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作者:中國旅遊地圖

#我來唠家常#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姑蘇城西,已有千年曆史的虎丘塔。攝影/任祝成

-風物君語-

不服來辯~

中國的巴黎在哪裡?這種容易引發口水仗的問題,不太好自己回答,站邊北、上、廣的人們肯定各執一詞。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巴黎有塞納河流過,而運河水網,也是江南之富的命脈。半夜停船過夜,船老大将船隻彼此連在一起,保證穩固。日頭初上,船民們劃着小舢闆出來打招呼,解開繩索,開始新的路途。攝影/丁嘉一

是以,我打算先援引日本漢學家宮崎市定的觀點。他說任何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代表本國風氣與文化的城市,就像法國的巴黎、美國的紐約,在中國,則是蘇州。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星羅棋布的水鄉中,水不僅承載着交通、運輸的功能,也影響着街巷及房屋的布局。攝影/陶源

感覺有點道理,但好像一下子難以接受,還是得“盤一盤”。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人間第一站

首都人民首先不服。巴黎有凡爾賽宮,北京有故宮;巴黎有凱旋門,北京有天安門;巴黎有鐵塔,北京有“褲衩”(誤)……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你以為隻有北京有“大褲衩”嗎?蘇州的“秋褲”(東方之門)第一個不同意。攝影/老陽

話不是這樣說的。不久前,巴黎聖母院大火,世界矚目,因其地處巴黎——西方人心中的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浪漫之都,文化上的象征意義遠超政治性的國都。北京更多的是王者之氣,崇高、威嚴、有序,卻也有一種天然的距離感。

伍迪·艾倫拍過一部電影《午夜巴黎》,男主在巴黎夜晚的街道上穿越回20年代,與海明威、畢加索、菲茨傑拉德、達利等人為友,浪漫奇幻。雖然也有“One night in 北京,留下許多情”,但那種“人類精神家園”的氣質就差了一點,畢竟皇城文化隻是屬于少部分階層的。

是以,中國的巴黎注定是一處令人充滿想象的空間。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冬日,臘梅雪中傲立,自成一景。攝影/丁嘉一

東漢思想家王充的《論衡》裡,記了一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故事,孔子向東南遠眺,目之所及,是蘇州阊門外系着的一匹白馬。天下之大,蘇州城赫然成了最引人——而且是聖人——注目的地标,而“阊門”之名本就取自神話中的天門。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阊門曾是整個蘇州城最繁華的地帶,見證着城市的迎來送往,興衰起落。攝影/盧文

在一塊女娲補天沒用上、卻成了精的石頭上也記着:“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阊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在中國最卓越的世情小說——《紅樓夢》裡,在女娲神話的宏大叙事之後切入塵世,人間第一站竟也是蘇州阊門。

更别提“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條起于南宋、流傳了近千年的廣告語了,蘇州無疑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理想城。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水陸并行,河街相鄰”是蘇州城市格局最顯著的特征。攝影/張朝陽

狹義的“理想城”,如今日古城格局依舊保留唐宋面貌,蘇州城的設計、規劃自有頗多可說。但我更想說說廣義的“理想城”,理想到作為天堂與人間的轉換點,接天連地。在天堂的獨特氛圍中,每一個來到蘇州的人,會不自覺地放松下來,飄飄欲仙般惬意;但又變得細膩敏感,不敢喧嘩造次。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誰摘桃花換酒錢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蘇州園林多與家宅合二為一。在喧嚣當中獨守一片個人空間,是蘇州人延續至今的意趣所在。攝影/陶源

上海人本來也有話說。“大上海”和“大巴黎”在當今世界的地位相近,但上海開埠以來不到兩百年的崛起史,和巴黎兩千年文明長河比起來,總歸有點心虛。其實滬上吳文化的底蘊是深厚的,上海的語言、飲食、風俗、甚至人口,主要都承接自隔壁鄰居蘇州,甚至連上海的母親河,也被叫做“蘇州河”。想到這裡,上海人大概也就“麼啥閑話好講了”。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位于太湖下遊的吳淞江,入上海後即為蘇州河。太湖水網四通八達,圖為蘇州東山養殖戶們乘船往來于魚塘與家之間。攝影/焦青

