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倫警告無效,其結束訪華回國後,不到48小時,美制裁6家中企

作者:孫緒聞

4月4日到4月9日,美國财政部長耶倫開啟了訪華之旅。在中國期間,耶倫吃粵菜、遊故宮、逛北大,場面一度十分和諧,不禁讓人感到中美關系已經有所回暖。

但是耶倫在華期間,也向中方傳達了一則帶有警告意味的資訊,即中國企業不得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争提供實質性協助,包括對俄國防工業的支援,否則将有重大後果。

在耶倫釋出此番言論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會見歐盟與北約代表時也曾說過:“中國正在向俄羅斯提供‘令人擔憂的’大規模援助,主要包括工具、材料以及技術專長。尤其是在光學裝置、火箭燃料的生産等方面。”

耶倫警告無效,其結束訪華回國後,不到48小時,美制裁6家中企

耶倫

無論是耶倫還是布林肯,他們的言論都表現出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對于俄烏沖突,中國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始終秉承着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勸和促談,希望俄烏沖突能夠通過和談解決,而不是如美國一般不斷拱火澆油,完了,還甩鍋推責地指責“中國援俄”。

更何況,中俄正常的貿易往來和交流,美國無權幹涉。美國想對中俄正常地合作,進行長臂管轄,那不好意思,我們不吃這一套。

中俄合作無非是一個出錢,一個出貨的事,如果烏克蘭也能出錢或者出貨,我們也不介意與烏克蘭加大貿易往來,更何況過去2年多的戰争中,大陸也從未切斷與烏克蘭的貿易往來,甚至還多批次給予烏克蘭人道主義援助。

而且即使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往來均為能源和民用物資,并未涉及軍事裝備。但在美西方看來,隻要不加入他們的對俄制裁,那就是站在他們的對立面,就是在“援俄”,非黑即白的謬論。

耶倫警告無效,其結束訪華回國後,不到48小時,美制裁6家中企

俄烏沖突

不久前,美國《政客》雜志還釋出了一篇污蔑中國“暗中軍援俄羅斯”的文章,該文章莫須有的造謠稱,中國向俄羅斯秘密運輸了10萬件防彈衣以及頭盔。除此之外,還向俄軍提供了大量夜視儀等軍用裝置。

從曝光的俄烏前線視訊可以看出,雙方在陷入消耗戰之後,不僅烏克蘭的武器五花八門,俄軍方面同樣也沒有好到哪去,不少照片都證明了,俄軍在戰鬥中頻繁使用伊朗乃至于北韓生産的炮彈、無人機和飛彈。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張照片出現過中國裝備。

而眼見武器裝備上無法有效抹黑中國,美媒過去還又編造出了中國在向俄羅斯出口大量半導體元件,以此支援俄羅斯軍工企業營運的假新聞。但這則消息,很快就被美國自家機構打臉。

耶倫警告無效,其結束訪華回國後,不到48小時,美制裁6家中企

中美關系

亞特蘭大基金會近期公開了一組資料,資料表明:“雖說中國在2023年向俄羅斯出口的工程器械有所增加,但電子元件的數量卻是有所減少。”

是以針對美方持續散布的錯誤言論,我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就作出回應稱,中國一直緻力于俄烏沖突的停火,并希望為俄烏沖突的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從未對俄羅斯實施任何軍事援助,有關國家不該攻擊或抹黑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更不該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如果故意挑起東西方之間的陣營對抗,中國将采取堅決措施。

但即使編造假新聞被打臉,即使中國已發出警告,即使美國拿不出任何确鑿證據,美國卻依然對中國企業下手了。環球網報道,4月10日,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工業和安全局以所謂“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為由,決定把11個實體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理由是支援俄羅斯軍事行動。而就在前一天,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還在表示,沒有證據顯示中國在對俄進行軍事援助。

耶倫警告無效,其結束訪華回國後,不到48小時,美制裁6家中企

中俄關系

據悉,這11家企業中,有6家來自中國、3家來自俄羅斯、2家來自阿聯酋。随後,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就譴責稱,美方做法是典型的經濟脅迫,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停止遏制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濫用國家安全概念。

美國的這一制裁舉動,仿佛是在對應耶倫在華發出的警告。因為就在耶倫發出警告後不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受邀訪華,中俄雙方确定了将推進雙邊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中方還亮明了對俄立場和态度,即中美關系不會影響中俄的合作。

回顧美國近些年對中國實體和個人的制裁,基本上每一次都是搬出所謂的“國家安全”。這不禁讓人好奇,美國眼中的“國家安全”到底是什麼樣的?

耶倫警告無效,其結束訪華回國後,不到48小時,美制裁6家中企

沙利文

美軍11個航母戰鬥群滿世界溜達;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打壓一切與自己意識形态不同的國家;四處挑起戰亂。難道隻有這樣才能讓美國有足夠的安全感?

美國的曆史不過240多年,但卻參與了200多場戰争,如今全球絕大多數熱點問題背後都有美國的身影。可以說美軍所到之處,皆為人間煉獄,斷壁殘垣。美國的所謂“國家安全”其實是建立在其他國家的“不安全”之上的,這也是美國霸權的本質展現。

如今中國的崛起已是勢不可當,美國的世界霸權正面臨巨大挑戰,而這也才是美國沒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