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美的中央研究院:五年600億研發投入,AI熱潮下将如何持續推進技術創新?|钛媒體AGI

作者:钛媒體APP
對話美的中央研究院:五年600億研發投入,AI熱潮下将如何持續推進技術創新?|钛媒體AGI

美的旗下具有先進技術的機器人産品(圖檔來源:钛媒體App編輯拍攝)

過去5年研發投入近600億元之後,國内家電龍頭持續發力科技創新。

钛媒體App 4月12日消息,美的集團旗下研究機構“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在10周年活動上披露,美的集團已對其累計投入超過24億,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500名技術研究人員,其中資深專家與博士數量超過200人。接下來,美的中央研究院将聚焦未來家電、儲能、機器人與自動化以及醫療器械四大方向進行研究。

美的先進儲能技術研究所所長黃群健向钛媒體App等表示,目前 AI 熱潮對于電池材料研發效率提升、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具有較大作用,AI一方面更好提高整個儲能基礎底層技術的研發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對整個儲能系統的健康狀态和壽命進行更好的預測。

“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的機會,切實用好 AI 技術的話,可以做到實作追趕或‘彎道超車’的可能。”黃群健表示,未來,AI 可能類似于計算機技能,這對于外部技術人才選拔來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懂 AI 的人才将會極具競争力。

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院長助理、流體力學研究所所長胡斯特表示,利用 AI 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了一套開發仿真算法,用在樓宇層面預測房間溫度和風速等場景,其 AI 算法效率要比商業軟體快約50倍-100倍。目前該軟體工具已上線,能夠支撐幾十億元的銷售項目。

對話美的中央研究院:五年600億研發投入,AI熱潮下将如何持續推進技術創新?|钛媒體AGI

美的美國研究中心(MARC)

據悉,美的中央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主要聚焦于共性技術、戰略支撐技術、基礎前沿技術研究。目前,美的中央研究院已建構“2+4+N”全球研發網絡,在中國上海、佛山,美國路易斯維爾、矽谷,德國斯圖加特,日本大阪建立綜合品類研發中心,在意大利米蘭建立設計中心。

事實上,美的集團以“科技領先”為核心戰略,高度重視研發投入及全球創新布局。2023年“美的科技月”期間,美的集團釋出了“美的家居大腦”智能主動服務引擎,搭載國内首個家居領域 AI 大模型“美言”,具備智能感覺、自然互動、自主決策等能力,用于全屋空氣、智慧烹饪、智慧能源等場景系統。

财報顯示,過去5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接近600億元人民币。其中,2023财年集團研發投入高達145.83億元,同比增長15.57%,并且占歸屬于公司股東淨利潤(337.2億元)的比重達43%,研發投入較高。

美的集團CTO衛昶表示,目前美的正在投入大量精力,招攬國内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同時,集團不斷推進全球研釋出局,在人才聚集地區推動美的不斷引領全球科技創新技術。

黃群健向钛媒體App坦言,作為美的最高研究機構,過去十年,美的在前沿技術方向進行布局,包括家電、機器人、自動化、智能樓宇、儲能等多個領域方向,推進創新技術落地應用。例如,熱力學仿真技術從八年前開始自主研發,最終用于了美的中央空調、家用冰箱、熱泵洗碗機等多個産品當中。

“對我來說,至少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是能夠實作我個人價值和公司組織價值的‘雙赢’平台,可以盡情提出技術看法,也可以提出某個新想法,如果公司認為很有價值,就會非常鼓勵這一方向的研發。是以,我認為這是研究院創新文化特别好的一個方面。”黃群健表示。

談及 AI 技術變革,美的中央醫療器械研究院CT研究所所長李濤濤卻有不同看法。

李濤濤認為,AI 可能更多是一個工具。在他看來,創造新技術層面 AI 似乎沒有表現特别強的能力,大模型場景主要包括潤色文字、視訊生成、作畫等,資訊比較缜密但缺少人的靈動。他希望未來 AI 模型能力能夠有所提升,進而考慮讓更多工作用 AI 來完成。

李濤濤強調,現階段生成式 AI 技術在CT醫療技術領域更多是輔助作用,而非占據主導。

實際上,今年英偉達GTC大會期間,英偉達CEO黃仁勳(Jensen Huang)宣布推出通用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項目——英偉達GR00T平台。

黃仁勳表示,GR00T是英偉達為波士頓動力、宇樹科技和小鵬鵬行等人形機器人制造商提供的一個專用AI平台。

“建構通用人形機器人的基本模型,是我們今天可以在AI領域解決的最令人興奮的問題之一。這些技術正融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地領先的機器人專家,能夠在通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巨大飛躍。”黃仁勳稱,而GR00T這一名字似乎是緻敬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Groot。

對話美的中央研究院:五年600億研發投入,AI熱潮下将如何持續推進技術創新?|钛媒體AGI

近期,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概念大火,黃仁勳認為這是 AI 領域下一個ChatGPT時刻。那麼,對于擁有多款機器人産品的美的技術團隊來說,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在哪裡呢?

對于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美的感覺技術研究所的王炜向钛媒體App透露,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集中在打造智能“大腦”、積累資料和應用場景等方面。

他指出,一旦機器人能夠實作感覺與控制的一體化,并結合大模型所提供的場景泛化能力,就能實作全身軟硬體及智能算法的高度融合,進而顯著提升性能,從60%的水準躍升至90%以上。

王炜坦言,鑒于大模型對資料基礎的高要求,人形機器人短期内的實際應用可能會集中在家居和面向消費者(To C)的市場。盡管面向企業(To B)的工業領域存在更多結構化場景,但由于高比例的定制化需求以及對資料隐私的嚴格要求,未來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可能需要結合通用大模型與特定場景的專有模型的模式。對于美的而言,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優勢在于其産業鍊的高效整合,無論是在本體零部件、資料積累、模型開發還是智能化解決方案方面,都具備顯著的競争優勢。

目前,美的已經掌握了多種适用于家庭場景的機器人技術,包括移動清潔機器人、協作機械臂和智能感覺技術等。此外,得益于庫卡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其在智能化領域的廣泛實踐,美的在面向企業(To B)的機器人市場中同樣擁有豐富的機遇。

王炜認為,“多模态融合、資料驅動、端到端學習等技術是人形機器人發揮效能的重要基礎。”他強調,中國正在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産業,并在底層架構、人才儲備、應用場景等方面擁有衆多天然優勢。美的中央研究院正在加大對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的研發投入,至少從行業來說走出了關鍵一步。

展望未來,王炜認為,美的将繼續利用中國制造的産業鍊優勢和創新技術來降低硬體成本,持續在機器人産業的創新發展。

“過去10年,美的一直在技術研發層面投入大量資金。從規劃角度說,10年對于研發機構來說還是非常年輕的。盡管去年我們取得了不少業績,但離世界一流機構還有很大距離。研發機構都是‘百年老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是以我們還是按照‘2+4+N’戰略定位,通過技術創新來支援集團業務長期發展。”衛昶坦言。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