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作者:文学报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小小说是一种惟妙惟肖的小说文体。在本期“小微妙”专栏中,作家、评论家谢志聚焦南斯拉夫作家丹尼洛·契斯的中篇小说《栗树街的回忆》,解析表象与真相,战争与爱情之后,契斯写出了恐怖笼罩中美妙的诗意。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爱情小夜曲:

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

文/谢志强

“丹尼洛·契斯碎片化表达颠覆我们习惯了的天衣无缝的戏剧化情节。那么,习惯了集中组织戏剧性冲突的小说读者面临着一种阅读的考验:如何拼凑起一堆碎片?我要提醒读者的是:应当怎么看待世界,怎么处理记忆?”

以上是我2014年11月2日读毕南斯拉夫作家丹尼洛·契斯的中篇小说《栗树街的回忆》的笔记。副标题为“给孩子和敏感的人们”。敏感是此书的关键词。所有的人物和动物都很敏感,那是美妙的敏感。

《栗树街的回忆》由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小男孩回忆栗树街的日常生活片断,共19个片断,每个片断为一章,没有完整的情节线,却又不断转换叙述视角,甚至从一条狗的视角看小男孩,背景却是大屠杀。作者在简短的自传中说:“1944年,我的父亲和我们所有的亲人都被带到奥斯维辛,几乎无人返回。”此前,“1939年,我四岁大,匈牙利颁布了反犹太案,1942年大屠杀之后,我们逃回匈牙利我父亲的故乡,直到十三岁之前都住在那里。”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栗树街的回忆》

《栗树街的回忆》就是写了小男孩记忆中那段永远晦暗不清的家庭秘史。同为二战背景的《恶童三部曲》(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著)则写了两个小男孩穿越战乱,其经历仿佛也是一路“碎片”。只不过,《栗树街的回忆》将家庭的巨大苦难叙述得异常有趣,淡化了大屠杀的背景,写了一系列的充满童趣的片断:放牛、尿床、马戏团、捡蘑菇、捉虱子、找城堡等小孩生活的世界。其中,隐去了真相,显现着表象,回忆的表象符合记忆的特征,那是小男孩的有限视角所决定。在《一只会说话的狗》一节里,人以狗的方式生存,凭借狗的视角,应了意大利作家安贝托·艾柯在《悠游小说林》里的话:“当我们踏进小说林的时候……必须准备好接受例如狼会说话的事实。”

狗说:“不,我的人生比较像一本短篇故事集,这个男孩出现在每个故事中,就像我出现在他的每个故事里一样。我能明白他对我隐瞒了一些事情。”

那条陪伴小男孩的狗,知情的程度跟小男孩差不多。不可料,不可控,也是当下的作家对“网络时代”的态度。这其实隐含着小说的观念。就其看待世界的视角和表现世界的方式上,丹尼洛·契斯有着当代小说的意识。存在决定意识。他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叙述方法,其简约的叙述,留出想象的空隙,恰与密不透风的写作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我关注的是,苦难犹如漫天的乌云密布,契斯却拨开乌云,透露出诗意的光芒。值得注意的是,契斯并没有排出序号,每一章每一个片段均可独立成篇。我立刻想起了沙漠,那些碎片,像无数沙粒构成的沙漠,而每一颗沙粒,隐去了时间,同时,又显示时间,达成了永恒的情感和存在。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契斯在音乐学校学过小提琴,中学时,他写诗,声称:“我在训练自己成为一名诗人。”他的《栗树街的回忆》,有音乐的旋律和诗歌的意象。苦难的阴云中他写出诗性的光芒,他的小说一系列片段,像打上了光,很接近诗歌,小小说与诗歌最为亲近。

南斯拉夫乡间小镇栗树街上一个小人物用小提琴表达爱情,同为二战背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的小镇,原子弹实验基地里,一个大人物奥本海默用小提琴表现了神经质,透出了恐惧。那是电影《奥本海默》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给奥本海默设计的小提琴独奏。同一个物件,表达不同的内心不同的情绪。

锁定其中的一道光——《给安娜的小夜曲》。六百余字的《给安娜的小夜曲》,一开头,小男孩“我”听到声响,本能的恐惧的反应是“他们是要来杀我父亲的”。但是,传来的是小提琴的声音,他仍起疑。幻想的恐惧与美妙的琴声并置,转而写琴声、歌声,那是爱情的表达,表达的对象是小男孩的姐姐安娜。姐姐对声音作何反应?

