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伦警告无效,其结束访华回国后,不到48小时,美制裁6家中企

作者:孙绪闻

4月4日到4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开启了访华之旅。在中国期间,耶伦吃粤菜、游故宫、逛北大,场面一度十分和谐,不禁让人感到中美关系已经有所回暖。

但是耶伦在华期间,也向中方传达了一则带有警告意味的信息,即中国企业不得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提供实质性协助,包括对俄国防工业的支持,否则将有重大后果。

在耶伦发布此番言论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会见欧盟与北约代表时也曾说过:“中国正在向俄罗斯提供‘令人担忧的’大规模援助,主要包括工具、材料以及技术专长。尤其是在光学设备、火箭燃料的生产等方面。”

耶伦警告无效,其结束访华回国后,不到48小时,美制裁6家中企

耶伦

无论是耶伦还是布林肯,他们的言论都表现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对于俄乌冲突,中国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始终秉承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劝和促谈,希望俄乌冲突能够通过和谈解决,而不是如美国一般不断拱火浇油,完了,还甩锅推责地指责“中国援俄”。

更何况,中俄正常的贸易往来和交流,美国无权干涉。美国想对中俄正常地合作,进行长臂管辖,那不好意思,我们不吃这一套。

中俄合作无非是一个出钱,一个出货的事,如果乌克兰也能出钱或者出货,我们也不介意与乌克兰加大贸易往来,更何况过去2年多的战争中,大陆也从未切断与乌克兰的贸易往来,甚至还多批次给予乌克兰人道主义援助。

而且即使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均为能源和民用物资,并未涉及军事装备。但在美西方看来,只要不加入他们的对俄制裁,那就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就是在“援俄”,非黑即白的谬论。

耶伦警告无效,其结束访华回国后,不到48小时,美制裁6家中企

俄乌冲突

不久前,美国《政客》杂志还发布了一篇污蔑中国“暗中军援俄罗斯”的文章,该文章莫须有的造谣称,中国向俄罗斯秘密运输了10万件防弹衣以及头盔。除此之外,还向俄军提供了大量夜视仪等军用设备。

从曝光的俄乌前线视频可以看出,双方在陷入消耗战之后,不仅乌克兰的武器五花八门,俄军方面同样也没有好到哪去,不少照片都证实了,俄军在战斗中频繁使用伊朗乃至于朝鲜生产的炮弹、无人机和导弹。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张照片出现过中国装备。

而眼见武器装备上无法有效抹黑中国,美媒过去还又编造出了中国在向俄罗斯出口大量半导体元件,以此支持俄罗斯军工企业运营的假新闻。但这则消息,很快就被美国自家机构打脸。

耶伦警告无效,其结束访华回国后,不到48小时,美制裁6家中企

中美关系

亚特兰大基金会近期公开了一组数据,数据表明:“虽说中国在2023年向俄罗斯出口的工程器械有所增加,但电子元件的数量却是有所减少。”

因此针对美方持续散布的错误言论,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作出回应称,中国一直致力于俄乌冲突的停火,并希望为俄乌冲突的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从未对俄罗斯实施任何军事援助,有关国家不该攻击或抹黑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更不该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如果故意挑起东西方之间的阵营对抗,中国将采取坚决措施。

但即使编造假新闻被打脸,即使中国已发出警告,即使美国拿不出任何确凿证据,美国却依然对中国企业下手了。环球网报道,4月10日,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工业和安全局以所谓“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为由,决定把11个实体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理由是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而就在前一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还在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在对俄进行军事援助。

耶伦警告无效,其结束访华回国后,不到48小时,美制裁6家中企

中俄关系

据悉,这11家企业中,有6家来自中国、3家来自俄罗斯、2家来自阿联酋。随后,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就谴责称,美方做法是典型的经济胁迫,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停止遏制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

美国的这一制裁举动,仿佛是在对应耶伦在华发出的警告。因为就在耶伦发出警告后不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受邀访华,中俄双方确定了将推进双边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中方还亮明了对俄立场和态度,即中美关系不会影响中俄的合作。

回顾美国近些年对中国实体和个人的制裁,基本上每一次都是搬出所谓的“国家安全”。这不禁让人好奇,美国眼中的“国家安全”到底是什么样的?

耶伦警告无效,其结束访华回国后,不到48小时,美制裁6家中企

沙利文

美军11个航母战斗群满世界溜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打压一切与自己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四处挑起战乱。难道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有足够的安全感?

美国的历史不过240多年,但却参与了200多场战争,如今全球绝大多数热点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可以说美军所到之处,皆为人间炼狱,断壁残垣。美国的所谓“国家安全”其实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不安全”之上的,这也是美国霸权的本质体现。

如今中国的崛起已是势不可当,美国的世界霸权正面临巨大挑战,而这也才是美国没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