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作者:家家有收藏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家有收藏》繼續關注細說“禦瓷歸來”特别節目。今天要和大家細說的是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清乾隆時期洋彩西番蓮紋蒜頭瓶。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這件清乾隆時期的蒜頭瓶,融合了中西方經典的紋飾元素,集中西方審美于一身。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瓶身施以洋藍色青花釉,瓶口部微凸起,口沿下為青花回紋,瓶首滿飾番蓮紋,頸上部為白地,下部為變體蕉葉紋。在隔出的兩個區域内滿飾不同紋樣的纏枝番蓮紋,可以說是中西合璧。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江西省博物館講解員魏玥介紹,乾隆帝喜愛的文化類型多種多樣,且樂于将中式審美與西式審美二者融合。而這件蒜頭瓶,正是當時世界文化融合的一個縮影。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洋彩的誕生反映了17世紀到18世紀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它與琺琅彩同屬外來事物。最開始是廣州的工匠們把這種洋彩制作成功,後來從廣州到宮廷再到了景德鎮。不過,在廣州制作上釉的叫廣彩,在宮廷裡邊上釉就叫琺琅彩,在景德鎮由本地工匠上釉制作做就叫洋彩。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景德鎮唐英學社社長黃清華介紹,“洋彩”是唐英創新運用的名詞,在被派往景德鎮禦窯廠佐理陶務以前,唐英供職内務府多年,在琺琅彩瓷器的燒造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對顔料的實體料性頗為了解,這為他之後被任命禦窯廠督陶官埋下了伏筆。早期繪制洋彩的顔料要從歐洲進口,雍正六年以後,中國人不僅掌握了顔料冶煉技術,而且冶煉出的顔色比國外更加豐富。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
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洋彩蒜頭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