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作者:陳石頭本頭

粟裕将軍是大陸的開國名将,他的兒子粟戎生也追随父親的腳步,投身行伍,奔赴革命一線,然而,世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這又是為何呢?一切還要從1985年,發生在軍部小食堂的一場槍擊案說起。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槍擊案始末

1985年6月30日晚,剛剛結束了指揮工作的軍部上司一起來到了軍部食堂準備用飯,他們分别是軍長張志堅、副軍長佟儲存、參謀長粟戎生以及政治部主任黃新和劉傳鵬以及一衆警衛員。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幾人圍着食堂的一張圓桌先後入座,準備和往常一樣,一邊吃飯一邊讨論戰情,因為此時距離“211高地”事件過去不足一月,大家的心情都顯得格外沉重。

幾個人一邊吃飯一邊分析着自己對接下來作戰的看法,就在大家說話的時候,不知道從何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槍聲。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衆人下意識地以為,有敵人已經滲入到軍區内部,紛紛四散逃開,因為事情發生的急促,衆人隻能憑借經驗和本能進行遮擋。

其中,政治部主任黃新在警衛員侯衛東的護送下,躲到了食堂隔壁的一間木屋内。槍聲一共響了兩輪,随即就聽到有人在喊“讓開,讓開……”,黃新從木屋的窗戶看出去,發現開槍者已經毫無蹤迹。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軍長右臂中了一槍,幸運的是沒有傷到骨頭,劉傳鵬主任因為位置正對持槍者正面,因而身中五槍,不過并未傷到要害。

傷勢最嚴重的是一名姓于的戰士,他中了兩槍,兩槍均擊中要害,且脾髒和腎髒都被擊穿,鮮血流了一地,當場就已經陷入休克狀态。

參謀長粟戎生因為躲避及時,躲入了桌子下面,因而并未受傷。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槍擊案發生的突然,持槍人逃離之後,組織上擔心敵人趁機挑起事端,是以并未受傷的佟副軍長和參謀長粟戎生很快投入到前線的戰鬥指揮中,于是,尋找槍擊案真兇的重任就交到了政治部主任黃新身上。

黃新主任臨危受命,很快便整理好思緒,他立刻召集了有關人員進行緊急會議,目的是确定持槍者的身份以及去向。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幸運的是,會議召開後,兇手的身份很快确定下來,原來,在持槍者開槍時,有一位通信連的女戰士孔紅正好目睹了他開槍的全過程,經孔紅指認,開槍之人并非從外偷偷潛入的敵人,而是軍區炊事班的一名名叫王忠秋的士兵。

随後,黃新主任派人前去尋找王忠秋,結果并未找到,同時大家還發現王忠秋的沖鋒槍與他一起消失了,種種證據之下,不難證明王忠秋确實是此次槍擊案的真兇。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那麼,王忠秋去哪兒了呢,軍區布防嚴密,尤其是槍擊案發生之後,更增加了巡邏的次數,為了盡快将王忠秋抓捕歸案,黃新提出了兩條思路:一是根據王忠秋最後露面的幾個地點連線分析他可能逃竄的方向,二是根據子彈的彈道留痕來判斷其蹤迹。

大家抽絲剝繭地分析線索,并未得到有效的方向,最後還是從警衛連連長的話語中找到了線索。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原來,當時槍擊案發生後,他第一時間沖了出來,當時所有的人幾乎都在往小食堂的方向跑過去,隻有一個逆着人流抱着沖鋒槍往反方向跑,是以,他立刻判斷出這人有異,于是毫不猶豫追了上去。

隻是在追到一個士兵住所附近時突然不見了蹤迹,當時他環顧左右,卻沒找到持槍者的蹤迹,隻好再原路傳回。聽到這裡,黃新又讓他再仔細想想周圍有沒有什麼可以藏人的地方。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警衛連連長猛地想起那邊附近有一個貯水池,王忠秋很有可能就藏在那裡。

聽完警衛連連長的推斷,黃新決定立刻派人堅守在貯水池邊,時刻觀察有沒有人出現。另一方面,為了防止王忠秋已經逃竄到别處,軍區各處張貼布告,同時加強警衛巡邏,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内将王忠秋抓捕歸案。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直到第二天淩晨,警衛連開始清查貯水池,最終發現了已經陳屍池底的王忠秋,根據檢查,王忠秋的死因是引彈而亡,死亡時間大概是前一天晚上九點,衆人推斷,王忠秋槍擊案逃竄到此處之後,可能覺得自己逃跑無望,絕望之下才選擇了開槍自殺。

至此,槍擊案的兇手已然落網。

與此同時,因為軍情緊張,受傷較輕的張軍長在經過簡單包紮之後又回到了指揮崗位,劉傳鵬主任經過搶救已經脫離危險,隻有戰士小于因為送來搶救時傷情太過嚴重,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雖然王忠秋已經自殺,也已找回他的屍體,但他為何持槍攻擊自己軍區的首長依然是大家心中最大的困惑,對此,軍區上下議論紛紛,甚至一度動搖軍心。

有人認為王忠秋已經背叛了國家,是敵人安插在我軍内部的奸細,也有人認為,是因為上層上司指揮不當,傷亡慘重,引起了士兵的不滿,王忠秋是以铤而走險……諸如此類沒有根據的謠言比比皆是。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為了穩定軍心,并且找出槍擊案發生地真正原因,黃新帶人進一步檢查了王忠秋遺留下的物品,終于從中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211高地”事件

