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人民日報評論集2024-04-10

作者:延安号
2024年人民日報評論集2024-04-10

“更要做種樹者” | 人民論壇

向賢彪 人民日報評論 2024-04-10 08:14 北京

  春風一拂千山綠。又到了植樹造林的時節,神州大地處處添着新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說的是種樹,卻又不止于種樹。樹人猶如樹木,所謂“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黨員、幹部要帶頭參加義務植樹,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也要通過種樹,增強曆史自覺、厚植為民情懷,為人民種樹,為群衆造福。

 對“綠化将軍”張連印的報道中有一處細節,令人感悟頗深。他左手舉着一棵樟子松幼苗,右手托着根部的泥土,對一群“紅領巾”說:“小苗帶着連着根的土栽下去,成活率才高,長得才好。就像咱們人一樣,得有根,走到哪裡都不能忘本。”一個人腳下站立的土地,也是其精神成長的沃土。把根深紮于泥土中,才能接地氣、添力量。張連印珍愛“連根土”,退休回鄉義務植樹20年,帶領團隊種下了200多萬棵樹。他留下的不隻是一方綠蔭,還有堅定的信念、崇高的境界。  

樹不忘根,人不忘本。一次,朱德同志返鄉探親,多年不見的鄉親們說,“當了總司令,還是莊戶人模樣”。朱德笑了:“總司令是個啥子嘛!沒有大家,沒有群衆,還有啥子總司令!”黨員、幹部應常問問“我是誰”,要當“老百姓的官”,自己也是老百姓,有了這種身份認同,才能把群衆當自家人,把群衆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黨員、幹部要以此次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樹立正确權力觀,始終做到忠誠幹淨擔當,當好人民的公仆。 

 紮根于實踐,拜群衆為師。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衆是最好的老師。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闆,對全縣149個生産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了走訪和蹲點調研,面對面向群衆請教。正是這種深入的調查研究,使他在較短時間内總結出治理風沙的有效辦法。千難萬難,問計群衆就不難。深入基層、深入群衆,“甘當國小生”,應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工作常态。 

 頂天立地,播撒“綠蔭”。把自己當作一棵樹,紮根于泥土,不僅僅為了汲取營養、壯大自己,更要撐起一片綠蔭,為群衆遮風擋雨。我們的目标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牢牢植根人民,樹立正确政績觀,盡心竭力為百姓謀福祉,才能以實績赢得群衆的口碑與信任,也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迸發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

不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評論員觀察)

——優營商環境,強發展磁場④

  在許多外資企業看來,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中國貿促會相關調研顯示,八成以上受訪外資企業對2023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為“滿意”以上。中國美國商會2月釋出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50%的受訪企業将中國列為全球首選或前三位投資目的地。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使外資共享中國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帶來的新機遇。

  營商環境事關高水準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增強對國内外要素資源的吸引力。”着力優化營商環境,支援外資企業在中國持續深耕、更好發展,不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有利于更好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互利共赢,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争新優勢。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參與地區發展、投資相關項目,會不會受到歧視和不公正待遇?這是外資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前不久,《紮實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印發,提出完善招标投标制度等一系列務實舉措,優化公平競争環境。新時代以來,從出台實施外商投資法,到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再到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我們健全制度規範,進一步穩定了預期,讓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更強、底氣更足。法治同開放相伴而行,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将為廣大外資企業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

  對外部的開放程度、與外界的聯通程度,影響着一國一地對外資的吸引力,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大陸首張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有190條。目前,這張清單的全國版為31條,自貿試驗區版僅27條。這樣的對比,彰顯大陸對外開放的堅實步伐。無論是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還是探索同主要貿易夥伴開展标準互認,抑或是高品質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高水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将為外資企業發展打開廣闊天地,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營商環境好不好,服務見真章。一名外籍創業者剛到上海時,需要做注冊和報稅,卻找不到多語種申請管道。今年1月,新版上海國際服務門戶英文網站上線試運作,不僅提供稅務、會計等咨詢服務,還整合了各類資訊資源。“我甚至可以給我的奶奶直接推薦這個網站,當她來上海旅遊,我再也不用為翻譯大量資料而頭疼了。”這位創業者的感慨,彰顯上海政務服務的進步,見證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解決外籍來華人員遇到的移動支付問題……紮實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為外資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解決實際問題,消除後顧之憂,有助于充分激發其創新創造活力。

  “中國已經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面向未來,多措并舉、久久為功,持續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紮實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中國一定能始終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為全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近鄰變隊友,勢能化動能(現場評論)

——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②

  到位于皖蘇交界的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采訪,走進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眼前一亮:工廠中的房間内,600多台機器人有序運轉,每天可生産700萬片電池片。  這家總部位于江西上饒的企業,為何選擇在安徽滁州投産?除了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完備、營商環境好,相關負責人歐陽建波告訴記者:“乘着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東風,這裡區位和人才優勢明顯。”2021年公司成立,2022年就實作産值22億元。  吸引外地企業前來安家,要靠真本事。安徽西靠豫鄂,東接江浙。得益于“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安徽加強與周邊省份協同發展,收獲了累累碩果: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招引一批億元以上項目,蕪湖成為吸引長三角投資的熱土,池州精準承接産業轉移。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疊加的省份,安徽“左右逢源”、搶抓機遇,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

 發揮戰略疊加優勢,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先導。早晨,家住江蘇南京的吳先生驅車從家出發,沿104國道跨過汊河大橋,45分鐘後便到達安徽滁州的工作機關。汊河大橋通車以來,很多人過上“雙城生活”。持續織密省際路網,暢通交通“大動脈”,為人員、物資等的有序流動提供便利,有助于打通制約建構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堵點卡點。  

加強省際合作,離不開平台、機制。不久前,安徽、河南共同編制《葉集—固始“一河兩岸”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産業合作區發展規劃》,明确共建産業合作示範園和共同富裕協作區。近年來,從搭建結對合作幫扶機制、前往滬蘇浙學習取經,到打造科創産業協作大平台、共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安徽積極參與跨區域合作,深入推進規劃共建、民生共享、生态共治等。實踐表明,加強謀劃、久久為功,搭建平台、暢通機制,就能讓區域合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如何促進産業發展是道必答題。堅持錯位發展,在産業鍊中找準定位、做出特色,方能在市場競争中脫穎而出。在滁州,汊河軌道交通裝備産業園集聚了130餘家配套零部件企業,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需要的零部件幾乎都可以在此采購。完整的産業鍊,既幫助中小企業增加了訂單,也讓主機廠實作了降本增效。從承接低端落後産能到集聚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安徽的轉變證明:因地制宜,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産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推動産業轉型更新。  跳出安徽看安徽,推動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近鄰”逐漸變為産業相連、發展相融的“隊友”,重大發展戰略的“勢能”将不斷轉化為區域協調發展的“動能”。進一步強化區域戰略對接融合,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調發展格局,中部地區必将迎來更大機遇、創造更多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