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作者:文學報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小小說是一種惟妙惟肖的小說文體。在本期“小微妙”專欄中,作家、評論家謝志聚焦南斯拉夫作家丹尼洛·契斯的中篇小說《栗樹街的回憶》,解析表象與真相,戰争與愛情之後,契斯寫出了恐怖籠罩中美妙的詩意。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愛情小夜曲:

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

文/謝志強

“丹尼洛·契斯碎片化表達颠覆我們習慣了的天衣無縫的戲劇化情節。那麼,習慣了集中組織戲劇性沖突的小說讀者面臨着一種閱讀的考驗:如何拼湊起一堆碎片?我要提醒讀者的是:應當怎麼看待世界,怎麼處理記憶?”

以上是我2014年11月2日讀畢南斯拉夫作家丹尼洛·契斯的中篇小說《栗樹街的回憶》的筆記。副标題為“給孩子和敏感的人們”。敏感是此書的關鍵詞。所有的人物和動物都很敏感,那是美妙的敏感。

《栗樹街的回憶》由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小男孩回憶栗樹街的日常生活片斷,共19個片斷,每個片斷為一章,沒有完整的情節線,卻又不斷轉換叙述視角,甚至從一條狗的視角看小男孩,背景卻是大屠殺。作者在簡短的自傳中說:“1944年,我的父親和我們所有的親人都被帶到奧斯維辛,幾乎無人傳回。”此前,“1939年,我四歲大,匈牙利頒布了反猶太案,1942年大屠殺之後,我們逃回匈牙利我父親的故鄉,直到十三歲之前都住在那裡。”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栗樹街的回憶》

《栗樹街的回憶》就是寫了小男孩記憶中那段永遠晦暗不清的家庭秘史。同為二戰背景的《惡童三部曲》(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裡斯多夫著)則寫了兩個小男孩穿越戰亂,其經曆仿佛也是一路“碎片”。隻不過,《栗樹街的回憶》将家庭的巨大苦難叙述得異常有趣,淡化了大屠殺的背景,寫了一系列的充滿童趣的片斷:放牛、尿床、馬戲團、撿蘑菇、捉虱子、找城堡等小孩生活的世界。其中,隐去了真相,顯現着表象,回憶的表象符合記憶的特征,那是小男孩的有限視角所決定。在《一隻會說話的狗》一節裡,人以狗的方式生存,憑借狗的視角,應了意大利作家安貝托·艾柯在《悠遊小說林》裡的話:“當我們踏進小說林的時候……必須準備好接受例如狼會說話的事實。”

狗說:“不,我的人生比較像一本短篇故事集,這個男孩出現在每個故事中,就像我出現在他的每個故事裡一樣。我能明白他對我隐瞞了一些事情。”

那條陪伴小男孩的狗,知情的程度跟小男孩差不多。不可料,不可控,也是當下的作家對“網絡時代”的态度。這其實隐含着小說的觀念。就其看待世界的視角和表現世界的方式上,丹尼洛·契斯有着當代小說的意識。存在決定意識。他找到了自己的獨特叙述方法,其簡約的叙述,留出想象的空隙,恰與密不透風的寫作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我關注的是,苦難猶如漫天的烏雲密布,契斯卻撥開烏雲,透露出詩意的光芒。值得注意的是,契斯并沒有排出序号,每一章每一個片段均可獨立成篇。我立刻想起了沙漠,那些碎片,像無數沙粒構成的沙漠,而每一顆沙粒,隐去了時間,同時,又顯示時間,達成了永恒的情感和存在。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契斯在音樂學校學過小提琴,中學時,他寫詩,聲稱:“我在訓練自己成為一名詩人。”他的《栗樹街的回憶》,有音樂的旋律和詩歌的意象。苦難的陰雲中他寫出詩性的光芒,他的小說一系列片段,像打上了光,很接近詩歌,小小說與詩歌最為親近。

南斯拉夫鄉間小鎮栗樹街上一個小人物用小提琴表達愛情,同為二戰背景,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的小鎮,原子彈實驗基地裡,一個大人物奧本海默用小提琴表現了神經質,透出了恐懼。那是電影《奧本海默》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給奧本海默設計的小提琴獨奏。同一個物件,表達不同的内心不同的情緒。

鎖定其中的一道光——《給安娜的小夜曲》。六百餘字的《給安娜的小夜曲》,一開頭,小男孩“我”聽到聲響,本能的恐懼的反應是“他們是要來殺我父親的”。但是,傳來的是小提琴的聲音,他仍起疑。幻想的恐懼與美妙的琴聲并置,轉而寫琴聲、歌聲,那是愛情的表達,表達的對象是小男孩的姐姐安娜。姐姐對聲音作何反應?