今天的上海與昨日的蘇州,确實像。上海目前正打造的五個“中心”,蘇州早就做到了:“蘇湖熟,天下足”,農工商全面發展的經濟中心;江南地區“集散地”的金融中心;産絲産綢,外銷獲利的貿易中心;大運河邊,南北樞紐的航運中心;還有不斷提升行業品味、引領市場潮流的創新中心。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太平天國後,蘇州評彈随之轉移至上海,并逐漸風靡,影響至今。圖為2010年上海豫園風情街夜市上的評彈演奏者。攝影/管開吉

老天爺真是偏心的,不但給蘇州開了一扇窗,還開了第二扇、第三扇、第四扇……建國後,曆史學者曾玩兒命似地研究蘇州經濟,因為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如此繁華的都會,怎麼就沒從封建制度裡發展出近代的資本主義呢?這個謎題,誰也答不上來。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蘇州盛産生絲,鼎盛時期曾生産近六千種顔色的絲線。攝影/陳健

或許你還會想,在這樣的商業城市裡,大概充滿了996的苦澀和利欲熏心的銅臭吧?

偏不。就在同時,唐伯虎和他的朋友們,正享受着城市生活帶給他們的詩情畫意。“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似乎金錢和風流本就不是一對冤家,倒是相輔相成的。

假如拍一部《午夜姑蘇》,你或許會穿越到明朝,與“四大才子”醉酒夜遊。這四個蘇州人中,祝允明是宰相外孫,文徵明有個知府爹,都是世家公子;徐祯卿則家世不顯,還因為顔值太糟失去了進入翰林院的機會;唐寅出身最低,是屠夫的兒子。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網師園。攝影/方托馬斯

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偏能玩到一起去,這是蘇州文人精神的勝利。商業城市特有的包容,使得這座城市既可以盛産狀元、進士,制霸科舉,也容得下逍遙叛逆的狂人。

“雅”和“俗”的邊界也變得模糊,做世俗事也能有格調,雅緻的事物也能為大衆欣賞。中秋虎丘曲會,文人士大夫、曲伎名伶、尋常百姓、甚至流氓地痞都參與其中,既是專業的昆曲競技場,也是全民嘉年華。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曲與園,聲與相,相契相生。攝影/陶源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蘇州城就是一座大園林

迥異于北京的故宮、長城和上海的外灘、陸家嘴,去蘇州的人似乎沒有必到的打卡處。周莊、同裡好像不是必須的,江南水鄉不可勝數;拙政園、獅子林也未必是,蘇州園林幾十上百,單是世界遺産名錄裡就有9座……

說得再細緻些,當你“未能免俗”地來到天下名園拙政園,也沒有一處可以代表全園的标志性景觀,廊橋淩波“小飛虹”?“借景”借來的北寺塔?恐怕都不見得。園林之美,移步換景又自成一體。一花、一木、一石、一水,在别處毫不起眼的景物在園林中卻似有了靈性,甚至有弦外餘音。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小飛虹,拙政園經典景觀。朱紅色的橋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攝影/陶源

在西方,巴黎聖母院這樣的教堂被稱為“大藝術”,因其包容了雕塑、繪畫、音樂等,是“藝術中的藝術”;中國的大藝術,則非園林莫屬。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藝圃。攝影/方托馬斯

蘇州城就是一座最大的園林,一種沉浸式的美學體驗。不僅是白牆灰瓦的水鄉空間,還包括裡面的家具陳設、牆上挂的書畫、桌上擺的茶酒吃食,更有空間裡的人,身着絲綢、搖着蘇扇、操着吳侬軟語……無論是否進入一個更細小的空間,你都處在整個蘇式美學的包圍之中。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霧鎖拙政園。攝影/方托馬斯

