”智能工廠模式是指1個工廠作業系統+2個自動化(PA生産過程自動化+BA企業營運自動化)+N個工業APP,為建設未來智能工廠提供一條明确的實施路徑。

生産過程自動化(PA)是指面向工廠從原料到産品的全生産過程,利用先進的工藝、裝置、 運作、資訊、自動化等技術融合創新。企業營運自動化(BA)是指面向企業營運,利用AI、大資料、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及管理創新,實作數智化、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卓越營運。

據介紹,中控1+2+N智能工廠建設新模式已在4100套智能制造新模式中得以成功應用。在某大型煤化工智能工廠項目中,通過應用1+2+N智能工廠建設新模式,實作生産管控一體化、裝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設成果,達成能耗物耗下降2%、制造成本下降3%的關鍵目标。

智能制造已成為産業更新主旋律,且随着新質生産力推進,将進一步驅動工業自動化程序,工業企業對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增強。中控技術深耕流程工業,緊抓行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進而帶動經營業績穩步增長及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

根據睿工業統計,2023年度,中控技術核心産品集散控制系統(DCS)在國内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7.8%,連續十三年蟬聯國内DCS市場占有率第一名。根據中國工控網統計,中控技術先進控制和過程優化軟體(APC)國内市場占有率28.2%,連續五年蟬聯國内市場占有率第一;制造執行系統(MES)國内流程工業市場占有率20.7%,連續兩年蟬聯國内流程工業市場占有率第一名。

“AI+機器人”布局取得重大突破,釋出首台人形機器人

2023年,中控積極開拓機器人業務,并成功獲得中海油、華誼集團、沙特阿美等全球高端使用者的訂單。目前,正全力深化在“AI+機器人”領域的投入布局,積極孵化人形機器人産業,緻力于通過AI技術革新重塑生産方式、推動産業智能化發展。

年營收86億、淨利增近四成,中控技術加碼布局機器人

同時,全力加碼“AI+機器人”領域投入布局,特别在人形機器人的戰略布局方向已全面發力,日前已投資入股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深入研究AI技術,結合工業場景需求,實作人形機器人及其衍生智能機器人、核心關鍵零部件的産業化,培育全行業場景下人形機器人方向的新業務、新技術,助力流程工業打造“PA+BA 架構無人工廠”新未來。

日前,釋出了“領航者1号”首台人形機器人整機,身高1.5米,體重50千克,硬體端包括新型行星減速器、輕量化仿人機械臂和多自由度靈巧手,其中多自由度靈巧手有15個手指關節,6個主動自由度,指尖力10N,單手重量600g,關節速度150度/秒。中控表示已在頭部企業中落地應用并得到商業認可,對推動建構人形機器人産業生态建設具有重要前景意義。

據介紹,相較于傳統人形機器人強調在零件和整機的串聯,中控技術與創新中心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實作人工智能“大腦”和應用場景的突破。工業AI時代的機器人技術不僅需要停留在操作層面,更需要挖掘其在計劃排程層面的能力,真正釋放超越人類大腦的價值。其次,場景和産業化的落地決定未來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成功與發展空間,打通技術實作與産業需求的對接将給産業格局帶來全新價值與賦能。

作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結晶,人形機器人可廣泛應用于工業、港口、航天、特種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中控技術董事長、總裁崔山表示,對于中控技術來說,開發探索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應用對于行業颠覆式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意義,未來可以在各種危險的操作領域裡面替代人的操作,讓工業生産過程更加安全和高效。

IDC認為,在工業制造領域,人形機器人會在結構化的生産制造環節如精密裝配、物料搬運等環節先行開展自動化作業。

最後

制造企業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推動智能制造更新,生産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制造業更新背景下,随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進而驅動對工業自動化、工業機器人需求大增。大陸計劃到2025年,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達68%、80%和85%。

市場空間層面,據灼識咨詢預測,2026年大陸流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将達到2,06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0.8%。在制造業更新背景下,圍繞智能制造市場的廠商來說,有望繼續為其打開業績增長空間。對于中控技術而言,利用在流程工業領域積累的資料、模型、技 術等優勢,将AI、大資料等新興技術深度應用于流程工業領域,持續開發智能制造領域新産品,并在客戶、行業、産品等方面不斷開拓進取,引領流程工業邁入工業4.0時代。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表達觀點僅代表個人。緻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