小男孩循寻着美妙的声音,完全放松,好奇心驱动着他,先是发现姐姐安娜寻找并点亮火柴。小男孩发现微弱的火光下站在窗边的全身素白的姐姐,窗前的姐姐与窗下的琴手上下呼应。这个场景是此篇最为微妙之处。作者点出了妈妈对两个孩子的不同做法。

母亲对女儿“说教”:“记住,安娜,有人对你唱小夜曲的时候,你一定要点亮一根火柴,表示你听见了。”此处的说教颇有意味:一是战争的恐怖中,女孩已丧失了爱情美好的本性;二是引入了栗树街的传递爱的信号的习俗;三是小人物如火柴,夜色笼罩,仍发出生命之光,生活照常进行,爱情依然发生。

母亲对儿子则“安抚”,似乎不让他打扰姐姐,于是,“我”跌入梦乡,梦见了美妙:一缕芬芳,一片绿色草原。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微光、芬芳,夜色中的诗意就这样消解了战时的恐怖。

梦境与现实的转换,用气味转为实物:“梦见的一缕芬芳”,隔天早晨,仿佛梦境实现,花香有了源头——小男孩发现窗台前的苹果树梢开花了,却是苹果树上的红玫瑰。将苹果树与红玫瑰并置,同样,不也将战争与爱情并置了吗?两种截然相对相反的物事并置在一起,构成了有意味的诗意的反讽,作者擅长使用此种文学手法。不妨对比阅读作家伊萨克·巴别尔《骑兵军》中的《契斯尼基村》,他也将并置用到了极致。

小男孩的好奇促使他追寻着玫瑰的来路,出现记忆中的记忆——“那天在学校”,老师询问“昨晚是哪个讨厌鬼跑来糟蹋我的玫瑰”,而小男孩的记忆中凭香味认定采自苏格太太的花园,因为小男孩帮她修理过玫瑰花丛。这样,梦中的花香有了源头,但是,契斯表达记忆时,用了不确定,不落实的叙述。我更觉得其中的美妙,战乱中,栗树街那么多家庭仍坚持培植玫瑰,那是表达爱的信物。而小男孩保护着秘密:不想说出来。

有琴声,有歌声,有花香,仿佛是一种气氛,一种铺垫,直到结尾,读者方知,表达爱情的男方是一位爱慕“我”姐姐的鞋匠。小男孩由“声音”判断出的唯一明确的事,可见那条街的人与人之间多么熟悉,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小男孩能说出其名字,心里称他为“小福克斯先生”。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这是一个小男孩感觉到的爱情故事,夜色加深了神秘,微光和芬芳生成了诗意。我跟小男孩同龄时候,往往混淆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献给安娜的小夜曲,是小男孩对姐姐的祝福,更是一个鞋匠对安娜的爱慕。叙述中,时而跳跃,多留空隙,频繁转换,仿佛挣脱时间的束缚,那是诗的表达。

甚至,小男孩也弄不清那一夜的真相,他仅“发现”了表象,最后不得不发出疑问:告诉我,安娜,这一切都是我胡乱编造的吗?

小男孩已调动起所有的感官:看、想、闻,却仍不确定爱情的发生,唯留下的真实是“花与花香”,作者还加了括号(契斯是个风格主义者,对每个标点都很讲究)。显然,敏感的小男孩没直接问过姐姐,实在憋不住,也只是自己问自己。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表象与真相,战争与爱情,契斯就是这样写出了恐怖笼罩中美妙的诗意。布罗茨基赞赏其小说的许多篇章、段落可当作诗歌来阅读。

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摄图网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41楼编辑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学报开启订阅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一曲爱情小夜曲:恐怖笼罩下的敏感诗意(谢志强)| 小微妙

邮发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价:61.80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