是以在蘇州博物館,你看到水泥而非灰瓦的屋頂、簡潔而不繁複的建築線條、笨重岩石做的缥缈群山,你不會覺得那不蘇州。貝聿銘的高妙之處,在于他保留“蘇意”卻不拘泥“蘇式”。妙手之下,蘇博不僅是個巨型的文物展櫃,它的庭院、陳設,更營造出一種沉浸式的體驗空間。無論蘇博的建築多麼有現代感和與衆不同,當你從空中俯瞰,它卻是隐于整個蘇州城的氣氛之中的。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蘇州博物館。攝影/方托馬斯

可别忘了,貝老正是一個地道地道的蘇州人。吸取傳統菁華,卻不拘泥于形式,乃至包羅萬象,和唐伯虎們的所為又是何其相似!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蘇州可以代表中國嗎

區域文化形成極具個性的體系,倒不僅限于長三角地區,珠三角、閩南、客家、徽州等不一而足。但似乎隻有蘇州傳遞出一種美學的味道,因其由文人群體所共同創造,表達了更高追求的精神世界。

比如文震亨,和他的曾祖文徵明一樣,身兼畫家、書法家、詩人、藏書家,同時還是園林設計師。他寫過一部《長物志》,大到屋室營造,小到器物衣飾,簡直是園林生活指導書。長物,原意是身外之物,卻成了雅人之緻,豈不正是“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留園,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攝影/陶源

蘇州文人全面參與着園林設計、家具設計、器物設計、文玩市場、飲食行業,不但确立了蘇州人共同的審美情趣,也影響到周邊乃至全國,引領時尚風氣,進而超越了一種區域文化。

今天在江西、四川、重慶等省市,花椒味的腔調裡竟還活躍着一個叫“蘇氣”的詞,源頭則是舊時人以蘇州風物為美,誇别人文雅脫俗,也就誇他“蘇氣”、“蘇派”。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蘇式團扇。攝影/方托馬斯

蘇州的狂熱粉裡,乾隆是比較突出的。他經常與蘇州工匠合作設計一些玉器、漆器之類的工藝品,也曾六下江南,留下不少八卦。乾隆甚至想把“沉浸式”的蘇州搬到北京,不光是字畫器物,更将園林、街道、地标風景在京城和行宮中仿建,蘇州廚子也被帶回京城,在宮裡安排了專門的廚房——蘇造(竈)鋪。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蘇作家具的細化分工與明朗工序,在明代已逐漸完善;雕花的門檻不低,許多師傅都有繪畫的功底。攝影/陳健

蘇州制造成了“地理标志産品”,外面的人越追捧,蘇州制造的規模越大、水準也越高。康乾時期,廣東産的器物也學“蘇作”而稱“廣作”,時人稱“廣東匠,蘇州樣”,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倒是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繁榮期,物産、美食、電影、流行樂風靡大陸的情景,與明清蘇州頗似。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在哔哔剝剝聲中,缂絲織匠以梭代筆,一雙巧手織出各種繁複的圖案與花紋。攝影/陳健

蘇州自然不止于明清,盡管太平天國的戰火讓上海後來居上,讓蘇州不再頂在最前面。今天蘇州共有4個縣級市,占了中國“百強縣”前五中的四個,GDP超過許多地級市;而作為地級市的蘇州,GDP則遠超絕大多數省會。整個蘇南就是一個巨大的城市群,這一點是不是也和“大巴黎”相仿呢?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 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大樓。攝影/宋先生不吃魚

除了财政官員,沒有人關心巴黎的GDP,蘇州也一樣。現代化的高樓将古城圍繞在城市中央,宛如蘇州之心,保有着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傳統——從容、博大,無盡的想象與可能。

“中國的巴黎”到底在哪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