小男孩循尋着美妙的聲音,完全放松,好奇心驅動着他,先是發現姐姐安娜尋找并點亮火柴。小男孩發現微弱的火光下站在窗邊的全身素白的姐姐,窗前的姐姐與窗下的琴手上下呼應。這個場景是此篇最為微妙之處。作者點出了媽媽對兩個孩子的不同做法。

母親對女兒“說教”:“記住,安娜,有人對你唱小夜曲的時候,你一定要點亮一根火柴,表示你聽見了。”此處的說教頗有意味:一是戰争的恐怖中,女孩已喪失了愛情美好的本性;二是引入了栗樹街的傳遞愛的信号的習俗;三是小人物如火柴,夜色籠罩,仍發出生命之光,生活照常進行,愛情依然發生。

母親對兒子則“安撫”,似乎不讓他打擾姐姐,于是,“我”跌入夢鄉,夢見了美妙:一縷芬芳,一片綠色草原。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微光、芬芳,夜色中的詩意就這樣消解了戰時的恐怖。

夢境與現實的轉換,用氣味轉為實物:“夢見的一縷芬芳”,隔天早晨,仿佛夢境實作,花香有了源頭——小男孩發現窗台前的蘋果樹梢開花了,卻是蘋果樹上的紅玫瑰。将蘋果樹與紅玫瑰并置,同樣,不也将戰争與愛情并置了嗎?兩種截然相對相反的物事并置在一起,構成了有意味的詩意的反諷,作者擅長使用此種文學手法。不妨對比閱讀作家伊薩克·巴别爾《騎兵軍》中的《契斯尼基村》,他也将并置用到了極緻。

小男孩的好奇促使他追尋着玫瑰的來路,出現記憶中的記憶——“那天在學校”,老師詢問“昨晚是哪個讨厭鬼跑來糟蹋我的玫瑰”,而小男孩的記憶中憑香味認定采自蘇格太太的花園,因為小男孩幫她修理過玫瑰花叢。這樣,夢中的花香有了源頭,但是,契斯表達記憶時,用了不确定,不落實的叙述。我更覺得其中的美妙,戰亂中,栗樹街那麼多家庭仍堅持培植玫瑰,那是表達愛的信物。而小男孩保護着秘密:不想說出來。

有琴聲,有歌聲,有花香,仿佛是一種氣氛,一種鋪墊,直到結尾,讀者方知,表達愛情的男方是一位愛慕“我”姐姐的鞋匠。小男孩由“聲音”判斷出的唯一明确的事,可見那條街的人與人之間多麼熟悉,隻聽其聲,不見其人,小男孩能說出其名字,心裡稱他為“小福克斯先生”。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這是一個小男孩感覺到的愛情故事,夜色加深了神秘,微光和芬芳生成了詩意。我跟小男孩同齡時候,往往混淆了夢境與現實的界限。獻給安娜的小夜曲,是小男孩對姐姐的祝福,更是一個鞋匠對安娜的愛慕。叙述中,時而跳躍,多留白隙,頻繁轉換,仿佛掙脫時間的束縛,那是詩的表達。

甚至,小男孩也弄不清那一夜的真相,他僅“發現”了表象,最後不得不發出疑問:告訴我,安娜,這一切都是我胡亂編造的嗎?

小男孩已調動起所有的感官:看、想、聞,卻仍不确定愛情的發生,唯留下的真實是“花與花香”,作者還加了括号(契斯是個風格主義者,對每個标點都很講究)。顯然,敏感的小男孩沒直接問過姐姐,實在憋不住,也隻是自己問自己。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表象與真相,戰争與愛情,契斯就是這樣寫出了恐怖籠罩中美妙的詩意。布羅茨基贊賞其小說的許多篇章、段落可當作詩歌來閱讀。

新媒體編輯:何晶

配圖:攝圖網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網誌

@文藝速效丸

小紅書

@41樓編輯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學報開啟訂閱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一曲愛情小夜曲:恐怖籠罩下的敏感詩意(謝志強)| 小微妙

郵發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價:61.80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