一切還要倒退到一個多月以前,對越作戰時,位于老山前線戰區的211高地,曾是1軍占領下的軍事高地,後來換防後由67軍接手。

十三天後,越軍對211高地進行了猛烈進攻,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211高地重新被越軍占領。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在随後的作戰指揮會議上,67軍199師師長鄭廣臣建議暫不出擊,因為部隊剛剛換防,對敵軍和陣地的情況都不熟悉,況且211高地的軍事戰略意義并不十分重大,是以應當先儲存實力,等到恰當的時機,一擊必勝。

然而,鄭廣臣的提議不僅沒被采納,相反遭到了當時67軍參謀長粟戎生的斥責,粟戎生認為他“畏戰”“動搖”“不堅定”。

粟戎生是開國大将粟裕的兒子,此前也曾有過不少輝煌戰績,他十分不屑鄭廣臣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行為,是以,一怒之下,将其告到了軍長面前,而後鄭廣臣被解除了指揮權,粟戎生越級獲得了199師595團的指揮權。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1985年6月1日,在粟戎生的指揮下,595團開始對211高地進行反擊,戰鬥打響之後,居高臨下的越軍對595團士兵進行了猛烈的炮火攻擊,這場戰役打得格外慘烈,595團幾乎全面潰敗,1連副連長賈柯甚至被敵軍吊在石頭上示威。

這場争奪211高地的戰役持續了十天,指揮官粟戎生下達指令“不惜一切代價奪回211高地”,最終,565團以2個營被打垮,團連建制完全被打亂,預備隊3連也所剩無幾的代價結束了這場戰役。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120多名突擊隊員失去了生命,更有不計其數的傷兵在戰場上哀嚎,這慘烈的結果使得199師全師上下對67軍指揮官憤怒不已,于是一大批幹部戰士聯名告狀,告到軍委總部,指責67軍參謀長不聽部隊的意見,紙上談兵,造成部隊首戰的嚴重失利。

總部先後多次派人前來調查情況,最終認定當時的指揮官判斷失誤,造成67軍首戰失利,且損失慘重,并且恢複了鄭廣臣的指揮權。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槍擊案真相

“211事件”過去後,67軍上下軍心依然有所浮動,王忠秋身處其中,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響。

王忠秋出身普通,和很多懷揣信仰入伍的士兵不同,他當兵的最初目的隻是為了擺脫貧困。然而放他進入部隊之後,看到來來往往的傷員,他的内心受到了不小的沖擊,眼見難以出頭,還有可能面對失去性命的危險,王忠秋的脾氣越發暴躁。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後來因為軍情緊急,從他家鄉寄來的信件越來越少,他更是萌生了輕生的想法,直到他“211事件”後,軍區一度風聲鶴唳,私下的傳言更多,王忠秋聽了不少的閑言閑語,他認為自己馬上也要被派到前線去打仗,到時候肯定要沒命,于是他将全部的過錯都推到了67軍上司的身上。

于是,6月30日晚,陷入極端偏執情緒的王忠秋拿着自己的沖鋒槍對準了前來食堂吃飯的67軍的上司們。他在自己的筆記中寫道:“全軍那麼多部隊不到前線來,就是67軍的上司好大喜功,主動向軍委要求上戰場,我今天的命運完全是軍上司造成的……”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據稱,當天上午王忠秋便已經稱病告假,準備好了一封訣别信,甚至在晚飯前,他特地到食堂看了看上司用餐的那張桌子擺了幾副碗筷,可見他當時就已經做好了槍擊軍區首長的準備。

王忠秋的悲劇歸根結底是由于自身性格原因導緻的,他入伍之初本是為了出人頭地,然而當他真正地面對死亡的威脅時,卻隻會往後躲,甚至在自認為走投無路時,選擇将全部的過錯推到别人身上,可悲也可憐!

後續發展

槍擊案結束後,政治部主任黃新抽絲剝繭,最終還原了事情的真相,并且他本人作為親曆者,将當天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地記錄了下來,而後整理成報告,彙報給了上級上司。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但是因為此次事件的影響極其惡劣,中央軍委、公安部、國家安全部以及濟南軍區紛紛派要員來67軍詳細了解事情前後起因,在調查軍長張志堅時,這位首長甚至流下了眼淚:“我沒想到,自己的士兵會拿槍打自己的首長!”

為了肅清流言,讓王忠秋的事件不再重演,67軍上下開始一輪接一輪的組織讨論老山高地戰役慘敗的始末,務必使得每一個士兵都了解到具體的情況以及後續的處罰和獎賞問題,尤其對于595團幸存的士兵,更是給予了更多的心理慰問。

親曆者說:1985年,軍部小食堂被叛徒槍擊前後

槍擊案後三個月後的9月8日,199師偵察連副連長原明、副指導員賀光明帶領17個人組成的突擊隊對211高地發起白晝奇襲。

最終以兩人輕傷的代價重新占領211高地,不過後來由于越軍報複性炮擊,最終導緻原明左眼失明,兩名班長犧牲。

199師指揮權重歸鄭廣臣,粟戎生也因自己的判斷失誤指揮失當仕途止步多年,這也成為他口碑急轉直下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211高地”事件抑或是後來的王忠秋槍擊案,都告訴我們即使是在戰争中,政治工作也同樣重要,軍心渙散,就會不攻自破,軍心穩定,才是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