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絲路新職人 | 從事電商行業十幾年的他:AI智能為行業難題破局而生,未來企業發展一定是資料先行

作者:大風新聞

   “蜂蜜不是沖水喝的,蜂蜜是吃的,你們懂不懂?你們收到的是俄羅斯椴樹蜂蜜,沒有防腐劑,不好的給我退回來。”産品介紹視訊中漂亮的外國主播,其實是AI智能。當AI智能與跨境電商相結合,會有怎樣的碰撞?

   4月8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走進浐灞跨境電商産業園、西安浐灞跨境電商直播基地,帶你一起去探秘。

十幾年前從傳統電商起步

實時精準了解客戶喜好

   鄭譯韬是西安浐灞跨境電商直播基地負責人,他從事電商行業已經超過15年。最早接觸到電商是在2006年,那時候淘寶剛興起,淘寶C店(個人賣家店鋪)正是火的時候。“我本行是學設計,那時我在淘寶開C店,從南韓進蘋果手機殼賣。當時南韓的水果色做得特别好,國内沒有那樣的調色,我就去南韓找那些漂亮顔色的手機殼。”鄭譯韬說,從淘寶開始,一步步到天貓、京東、拼多多及抖音,電商一直在發展,每次發展都是突破。傳統電商到現在的私域電商,鄭譯韬最大的感受就是,十幾年公域電商做下來,什麼都沒有留下來,所有的資料都在平台,而自己什麼都沒有,“是以現在大家都開始做私域電商,這也是未來趨勢。”

數字絲路新職人 | 從事電商行業十幾年的他:AI智能為行業難題破局而生,未來企業發展一定是資料先行

   “從自身來說,所學投入所用,就是要抓住客戶喜歡什麼。時代不一樣,人們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早年年輕人喜歡手機殼,現在年輕人喜歡保養。”鄭譯韬拿出一款“熬夜水”,是芭樂味的飲料,一瓶飲料中有一整根人參,創意十足。“年輕人喜歡熬夜,注重養生,還有脫發相關的大芝麻丸等,這些都是熱銷的産品。”十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鄭譯韬已經能特别敏銳地發現、了解客戶的新喜好。

   鄭譯韬介紹,目前直播基地有三類主播,一類是頭部簽約的主播,專場帶貨,都是幾百萬粉絲的大主播;一類是基地自己孵化的主播;還有一類是教育訓練出來的主播。其中包括37個外國主播,主要都是跟學校交換、實訓共建的,在基地給中國主播做助播。今年的直播間在人、貨、場中,重點在場,要打造不一樣的直播間,有外籍主播,人們進入直播間就會停留。同時,外籍主播對跨境貿易産品認識更深刻,比如俄羅斯的主播從小就在吃俄羅斯特産“紫皮糖”,她賣紫皮糖時,跟客戶分享她兒時吃紫皮糖的故事,就比中國主播更有粘性。此外,中國人給老外賣東西總是很别扭,交流習慣不同,而外國人會省掉套路,“俄羅斯的主播就很直接,她會直接說特别好吃,不像我們會注重說配料表很幹淨,用料有哪些,外籍主播更符合他們的交流習慣。”

數字絲路新職人 | 從事電商行業十幾年的他:AI智能為行業難題破局而生,未來企業發展一定是資料先行

每天24小時測試

讓AI主播“變聰明”

   鄭譯韬說,他們的研發團隊用時一年多研發出來了AI智能直播,“我們這主播換了三四十撥,留不住人,培養出來就會單幹。”AI智能的應用,正是為目前直播電商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破局而生。鄭譯韬說,目前頭部主播每年費用過高,西安目前的行情,一個一般的主播月薪在8000-20000元不等,很多中小微企業沒有實力請主播。同時,直播門檻低,誰都能做,但直播賬号個人屬性很強,人臉識别等條件限制,誰的賬号隻能誰播,經常是把人培養出來了,人帶着流量、帶着賬号就走了。後期應用中,對主播管理難度也很大,現在主播大部分是00後,相對自由化,不能形成系統化管理。AI智能就解決了上述問題,“我們請一個保潔大姐,她打掃完衛生後,隻需要在鏡頭前把東西拿起來展示一下,不用露臉,其他介紹應答都是AI完成。這就是手播,AI和真人相比,各方面成本低太多了。”

   研究AI直播的過程中免不了的就是測試。鄭譯韬團隊每天24小時開播測試,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産品輪流測評,看在哪個時間段好賣。還有語言測評,也就是AI應該怎樣說話?“地圖導航的明星語音包還是前些年自動生成技術,相似度90%。現在已經到了克隆技術,一個人随便說幾段話,聲音、語氣、停頓等AI都能分析模拟出來,相似度一緻。”鄭譯韬說,AI直播時的聲音可以設定成各種不同模式,固定的人聲、外國人不标準的國語、外語、中文等,想要啥樣就有啥樣的,隻需要輸入話術文字,線下直播人員配合展示,目前在零食、珠寶、飾品領域應用廣泛,“太省事了。如果不說,可能大家都發現不了,直播中隻出手的,都是AI直播。”

   此外,還要調試,讓AI越來越聰明。首先就是流暢性測試,客戶問題能不能回答,多久能回答,要模拟人性化,因為軟體反應特别快,會讓人感到很假。“比如直播間有人問,這包零食多少克?如果AI立刻回答,一看就是機器,要調試到一個合适的時間,有停頓,停頓也不能過久,要更像真人。”鄭譯韬說,同時AI的回答也要符合中國人行為習慣、日常交流習慣,比如對話時讓AI加上“您詢問的這款産品是……”這種更親切的語句。還要會跟來直播間的客戶互動,直播的話術也要常常更新,這都是AI變聰明的過程。

   還有AI直播的應用場景識别,“有很多動态、吵鬧的場景,往往流量都很大,但這些場景并不具備直播條件,說話都聽不見,比如酒吧。在直播裡,讓沒去過酒吧又感到好奇的人可以把酒吧看得、聽得都特别清楚,這都需要AI直播,新奇的内容AI很好用。”鄭譯韬認為,未來人工智能是核心,現在的AI視訊看起來已經和電影差不多了。而且,人工智能永遠不會生氣,産品講得也比真人更專業,還能讓小微企業也能吃上數字經濟的紅利。帶貨主播要求高,知識、場控、話術等各方面能力缺一不可,再厲害的大主播也可能會“翻車”,因為是真人,真人就會有情緒,而AI不會“翻車”。未來中國企業競争,數字經濟是大方向,并且一定是資料先行,而AI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佘欣/文 強軍/圖 編輯 董琳

繼續閱讀